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阮嗣宗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阮嗣宗集

阮嗣宗集

诗文别集。三国魏阮籍作。或作《阮步兵集》。因籍字嗣宗,曾官步兵校尉,故名。原集久佚。今传各本皆后人所辑。有明嘉靖间范钦、陈德文刻二卷本,薛应旂刻三卷本,汪士贤刻二卷本等。别有明张燮刻五卷本并附录一卷,张溥刻一卷本,均名《阮步兵集》。今人李志均等依范、陈本整理校点,易名《阮籍集》。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本。近人黄节撰《阮步兵咏怀诗注》一卷,注释详备,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

☚ 曹子建集   嵇中散集 ☛
阮嗣宗集

阮嗣宗集

诗文别集。一作《阮步兵集》,又作《阮籍集》。三国魏阮籍撰。《晋书》本传称:“籍善属文,初不留意。作《咏怀》诗八十馀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可知阮籍当时以诗著名,平生所写的文章亦复不少。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南朝齐、梁时代,阮籍的诗文集多至十三卷,目录一卷。又据唐李善《文选注》,宋诗人颜延之、梁诗人沈约都曾为《咏怀》诗作注,而萧统《文选》中收录阮氏诗文也有十九篇之多。至唐初修《隋书》时,阮集似已有所散佚,故《隋志》仅著录一个无目录的十卷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又连这个十卷本也不见了,唯剩有一个五卷本。五卷本又见于《日本国见在书目》,说明唐朝时曾流播于海外。《日本国见在书目》另著录《阮步兵集》十卷,亦可证十卷本在唐并未亡佚。宋代的公私书目对十卷本均有记载,当即隋唐旧本。此外尚有一个四卷本诗集,见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阮步兵集》四卷,其题皆曰《咏怀》。首卷四言十三篇,馀皆五言,八十篇,通为九十三篇。”明朝以来,十卷本只在陈第《世善堂书目》中昙花一现,诗集四卷原本的踪迹也扑朔迷离。冯惟讷《古诗纪》说:“京师曹氏家藏《阮奇兵诗》一卷,唐人所书,与世所传多异。孔宗翰亦有本,与此多同,凡诗歌八十七首。”这个唐写本似与四卷本接近,但《古诗纪》所录诗和明人诸刻却没有多少差别。明人所刻阮诗甚繁,较早的有嘉靖刊《六朝诗集》本《阮嗣宗集》三卷,又有李梦阳序刊本《阮嗣宗诗》一卷。最早的诗文合集本当推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陈德文、范钦纂刻的《阮嗣宗集》二卷,上卷文十三篇(赋六、论三、奏记一、书一、传一、笺一),下卷诗八十三首(五言八十一,其第二十二首系江淹拟作,实止八十;四言二)。诗集部分大抵与上述二本相同。明熹宗天启(1621—1627)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收入《阮步兵集》五卷,诗凡四卷,与陈、范本略同。至于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盖出于陈、范与张燮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阮籍集》二卷,以陈、范本为底本,参校汪士贤、张燮、张溥诸本及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诗补四言一首。1987年,中华书局版《阮籍集校注》二卷,陈伯君笺注,并有集评可资鉴赏,唯校勘不主一本,眉目欠清晰。南宋陈振孙所谓《咏怀》“四言十三篇”,在以上各本中或只收两首或只收三首,均非完璧,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也是如此,至1984年第二版时始补入全部十三篇。按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卷四说:“阮嗣宗《咏怀》诗行世本惟五言八十首,朱子儋取家藏旧本刊于存余堂,多四言《咏怀》十三首。”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未能觅得朱本,在《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题记中引为憾事。黄节说:“余亦未见朱子儋本,惟旧藏潘璁本乃明思宗崇祯(1628—1644)间翻嘉靖刻者,有嘉靖癸卯(1543)陈德文序,有崇祯丁丑(1637)潘璁序,分上下二卷,录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其一至三与丁氏刻同,其四至十三则丁氏所未见者,意与朱子儋本必无大异,或且潘本在朱本之前也。”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据黄注本录阮诗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一一考订出处,为最完备。

