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秋监 长秋监官署名。隋代炀帝时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唐复为内侍省。掌中宫侍奉之事。《隋书·百官志下》: “长秋监: 令1人,正四品; 少令1人,从五品; 丞2人,正七品。并用士人。改内常侍为内承奉,置2人,正五品; 给事为内承直,置4人,从五品。并用宦者。罢内谒者官。领掖庭、宫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员。” ☚ 长秋寺 长信寺 ☛ 长秋监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内侍省置,掌后宫诸事,以长秋监令为长官,长秋监少令为次官,领掖庭、宫闱、奚官三署。唐初沿置,高祖武德四年 (621) 复称内侍省。 长秋监官署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置令一人,正四品;少令一人,从五品;丞二人,正七品;并用士人。改内常侍为内承奉,员额二人,正五品;改内给事为内承直,员额四人,从五品;并用宦者。罢内谒者,后又复置。领掖庭、宫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唐初复为内侍省,内承奉复称内常侍,内承直复称内给事。参见“内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