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机体组织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受伤部位的皮肤仍保持其完整性,此种损伤叫闭合性损伤。由于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损伤的部位不同,临床常见的有挫伤、扭伤、挤压伤、体腔损伤等,其症状有的外观不明显但病势危重,应细心观察,防止发生意外。
闭合性损伤
表皮和体表粘膜尚保持完整性的损伤,称为闭合性损伤。由于致伤因子、作用机理、受伤组织和部位等各方面的不同,闭合性损伤可分为多种。
挫伤 外力打击作用于面积较大的体表,表皮未破损。但皮下组织或其他软组织受伤。皮下小血管常有出血,使局部呈现青紫色,而后渐变为棕色、黄绿色,终于消退。有时稍大的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而后可机化、吸收,有的可钙化。脂肪组织可坏死而后形成硬结 (如在女性乳房)。肌肉挫伤后可纤维化(瘢痕形成)、钙化,个别可转变为慢性炎症或纤维增生性病变。最严重的是内脏器官挫伤,常见的如脑、脊髓、肝、脾等的挫伤。挫伤的一般治疗包括早期的局部制动、镇痛、中草药等,后期的理疗、热敷等,以及恢复期的功能练习。对于器官挫伤,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才能救治伤员。
捩伤 又称扭伤,是外力使关节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因牵引力作用引起的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等的损伤,有时还可合并小块骨的撕脱,好发部位在踝、腰、膝等处。局部因有出血和炎症而肿胀,疼痛明显,活动时加剧。治疗须在一定时期内制动,使损伤组织得以修复。腰部捩伤可用手法推拿或针刺治疗。
脱位 关节部位受外力作用所致的关节面完全移位为脱位;关节面移位,但尚有一部份保持接触者为半脱位。最易发生脱位的是肩关节,其次是下颌、肘、髋等关节。半脱位常见于小儿的桡骨小头。由于关节面移位,关节就不能正常活动,必须复位才能恢复功能。
闭合性骨折 一般是由外力作用于骨组织,少数可由牵引力所致,使骨或骨小梁连续性中断。骨在人体组织中可塑性最小,受到外力作用后易发生断裂。小儿的骨皮质有一定的可塑性,故可发生青枝骨折。骨病引起骨组织破坏后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骨折使局部组织失去支架或杠杆,常呈现运动功能障碍和畸形。局部还有剧烈疼痛和血肿。治疗原则是:整复骨折端,以恢复其解剖位置; 在一定的时期内制动,使骨折端形成骨痂而互相连接;然后进行功能练习。如骨折合并皮肤损伤,骨折端与伤口相通,为开放性骨折,一般应早期施行手术处理伤口,同时予以骨折复位和局部制动,并且必须注意防治感染。
冲击伤 又称爆震伤,发生于高能量炸药或原子核爆炸时,由高压和高速的冲击波所致。受伤的部位是鼓膜、肺、肠等,而皮肤无损伤(除非合并机械性损伤)。冲击波是通过空气(空爆或地面爆炸)或水(水下爆炸)介导对人体施加压力。鼓膜、肺泡、肠管等内含气体或液体,且组织均富有弹性,在受压后到减压的瞬间受到破坏,发生破裂或穿孔。皮肤的压缩性较小,一般不受直接破坏。但正因如此,冲击伤易被忽视,在合并其它损伤时尤其值得注意。爆炸后遇见伤员有耳鸣、耳聋、呼吸紧迫或困难、意识障碍、腹痛等情况,必须仔细检查鼓膜、胸部、腹部,及时作出诊断。对鼓膜穿孔,应清除外耳道异物和防治感染。对肺部损伤主要是维持呼吸功能和防治肺水肿、肺实质炎等。对肠破裂等应早期开腹手术。
震伤 又称震荡,是打击力作用于体表,以组织为介质传入内部,使某种组织因震动而发生损伤。最常见的是脑震荡,其次是脊髓震荡、迷路震荡等。一般认为,震荡的后果是功能障碍,例如: 脑震荡引起短时间的意识消失,醒后可有头晕、头痛、嗜睡或失眠等。但实际上震伤后不能完全排除轻微的炎症反应或内出血。所以,在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中,必须慎密观察病情变化。