☚ 陈思王集   傅鹑觚集 ☛
阮嗣宗集

阮嗣宗集

四卷。《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 阮步兵集   阮步兵咏怀诗注 ☛

阮嗣宗集

别集。三国魏阮籍撰。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阮瑀之子。与稽康齐名,为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曾任从事中郎、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嗣宗集》凡赋六篇,散文较完整的九篇和诗八十余首。阮籍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阮籍早年“好书诗”,有“济事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无法施展抱负,遂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荡,内心却十分痛苦,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正是他内心痛苦和愤懑的隐约曲折的表露。《文选》李善注引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指出了《咏怀诗》的内容以感叹身世为主,也包含着讥刺时事的成分,在表现方式上则曲折隐晦。《咏怀诗》中的身世之感,交织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述生平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现惧祸忧生心情。主要写生平经历志向的,如第五首叙述“平生少年时”放志游乐的情形。第十五首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曾以颜回、闵子骞自期,但又觉得荣名皆空,万念俱灰。第三十九首吐露了“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的雄心和“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的志节。第八十一首“昔有神仙者”反映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节操,表现了他对解脱矛盾苦闷途径的寻求。第二十首“于心怀寸阴”把他的雄心和牢骚和盘托出,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没有条件,只好让时光白白过去。诗中冲天哀鸣、不愿与鹑为伍的玄鹤形象,正是诗人自己高洁性格的象征。主要写惧祸忧生心情的,如第一首“夜中不能寐”,描写诗人在孤鸿哀号的月夜,因孤独苦闷而不能入眠的情形,结尾“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充分表现出他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沉重忧思。“一日复一夕”更是表现了诗人处在险恶环境中“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战战兢兢的心理。第三首“嘉树下成蹊”,四十七首“生命辰安在”,七十一首“木槿荣丘墓”等,都有较明显的忧生情绪。“讥刺时事”,是阮籍诗中相当“隐避”而颇难坐实的内容。前人勾稽考索出少数篇章涉于时事,或蕴含着对某种事实的看法。如第三首“嘉树下成蹊”中,诗人把司马氏比作秋风、严霜,把曹魏比作因风霜摧残而憔悴的桃李,斥责司马氏的残暴,惋惜曹魏的衰败,反映了当时政局的恐怖。第十六首“徘徊蓬池上”,用“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比司马氏的暴虐,用“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比小人的逢迎驰鹜。阮籍不仅不满司马氏黑暗残暴的统治,从进步的政治思想出发,他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进行了揭露。如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借战国时梁惠王耽乐而导致亡国的史实,感叹魏国统治者追求享乐,使政权易主。第六十七首“洪生资制度”,是写“洪生”即鸿儒的,诗中说他们凭借着礼乐制度和秩序纪纲,摆出道貌岸然姿态,但他们的言论行为,都是虚伪的,表示了诗人对这些“礼法之士”的批判态度。阮籍的诗除一部分有比较明显的社会意义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出消极出世的思想。

阮籍的诗以五言为主。他“使气以命诗”(《文心雕龙·才略》),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现思想感情,形成一种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丰富和发展了建安作家的传统,在五言诗的发展中有重要地位。陶渊明、陈子昂、李白等都受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诗歌以外,阮籍的散文如《达庄论》、《通易论》、《通老论》、《大人先生传》等也写得很出色。特别是赋体传记《大人先生传》,也像他的诗一样,表现了倜傥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文中通过对虚构的大人思想行为的描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尤其是虚伪的礼法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他大胆指出君臣名教都是压迫人民的枷锁:“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他责斥君主专制对人民的残暴:“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他辛辣地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就像处于裤裆里的虱子,最后必然和统治者同归于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极为鲜明。这篇散文显然受《庄子》寓言、《楚辞》神游、汉赋铺张的影响。全篇使气骋辞,奇偶相生,韵文与散文间杂,具有独特的风格。

《阮嗣宗集》原集久佚,今流传各本,皆后人所辑。有明嘉靖间范钦、陈德文刻二卷本《阮嗣宗集》为最早。此后有薛应旂刻三卷本、汪士贤刻二卷本等。天启、崇祯间张燮刻五卷本并附录一卷,张溥刻一卷本,均名《阮步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阮籍集》以范、陈刊本为底本,校以其他多种版本和总集、类书等,整理出版。近人黄节撰《阮步兵咏怀诗注》一卷,注释较详,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阮嗣宗集

阮嗣宗集

一名《阮步兵集》。别集名。三国魏阮籍(字嗣宗,官步兵校尉)作。阮籍的诗文集梁代有13卷,录1卷。《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步兵校尉阮籍集十卷”,至唐代只存五卷。明代诸本中,以嘉靖陈德文、范钦刻的2卷本《阮嗣宗集》最早,上卷文,下卷诗。稍后汪士贤辑刻之《汉魏诸名家集》中的《阮嗣宗集》亦据陈、范二本。明末张燮编《七十二家集》中的6卷本《阮步兵集》增收了2卷本未收文数篇,然多增讹、臆改,反不如2卷本精审。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之2卷本即从张燮本中析出,但较前者精当。卷上为文,收有《东平赋》、《首阳山赋》、《鸠赋》、《狝猴赋》、《清思赋》、《元父赋》以及论4篇、奏记2篇、书2篇,传、笺、帖、赞、诔等各1篇。卷下为《咏怀诗》82首等。今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阮籍集》较为完备。

