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沮cháng jǔ见“沮溺”。耿湋《赠兴平郑明府》: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王维《赠东岳焦炼师》: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长沮春秋晚期楚国隐士。名长沮。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孔丘南游至楚,迷路,使弟子仲由(子路)向“耦耕”于田间的长沮、桀溺“问津”(询问渡口所在)。长沮在问明车上的人是鲁国的孔丘之后,讽刺说:“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无奈,又去问桀溺。桀溺得知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随即向子路发议论说:像滔滔洪水那样随波逐流的坏人到处都有,你们拿什么去改变这种状况?你与其跟随“避人”(躲避坏人)的人士,还不如跟随我们这样“避世”(逃避乱世)的人士好些。子路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后,孔子怅惘地说:“我们既不能隐居山林,与鸟兽同群;怎能不和这些人交往?天下果真上了轨道,我也就不会同你们一道来改变这种现状了。”“问津”的对话,反映了儒、道思想趋向的重大差异。事见《论语·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