挤压伤 重力作用于大面积体表所引起的肌肉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损伤。多因建筑物、工事等倒塌或车辆、重物等挤压,重力施加于肢体和其他肌肉丰盛的部位而发生。肌纤维和小血管有广泛的损伤,局部的出血和炎症反应使组织内压显著增高。同时,大量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释放,使肾血管收缩而发生肾缺血,肾小管变质、坏死,管腔内充满含铁蛋白的管型,肾间质水肿,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挤压伤综合征)。伤后表现局部明显肿胀,皮肤温度常降低;尿量减少;可有低血容量或休克的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后,尿量锐减或无尿,同时可有血压增高、全身性水肿等,以及血液化学的明显改变。治疗原则:维持循环血容量和基础能量供给;改善肾功能;纠正高血钾、酸中毒、氮质血症、水中毒、低血钠等改变; 以及防治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安全带伤 汽车等高速运载工具突然停运时,人体为座位安全带所伤(图),致伤力相当于体重与减速度之乘积。由于减速力极大,通过安全带压向腹部,造成内脏严重损伤。此外,上半身因有惯性而前倾,还可发生其他损伤。此种闭合性损伤的死亡率相当高,应积极救治。
以上是各种不同的闭合性损伤。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点,体表无伤口或创面,出血在组织或体腔内部,故不是显而易见。损伤的部位大多在体表着力点的深处; 有的可能在着力点的对侧,如头部一侧受打击,颅内损伤可能在对侧; 有的可能在着力点的远处,如高处坠落足部着地,引起腰椎骨折。因此,在一部分闭合性损伤中,诊断较易遗漏或者比较困难,检查必须认真细致。对头部、胸部和腹部要注意发现内部组织器官的损伤,需要时以X线、实验室、超声波等辅助诊断,或作体腔穿刺、乃至探查手术以确定损伤情况。
闭合性损伤可导致严重后果。例如,虽无外出血,但可发生大量的内出血或广泛的组织水肿(如挤压伤),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虽无伤口,但可有腹膜炎,胸腔或他处的继发性感染。其他如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或肾功能衰竭等等,其严重性自不待言。所以,治疗必须抓紧时间,进行局部的制动、复位或手术处理等,全身方面要防治休克和感染,改善重要器官的功能,使伤员早日得到治愈。
中医伤科已有悠久的历史。以中医的传统理论学说为指导,认为跌打损伤虽有肌肤筋骨的区别,但均有经脉受伤后的出血和淤血。淤血阻遏经脉,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故伤处呈现皮肤青紫、疼痛、肿胀等。治疗主要用活血化淤药物。另一方面,一处受伤后不仅有伤气血,还可通过经络影响相关的脏腑,故伤后可呈现一定的气血、脏腑的证候,如面色苍白、消瘦、无力、食欲不振、便秘等。治疗上应实行辨证施治原则。方法分外治和内治二类。外治法有多种。挫伤、捩伤等积血成淤,红肿疼痛时,可用外敷膏药等。这类外用药常包含活血药 (如乳香、没药、地鳖虫),清热药(如芙蓉叶、蒲公英、黄柏),散风药(如防风、白芷、羌活),温经药(如川乌、草乌),等等。腰

“安全带伤”的发生机制示意
部捩伤还可用推拿和针灸等法治疗。骨折和脱位用整骨手法使之复位,随即外敷膏药和用夹板固定局部;此后继续用手法、夹板等调整骨折端位置,直至稳定和愈合。此外,还可用药液熏洗损伤部位,促进气血运行而早日复原。内治法即内服中药。常用的成药如白药、七厘散、跌打丸等,均以活血药为主要成分,适用于初期。
另一方面,局部受伤后不仅有伤气血,还通过经络影响相关的脏腑,较重的损伤,常致血气消耗和脏腑失司,治疗上应实行辨证施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