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第3大平原。位于宜昌以东长江中下游两岸及其支流所冲积的平原。主要由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皖苏沿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6块平原所组成。地跨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钱塘江、杭州湾以北沿江平原。在111°05′~123°E,27°50′~34°N之间,东西长约1000km(沿江长度为1773km),南北宽100~400km,总面积约20万km2。一般海拔5~100m,多在海拔50m以下。长江中下游平原年均温14~18℃,1月均温0~5.5℃;7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1000~1500mm。 长江中下游平原 046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第三大平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淮阴山地和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以北。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分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等4部分。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左右。河道纵横,湖泊成群,港汊交错,气候暖湿,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麦、棉、丝及淡水鱼类,誉为“水乡泽国”、“鱼米之乡”。有上海、南京、苏州、武汉等名城。 ☚ 河套平原 成都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Changjiang zhongxiayou pingyuan我国三大平原之一。包括三峡以东、黄淮平原和淮阳山地以南、江南丘陵以北的广大地区,地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七个省市,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东西延伸,南北宽窄不等。自西而东分别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不断冲积,逐渐形成。这里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雨水充沛,河湖密布,港叉纵横,土肥水足,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和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享有“锦秀江南”和“鱼米之乡”等美称。 ☚ 海河平原 洞庭湖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接黄淮平原和江淮丘陵,南邻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从三峡往东沿长江两岸伸展。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跨鄂、湘、赣、皖、苏、浙六省和上海市。大部分海拔均在50米以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弯曲,湖泊密布,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中国水土资源条件良好,农业发达的地区。向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组成。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又合称两湖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沿长江两岸伸展直至沿海,北到淮阴山地和黄淮平原,南抵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跨鄂、湘、赣、皖、苏、浙、沪等省市。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这些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湖泊众多,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平原上分布着许多山地和丘陵,如大别山、庐山、黄山、天目山、镇江山地及皖南丘陵等,都是控制平原的要点,是军队隐蔽集结和作战的重要依托。杭州湾至长江口,是从海上进入平原的主要门户。抗日战争初期, 日军曾在这些地方登陆,攻占上海和南京。因此这一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三大平原之一。地处长江三峡以东,淮阳山地和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及闽浙丘陵以北。由长江及其中下游支流冲积而成。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其中除江西省湖口以下到江苏省镇江市间的苏皖平原因沿江两岸山丘夹峙而狭小外,其他平原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显著特点是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湖泊星布。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平原上大小湖泊在千个以上。大的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及太湖,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誉。人口稠密,历来为我国重要农业区,是我国粮、棉、油、淡水渔业以及工业的重要基地。因地势低平,淤积严重,河流崩岸常危及两岸堤防安全,雨季常有水患发生。 ☚ 成都平原 两湖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chang jiang zhong xia you ping yuan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 plain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