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阁罗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阁罗凤?—779唐代南诏首领。皮罗阁之子。天宝八年(749年)继位。九年,因剑南(今四川成都市)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待之非礼,兴兵叛唐。杀虔陀,陷姚州(今云南姚安县北)及小夷州等三十二城。十年,仲通将兵出戍(今四川宜宾市),焦两州,进逼大和城(今云南大理),欲谢罪请和,仲通不允,囚其使。及战,仲通大败而归。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称“钟赞普”。给金印,号“东帝”。十一年,剑南节度使杨国忠执国政,乃调天下兵十万,使侍御史李宓将之征讨。及战,李宓又惨败于大和城,生还者十不存一。会安禄山乱起,他乘机攻陷𡻎州会同军及越析,寻西降寻蛮及骠诸国。后病卒。以其子凤迦异先死,故立其孙异牟寻为嗣。 阁罗凤712—779南诏第五世王。*皮逻阁之子。748—779在位。即位后继续完成其父所开创的统一事业: 攻石和(今云南大理市凤仪),讨越析(在今宾川县境), 西开寻传(今云南怒江以西地区),南通骠国(今缅甸),东并东、西爨(今滇中、滇东北、滇南各地)。命其子凤伽异,开始筑拓东城(今昆明市),作为向东发展势力的据点。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命*郑回授子弟以儒学。天宝十一载(752)依附吐蕃。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授以*“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称号。数度与吐蕃联合攻唐。 阁罗凤 161 阁罗凤712—779南诏第五代王。皮逻阁继子。748年 (唐天宝七年)唐命其袭皮逻阁 “云南王”位。即位后继续其父所创统一事业,统一云南各部,为南诏国最盛时期。倡导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命郑回授子弟以儒学。752年(唐天宝十一年)依附吐蕃,吐蕃赞普墀德祖赞授以“赞普钟”称号。曾多次与吐蕃联合攻唐。 ☚ 皮逻阁 墀松德赞 ☛ 阁罗凤约712—778或779唐代南诏第五世王。又作阁逻凤、觉乐凤。乌蛮,姓蒙氏。※皮逻阁子。开元二十六年(738),受唐封右领军卫大将军,兼阳瓜州刺史。二十九年(741),加左领军卫大将军。天宝二年(743),迁左金吾卫大将军,拜特进、都知兵马大将。三年,加上柱国。七年(748),父卒,袭云南王。九年(750),因不堪唐边臣张虔陀等凌辱、谗毁,遣大军将王毗双、罗时发兵攻杀云南太守张虔陀,夺取姚州并小夷州32,俘巂州西泸县令郑回,爱其有儒学之才,使教子弟。十年,在西洱河大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歼灭唐兵6万人。遂建元长寿。遣弟阁陂和尚及子铎传等60人向吐蕃献铠甲。十一年,再向吐蕃献金冠、锦袍、金宝带、金帐等物,臣服吐蕃。被吐蕃册为“赞普钟”(意为“赞普王之弟”)、南国大诏,号曰东帝,给金印。改是年为赞普钟元年。十三年(754),在太和城(今大理旧县城南15里太和村)北江口大败唐剑南留后、侍御史李宓、广府节度使何履光所率十道兵。俘李宓沉毙于江。取巂州、会同军,据清溪关。又破越析(今云南宾川县境),枭于赠,西降寻传蛮(今云南怒江以西地区),南通骠国(今缅甸)。令清平官王蛮盛(一说碑文所刊“蛮盛”即郑蛮利—郑回)勒石以志其功业及文治武力、对外关系之措施,并表明不得已反唐附吐蕃的原因,即《南诏德化碑》(现存云南大理旧县城南15里太和村西山脚下)。十四年,攻占蜀郡邛州,筑邛子城及丽水金宝城。广德二年(764),新修阳苴咩城(今大理旧县城西)落成,命名大理城,又名紫城。大历七年(772),建白崖新城。在位期间,重视吸收汉族文化,招募有名望的儒生,教授王室子弟儒学,掳掠工匠、农夫,令其传播纺织工艺及耕稼技术。命子凤伽异主持修筑拓东城(今昆明市区)。大历十三年(778,一说十四年)卒,谥神武王。孙异牟寻嗣王位。 阁罗凤712—779南诏王。748—779年在位。其父皮罗阁,统一六诏,受唐封云南王。他袭父封。因屡受唐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于天宝九载(750)起兵叛唐,杀虔陀。附于吐蕃,受封为“赞普钟”(“钟”意为“弟”),号东帝。时唐廷杨国忠当权,遣鲜于仲通、李宓两次大举进攻南诏,均遭惨败,唐军先后损失二十万人。安史之乱暴发,阁罗凤乘机扩大领土,辖区达今云南全境。在位时,重用汉人郑回,注意吸收汉族文化,并屡欲与唐廷和好。大历元年(766)立南诏德化碑,表明叛唐为不得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