字词 | 阮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哲学家。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才藻艳逸,旷达任性。在曹氏与司马氏斗争中,党附于曹氏,任参军。曹氏失败后,闻步兵营人善酿酒,乃求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曾凭吊楚汉古战场,感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司马氏杀君篡权,标榜名教,籍则纵酒佯狂,以“白眼”看待遵奉名教之士,但口不臧否人物,得以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寄意于老庄,高谈玄理,成为曹魏后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主张把封建伦理的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使上不凌下而卑不犯贵。长于五言诗,有“咏怀诗”八十二首。多讥刺时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但好用比兴手法,隐晦曲折。亦善于文,作《大人先生传》,痛诋礼法之士,喻之为裤裆里的一群虱子。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瑀子。齐王时召为参军,托病辞归。后为司马懿、司马师从事中郎。高贵乡公时任散骑常侍,封关内侯。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酒,求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素有济世之志,尝登广武山观楚汉旧战场,慨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蔑视礼教,每以“白眼”对礼俗之士。然慑于司马氏父子兄弟淫威,为免 ☚ 山涛 皇甫谧 ☛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早年博览群书。曾怀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但因为时值魏晋之交,世事纷扰,名士多遭受杀戮,于是采取隐遁避祸之生活态度,登临山水,酣饮为常。魏齐王曹芳正始三年(242),三十三岁才勉强出为吏,又为尚书郎,因病免职。正始八年,复被召为参军,不久,托病告归。嘉平元年(249),魏太傅司马懿辟为从事中郎。嘉平四年,复为魏大将军司马师从事中郎。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元年(254),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正元二年,拜东平相,十数日辞去。魏元帝景元三年(262),求为步兵校尉。次年冬卒,年五十四。后人称阮步兵。明人辑其诗文为《阮嗣宗集》。今存诗统名《咏怀》,计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此集非一时所作,其中或嗟生,或忧时,或愤世,或嫉俗,内涵丰富,寄慨遥深,充分表现了阮氏既不满黑暗现实,反对礼教束缚,又想保全性命、独善其身的矛盾心理和复杂的思想状况。限于当时政局险恶,处世维艰,其诗虽也有慷慨之气,但笔法曲折隐晦,有时依托草木鸟兽,有时假借典故史实,往往通过“比”、“兴”和以古喻今的艺术手段来表达深沉的意蕴。阮诗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钟嵘《诗品》卷上),“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文选注》引颜延之语)。阮籍从生活之夹缝中找出了一条抒情述志的道路,其创作经验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晋代其他作家以及唐陈子昂、李白等的感怀诗中,我们都可以觉察到阮籍的深远影响。《三国志》卷二一、《晋书》卷四九有传。 ☚ 曹叡 傅玄 ☛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三国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阮瑀之子。与侄阮咸并称“大小阮”。曹爽辅政时召为参军,不久托病辞归。司马氏掌权后,历任从事郎中、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封关内侯。世称阮步兵。因不满司马氏的黑暗统治,纵酒佯狂,以求全身远祸。原有集十三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著有《阮步兵集》。他的美学思想集中在《乐论》中。《乐论》的中心是论述“乐”的本质和社会功能问题。阮籍认为,“乐”的本体是“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就是音乐出于自然,声音的大小相次,井然有序达成和谐的音乐。而“乐”的作用在于使“五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不仅具有伦理教化作用,而且得达到“自然一体”,“万物一体”的精神境界。实际上,他用自然的和谐来说明音乐的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此外,阮籍在《清思赋》中触及了一些审美心理状态,并有深刻的描述。 ☚ 曹植 皇甫谧 ☛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四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成才。明帝曹叡亡后,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争斗,政局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阮籍托病辞官,返回故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杀戮异己,株连者甚多。阮籍本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怀有不满,故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常用闭门读书、登山临水、酣醉不醒、缄口不言的办法应付。迫于司马氏的淫威,阮籍曾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任从事中郎、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后人因此称之为“阮步兵”。其在思想上崇奉老、庄,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阮籍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文学创作成就甚高,其作品今存赋六篇、散文九篇、诗歌九十余首。阮籍所作赋皆为短篇小赋,或咏物、或述志,内容不一。《鸩赋》、《猕猴赋》两篇咏物赋,篇帙短小,语言简洁明练,全篇用托喻手法,意象生动,现实针对性强,为其赋之佳作。