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沙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沙郡

长沙郡

秦代设置的行政区。此后历代沿置。唐以后废。《后汉书·郡国志》:“长沙郡:〔秦置。洛阳南2800里〕。13城,户255854,口1059372。”(见:长沙国)

☚ 长沙国   长沙府 ☛
长沙郡

长沙郡

秦置,治所在临湘(今长沙市)。辖区在湖南境内者相当今湘东、湘南地区。西汉改为郡国,东汉仍改为郡,辖境渐小。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潭州为长沙郡。

☚ 黔中郡   零陵郡 ☛
长沙郡

长沙郡

秦王政二十四年 (前223) 灭楚,初设楚郡,后又析黔中以南长沙乡置长沙郡 (见《史记·楚世家》及《湘州记》)。所辖地主要在湘江流域,即现今的岳阳、长沙、衡阳、湘潭、株洲、邵阳、娄底、郴州、零陵以及广东连州等地。按《逸周书》王会解,有长沙鳖一语,长沙系周初国名。《战国策》有长沙地名。长沙名郡始于秦(名县始于隋)。附郭设湘县,为郡治 (今长沙市)。

☚ 黔中郡   西汉时期湖南所置州郡 ☛

长沙郡

长沙郡

长沙之名始于周初。《逸周书·王会解》载,成王时诸侯所献方物,有“长沙鳖”一语。战国时为楚国属地,《史记·楚世家》: “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秦始皇帝二十四年 (前223) 灭楚,初设楚郡,后又分黔中以南之长沙乡置长沙郡,附郭设湘县,为郡治 (今长沙市区)。西汉高祖五年 (前202) 徙封吴芮为长沙王,改郡为长沙国。新莽 (9—24) 改称填蛮。东汉建武年间 (25—56) 复置长沙郡,治临湘 (今长沙市区)。辖临湘、罗、连道、益阳、攸、醴陵、湘南、酃、昭陵、下隽、容陵、茶陵、安城 (在今江西) 共13县。三国吴辖临湘、攸、下隽、醴陵、刘阳、建宁、吴昌、罗8县。西晋辖临湘、攸、醴陵、刘阳、建宁、吴昌、罗、巴陵8县。东晋、西晋、南朝宋辖临湘、攸、浏阳 (改刘为浏)、吴昌、罗、醴陵、建宁7县。南朝齐辖临湘、罗、湘阴、醴陵、浏阳、建宁、吴昌7县。梁、陈二朝辖临湘、醴陵、浏阳、建宁4县。长沙郡在西汉至西晋属荆州。东晋至南朝陈属湘州。隋开皇(581—600)初年改置潭州。大业 (605—617) 初复置长沙郡,治长沙 (临湘改名)。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潭州。天宝元年 (742)复名长沙郡,治长沙。辖长沙、湘潭、湘乡、益阳、醴陵、浏阳6县。乾元元年 (758) 又改称潭州,属江南西道。宋朝称潭州长沙郡,辖长沙、衡山、安化、醴陵、攸、湘乡、湘潭、益阳、浏阳、湘阴、宁乡、善化12县,属荆湖南路。长沙郡自隋至宋形成一地二名 (称潭州长沙郡),州郡并称。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置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 改置天临路。

☚ 山南东道   长沙国 ☛

长沙郡

古郡名。秦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西汉高帝五年(前202),改为长沙国。王莽时,称填蛮。属荆州。东汉复为郡,辖县13。隋开皇(581—600)中废。大业(605—618)、唐天宝(742—756)、至德年间(756—758),三改潭州为长沙郡,辖县6。其境内昔为长沙蛮所居,多为※槃瓠蛮后裔。今有苗、土家、瑶等族居之。

长沙郡

秦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西汉初改为国,东汉复为郡。隋开皇中省。大业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改潭州为长沙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