☚ 阮元瑜集   纪文达公遗集 ☛
阮嗣宗集

阮嗣宗集

别集。三国魏阮籍撰。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阮瑀之子。与稽康齐名,为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曾任从事中郎、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嗣宗集》凡赋六篇,散文较完整的九篇和诗八十余首。阮籍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阮籍早年“好书诗”,有“济事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无法施展抱负,遂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荡,内心却十分痛苦,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正是他内心痛苦和愤懑的隐约曲折的表露。《文选》李善注引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指出了《咏怀诗》的内容以感叹身世为主,也包含着讥刺时事的成分,在表现方式上则曲折隐晦。《咏怀诗》中的身世之感,交织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述生平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现惧祸忧生心情。主要写生平经历志向的,如第五首叙述“平生少年时”放志游乐的情形。第十五首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曾以颜回、闵子骞自期,但又觉得荣名皆空,万念俱灰。第三十九首吐露了“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的雄心和“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的志节。第八十一首“昔有神仙者”反映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节操,表现了他对解脱矛盾苦闷途径的寻求。第二十首“于心怀寸阴”把他的雄心和牢骚和盘托出,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没有条件,只好让时光白白过去。诗中冲天哀鸣、不愿与鹑为伍的玄鹤形象,正是诗人自己高洁性格的象征。主要写惧祸忧生心情的,如第一首“夜中不能寐”,描写诗人在孤鸿哀号的月夜,因孤独苦闷而不能入眠的情形,结尾“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充分表现出他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沉重忧思。“一日复一夕”更是表现了诗人处在险恶环境中“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战战兢兢的心理。第三首“嘉树下成蹊”,四十七首“生命辰安在”,七十一首“木槿荣丘墓”等,都有较明显的忧生情绪。“讥刺时事”,是阮籍诗中相当“隐避”而颇难坐实的内容。前人勾稽考索出少数篇章涉于时事,或蕴含着对某种事实的看法。如第三首“嘉树下成蹊”中,诗人把司马氏比作秋风、严霜,把曹魏比作因风霜摧残而憔悴的桃李,斥责司马氏的残暴,惋惜曹魏的衰败,反映了当时政局的恐怖。第十六首“徘徊蓬池上”,用“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比司马氏的暴虐,用“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比小人的逢迎驰鹜。阮籍不仅不满司马氏黑暗残暴的统治,从进步的政治思想出发,他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进行了揭露。如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借战国时梁惠王耽乐而导致亡国的史实,感叹魏国统治者追求享乐,使政权易主。第六十七首“洪生资制度”,是写“洪生”即鸿儒的,诗中说他们凭借着礼乐制度和秩序纪纲,摆出道貌岸然姿态,但他们的言论行为,都是虚伪的,表示了诗人对这些“礼法之士”的批判态度。阮籍的诗除一部分有比较明显的社会意义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出消极出世的思想。
阮籍的诗以五言为主。他“使气以命诗”(《文心雕龙·才略》),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现思想感情,形成一种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丰富和发展了建安作家的传统,在五言诗的发展中有重要地位。陶渊明、陈子昂、李白等都受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诗歌以外,阮籍的散文如《达庄论》、《通易论》、《通老论》、《大人先生传》等也写得很出色。特别是赋体传记《大人先生传》,也像他的诗一样,表现了倜傥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文中通过对虚构的大人思想行为的描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尤其是虚伪的礼法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他大胆指出君臣名教都是压迫人民的枷锁:“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他责斥君主专制对人民的残暴:“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他辛辣地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就像处于裤裆里的虱子,最后必然和统治者同归于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极为鲜明。这篇散文显然受《庄子》寓言、《楚辞》神游、汉赋铺张的影响。全篇使气骋辞,奇偶相生,韵文与散文间杂,具有独特的风格。
《阮嗣宗集》原集久佚,今流传各本,皆后人所辑。有明嘉靖间范钦、陈德文刻二卷本《阮嗣宗集》为最早。此后有薛应旂刻三卷本、汪士贤刻二卷本等。天启、崇祯间张燮刻五卷本并附录一卷,张溥刻一卷本,均名《阮步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阮籍集》以范、陈刊本为底本,校以其他多种版本和总集、类书等,整理出版。近人黄节撰《阮步兵咏怀诗注》一卷,注释较详,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曹子建集   陶渊明集 ☛

阮嗣宗集

别集。三国魏阮籍(字嗣宗,曾官步兵校尉)作。后世多题作《阮步兵集》。原集早佚,现流传各本皆后人所辑。通行本一卷,有诗、赋100余篇。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名《阮籍集》。近人黄节撰《阮步兵咏怀诗注》,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

阮嗣宗集

《阮嗣宗集》

4卷。收诗歌和散文。其文使气骋辞。辞锋锐利,且奇偶相生,很有韵致。其集有《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 阮籍   阮籍集 ☛
000031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