散文作品中最出色的是《大人先生传》,全文4000字,思想锋芒锐利,寓言形象生动,寓理深刻,明显受《庄子》文风的影响。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咏怀诗》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徬徨的心情,对当时黑暗现实多所讥刺,辞语隐约,风格浑朴、洒脱、含蓄。《咏怀诗》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在五言诗的领域里作了新的开拓,受到后世的广泛重视,不少诗人纷纷仿效,许多优秀诗人都从阮籍诗歌作品中汲取养料,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有集13卷。原集已不存,明代有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诗歌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 ☚ 嵇康 蜀 ☛ 阮步兵集/阮嗣宗集/阮步兵咏怀诗注/阮籍集 ☚ 应德琏集 阮步兵集 ☛ 阮籍 魏晋之际的著名诗人。字嗣宗,因曾任步兵校卫,故人称 “阮步兵”。陈留尉氏 (今属河南) 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父阮瑀为 “建安七子” 之一。阮籍所处的时代,正值司马集团向曹魏集团摊牌,形势非常险恶。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集团,对司马集团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遂与两大集团都保持着距离。或闭户读书,或登山临水,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甚至饮酒终日,醉复长啸,时人多谓之痴。据说,司马昭原曾想与阮籍结为亲家,结果他竟连醉六十日,提亲者只好作罢。司马氏心腹钟会多次以时事探问阮籍,想从中找到破绽,以加罪于他,但阮籍终日酣醉,答非所问,因而得免。阮籍崇尚老庄,不拘礼教,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籍曾去买醉,醉后便卧其侧。阮籍还有一后人津津乐道的绝招,能为青白眼,即全现眼白或瞳孔。见礼俗之士,则以白眼对之; 遇意气相投的同志,乃现青眼。这就是 “青睐”一词的来历。与嵇康、刘伶、山涛等人游,号为 “竹林七贤”。但是,阮籍与嵇康等人一样,并非玩世之人,他貌似潇洒,内心却极端沉重。据说,他常常独自驾车外出,不由径路,走到不能再走的时候,总是痛哭而返。曾登广武城,观楚汉旧战场,慨然而叹: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发而为诗,便有一种浑朴、深沉,令人咀嚼、玩味。这就是他的传世名作 《咏怀诗》 的魅力。 阮籍 三国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七子”阮瑀之子。官至散骑常侍。后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酒,遂求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竹林七贤”之一。后人辑有《阮步兵集》。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著名诗人、辞赋家。《晋书》有传。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年轻时即有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籍志气豪放,傲然自得。正始(240—248)初,太尉蒋济闻其有俊才而征召,他勉强就职,终以病辞。朝廷复任命他为尚书郎,不久也托病去职。曹爽辅政,召其为参军,又以病推辞。及至爽为司马懿所杀,时人始服其远识。司马昭曾欲为司马炎求婚于籍,他大醉60日,致使司马昭无从进言而止。后朝臣挟制魏帝给司马昭加“九锡”,要他写劝进表,他又“沈醉忘作”,比及使者索取,他方写之。司马氏当权,他长期作从事中郎。后听说步兵厨营人善于酿酒,就主动求作步兵校尉,故后人称其为“阮步兵”。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名士少有全者”。他夹在两者之间,不得不韬光隐晦,委曲求全。但他内心的痛苦与愤慨还是常常流露出来,每遇歧路,便痛哭;对人不免要作青白眼。他的诗文多是他内心苦闷和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82首《咏怀诗》,多用比兴寄托,借古讽今,诗旨遥深,隐晦曲折,王夫之誉为“旷代绝作”(《古诗选评》)。今存赋7篇:《东平赋》、《元氏赋》、《猕猴赋》、《首阳山赋》、《清思赋》、《鸠赋》、《大人先生传》,或咏物,或吊古,或言情,多闪烁其辞,虽不直接涉及时局,但其愤世疾俗之情却随时借题喷发,辛辣尖刻。张溥赞其曰:“诸赋大言小言,清风穆如。间览赋苑,长篇争丽,《两京》、《三都》,读未终卷,触鼻欲睡。展观阮作,则一丸消疹,胸怀荡涤,恶可谓世无萱草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可谓至正之论。阮籍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阮瑀 阮瞻 ☛ 阮籍【同义】总目录 阮籍步兵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少孤,家贫,勤学而成才。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好老庄,喜饮酒,善弹琴,为人狂放不羁。魏时,曹爽辅政,召为参军,托病辞谢。后爽为司马懿所杀,时人服其远识。司马氏掌权时,历任从事郎中、散骑常侍、封关内侯。后求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当时正是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名士少有全者”,他夹在两个集团之间,更是为难,所以他这个“本有济世志”的人,不得不借饮酒和谈玄来逃避世务。后期则更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终日“饮酒昏酣”,佯狂放荡,以求全身免祸。 ☚ 曹植 鲁褒 ☛ 阮籍ruǎn jí〖名词〗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思想家、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其父阮瑀曾任魏丞相掾,“知名于世”,因而他得以“博览群籍”。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曾任步兵校尉,为时不长。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在当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情况下,常用醉酒的办法“不与世事”,保全自己,时人多谓之“痴”。原有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阮嗣宗集》。阮籍的思想在正始年间(290—298)有较明显的变化。