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门阀藩镇政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门阀藩镇政治 005 门阀藩镇政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政治的特点。秦朝统一后,建立了君主集权制、郡县制、官僚制、御史监察制、宰相行政制、学士制、将军制的封建君主制政治。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土地兼并、儒家学说和官僚政权相结合,形成一批士族地主阶级。这些士族地主阶级乃是土地财产的占有和血统族谊的维系相结合的产物,因而成为豪强地主而兼世家大族。自魏立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始,他们完全把握了官僚的选拔权,出任上品官僚的全是士族子弟,从而更形成以门第相尚之政治风气,即门阀政治。在门阀政治体制下,君主虽名为最高政权掌握者,但必得有世族门阀势力的拥护才能维持,如世族门阀反抗政府,其权力之基础便即动摇。抵御外侮,必借重其经济与军事势力; 用人行政,世族更享有优先权,从而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官僚构成格局。与之相随的是崇尚清谈,鄙视实务,结果导致政权不稳定,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动乱之中。门阀政治至隋唐统一,开始受到冲击。这种冲击既有寒庶地主阶层在财产方面的积聚,也有在政治方面以军功和科举入仕秉政的寒庶地主阶层的与之相抗拮。因而,至唐朝前中期,旧的门阀制政治逐渐消亡。政治权力进一步集中于中央,中央管理制度为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监察机构更为庞大和完备。选拔官僚以科举为正途,杂以武功等形式。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力强盛而展开的内外开拓,使掌握武力的地主阶级势力日益加强。自唐安史之乱后,始形成掌握武力的藩镇牧守左右政治的藩镇政治。这些藩镇牧守既有独立的地盘,“大者连州十数,小者犹兼三四”,又拥有独立的权力,还将这种权力变为世袭的。中央行政用人自不能不秉其意旨。至于五代,政权全由军阀掌握。不仅皇帝之废立操于其手,且称帝为王者无非藩镇牧守,文官仅为其执行政务的附庸,宰相亦多由军人充任。藩镇政治既造成国家事实上的割据,而国家割据又成为藩镇政治存在的必要条件。在藩镇政治之下,国家分裂动乱,藩镇牧守拥兵自重,中央权力削弱,社会经济凋敝。自宋初收兵财之权于中央,始渐结束藩镇政治。 ☚ 政治社会形成 绝对专制时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