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运
明代漕运方式之一,亦名“改兑法”或“直达法”。宣德年间行兑运法,官军既多勒索,粮户仍要自运。成化七年( 1471 )依漕运都御史、应天巡抚滕昭之议,推行“长运法”。其办法是:由运军径赴江南、南京附近各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然后直接运往京师。农民不必再负担长途的转输。因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除付给运军路费耗米外,还要加征一项“过江脚耗”,即在原加耗之外每石再加米一斗。成化十一年( 1475 ) ,淮、徐、临、德四仓支运粮70万石,也全部改就附近水次兑与军船。自此,除白粮仍为民运外,漕运悉行“改兑法”, “官军长运遂为定制”。清朝沿袭明制,漕运统行“长运法”。参见“兑运”、“水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