受当时“名教出于自然”思潮的影响,主张儒道结合,折衷名教与自然,憧憬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其《通易论》和《通老论》就体现了这种思想:“圣人明于天人之理,达于自然之分,通于治化之体,审于大慎之广川。故君臣垂拱,完太素之朴;百姓熙怡,保性命之和。”正始十年以后,由于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阮籍清楚地看到名教的沦落,不再主张名教与自然的结合,而是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反对名教,鄙视礼法,向往无君无臣的社会。其《大人先生传》和《达庄论》表达了这种思想。“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而在不受礼法名教束缚的远古“自然”社会中,“明者不以智胜,黯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 阮籍210—263三国魏名士、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尉氏)人。曾任从事中郎、东平相、步兵校尉等职,故世称“阮步兵”。《晋书·阮籍传》称他“容貌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霸,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对旷达之士“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其纵酒谈玄,蔑视礼法,与嵇康齐名。不满司马氏集团,但善能自保,遇事常酣酒不醒获免,巧于应付,态度谨慎,“发言玄远,不臧否人物”。在政治伦理方面,折衷“自然”与“名教”。早期倾向儒家,肯定名教。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乐论》)正始之变后,对“名教”持否定态度。认为“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并将“礼法之士”比为“裈中之虱”,表示要与这些“坐制礼法”的“君子”决裂(见《大人先生传》)。主张返归自然,向往“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害无所避,利无所争”的古代社会。认为完善的人格应是“超世绝群”、“遗俗独往”,无是非善恶之分,这样就可以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同上书)。专长五言诗,所作《咏怀》八十余首,以隐晦的笔调,抒写内心的苦闷,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寓意深远。又工文。著作有《通志论》、《达庄论》、《大人先生传》等。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阮嗣宗集》亦称《阮步兵集》。 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生于210年,卒于263年。“竹林七贤”之一。今存五言《咏怀》诗82首;四言《咏怀》诗13首。散文作品有《大人先生传》等。 阮籍 087 阮籍在伦理道德上,强调 “自然”和 “名教”的对立,反对“名教”,鄙弃礼法,认为太初无仁义,社会维持长久,仁义礼制同君主制一起产生,“礼法”、“仁义”都是君主为了 “束缚下民” 而制定的,因而要“越名教而任自然”,把“名教”判定为违背自然的东西,它的根本是维护尊卑上下关系,以仁义道德来粉饰残酷的君主制。主张让人性自然地发展,人与“自然一体”,必须“循自然而性天地”,才能“变化而不伤”。为此要“无执”即“无为”,这样“无欲者自足,空虚者受实”。在道德修养上,提出要注意个人的 “养生”,认为 “性”和“身”是统一的,把“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作为自己的道德理想。为了去掉社会的黑暗,幻想“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的“大人”能“逍遥浮世”,这纯粹是一种主观幻想。 ☚ 何晏 傅玄 ☛ 阮籍 043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矛盾。早年蔑视礼教,放浪形骸,后期则“口不臧否人物”。其诗专长五言,有《咏怀》80余首,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的心情。又工于文,《大人先生传》、《达庄论》等以老庄思想批判“礼法”。原有集,已散失,后人辑有《阮步兵集》。 ☚ 蔡琰 嵇康 ☛ 阮籍 阮籍210—263RuanJi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早年“好书诗”,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政局十分险恶,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发言玄远,不涉世事,放浪饮酒,不拘礼法。后违心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任从事中郎、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故后人称之为“阮步兵”。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最后得以免祸而终。 ☚ 蔡琰 嵇康 ☛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人,三国时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则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曾做过步兵校尉,世人又称他为阮步兵。 ☚ 向秀 张华 ☛ 阮籍三国魏名士,玄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好读书,尤喜《老》、《庄》,纵酒谈玄,无视礼法,与嵇康齐名。前期力主“尊卑有分,上下有等”,信儒家之道;后转而杂糅儒道,认为圣人“建天下之位,定尊卑之制”,实为“原阴阳之造,别刚柔之节”,折衷自然与名教。晚年弃儒入道,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主张“法自然而为化”;理想人格为“超世拔群”,“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参见“文学”中的“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喜饮酒,善弹琴,蔑视名教,狂放不羁,生当魏晋易代之际,迫于政治高压,后期遂“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以求远祸。主要作品《咏怀诗》82首,愤世疾俗,优生伤时,又多用比兴,诗旨遥深,曲折隐晦。散文《大人先生传》、《达庄论》以老庄思想批判“礼法”,文字辛辣,骈、散间杂,独具特色。原有集十三卷,已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参见“哲学”中的“阮籍”。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王禹的儿子。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因处在魏晋交替的黑暗恐怖时代,故“不与世事”,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他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但有时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他为“阮步兵”。其作品大多是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暴露社会黑暗,表现内心愤世疾俗之情感。其诗多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风格隐晦曲折,给读者以宽广的联想余地,增加了诗篇的含蓄效果。代表作有《咏怀诗》82首,散文《大人先生传》等。有《阮步兵集》流传于世。 ☚ 孔融 嵇康 ☛ 阮嗣宗集/阮籍集 ☚ 曹植集校注 阮嗣宗集 ☛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文学家,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蔑视礼教,后期则“口不臧否人物”,常常醉酒,对黑暗现实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他的82首五言《咏怀诗》在表现上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阮籍的散文,特别是著名的《大人先生传》,流露出倜傥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思想,讽刺了那些礼法之士,比喻生动巧妙,笔锋辛辣之至。 ☚ 夏侯玄 皇甫谧 ☛ 神交“大人” ☚ 赞颂酒德 神交“大人” ☛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阮瑀之子。司马氏当政时,历任从事郎中、散骑常侍,后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原有集13卷,已散佚。诗今存《咏怀》82首,为其代表作。这些五言诗非一时一地之作,思想内容颇为复杂,既有对个人抱负的抒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又有对权势利禄和名教礼法的蔑视,其中充满了愤世嫉俗之情。但诗中也呈现出人生无常的虚无主义色彩,夹杂着向往个人解脱、畏祸避世的人生哲学。其诗继承了《庄子》的创作方法,想象丰富,感情激扬;多用比兴、典故,文笔曲折,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另有散文《大人先生传》,骈散相间,语言辛辣,是一篇讽刺性极强的杰作。 ☚ 曹植 嵇康 ☛ 阮籍210~263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人。建安七子中阮璃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一。政治上对司马氏政治集团不满,但态度谨慎。博览群书,尤好《老》 、《庄》 ,纵酒谈玄,蔑视礼法。其 《达庄论》 言 “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 。《通老论》 说:“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主张将 “自然” 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其诗长于五言,有《咏怀》 诗80余首,辞语隐约,表现了嗟生忧时,苦闷傍徨的心情。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 《阮嗣宗集》 。 阮籍210~263Ruan Jiideologist and man of letters of the Three Kingdoms,one of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Works: Biography of a Great Man,On Understanding Lao Zi,etc.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书,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先为魏尚书郎、曹爽参军,后为从事中郎。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求之,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曾登广武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与嵇康等并为竹林七贤。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著名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阮瑀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生当魏晋之时,感时伤乱,又惧被祸,遂纵酒谈玄。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诗专长五言,自然壮丽。有《咏怀》八十二首,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对现实多所讥讽,独具风格,后人称为“正始之音”。又工散文,《大人先生传》很有名。著有《阮步兵集》。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玄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阮瑀之子。好老庄,与嵇康齐名, “竹林七贤”之一。面对司马氏标榜名教,借用名教大张杀伐,愤而反对名教,认为礼法是“助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讥刺礼法之士是破裤缝中的虱子,常以“白眼”对待他们。主张崇尚自然,达生任性。在激烈的权势之争中,为保全自己,“口不臧否人物”。司马昭欲求其女为司马炎之妻,他酒醉六十天拒之,亦常以此法逃避世事。得知步兵营厨善酿美酒,求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被杀,他在权势逼迫下,不得已才草拟对司马昭的劝进表。善五言诗,有《咏怀》八十二首。虽抒发其内心苦闷,但笔调隐晦,使人难知其旨趣所归。原有集,已佚。后人辑为《阮嗣宗集》。 阮籍(東漢·建安十五年——魏·景元三年 210~263) 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字嗣宗。歷散騎常侍,拜東平相,更為大將軍從事中郎,又求為步兵校尉。性恬澹寡欲,放談荒飲,其辭慷慨激烈,旨意深厚,人推“竹林七賢”之鉅璧。善書,尤工行、草,韋續 《九品書人論》 品籍行草中上。《廣川書跋》曰: “昔於官書中,見山濤、阮籍、嵇康書,皆入作者閫域。”著有《達莊論》、《大人先生傳》、《咏懷詩》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