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春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春园 长春园圆明园的附园,兴建时间至迟在乾隆十年(1745年)。面积不到圆明园的一半,分南、北两个景区。南景区占全园的绝大部分,大水面以岛堤划分为若干水域。位于中央大岛上的淳化轩是全园的主体建筑群,因其两庑上嵌镶一百四十四块“淳化阁帖”的刻石而得名。其他的大小十八个景点都因水成景,因地制宜,各具匠心。如茹园。以南京瞻园为蓝本。狮子林仿苏州名园狮子林。北岸的法慧寺后,建八面七级的琉璃塔。为园景的唯一竖向点缀。水中的“海岳开襟”、两层石砌圆形高台上建得金阁,隔岸观赏似海市蜃楼。北景区即 “西洋楼”。见 《日下旧闻考》。 ☚ 圆明园四十景 绮春园 ☛ 长春园 长春园清代苑囿。北京圆明园三园之一,比圆明园建筑稍晚,在福海以东。乾隆当太子时被赐居圆明园“长春仙馆”,得名 “长春居士”。乾隆即位后予以拓建,并赐名长春园。园内建筑别具特色,共有三十景。园内主体建筑淳化轩为中式建筑,因将《重刻淳化图贴》刻嵌于左右廊壁上,故而得名。“海岳开襟” 的全部楼榭建于池中,宛如海上仙境。蒨园内有郎润斋、湛景楼、菱香沜、思永斋等建筑; 又有石立于园门内,石名 “青莲条”;蒨园门左有一碑亭,重摹梅石碑; 标胜亭西壁勒刻御制《蒨园八景》诗。长春园北部是包括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远瀛观、海宴堂、蓄水楼、黄花阵、线法山、线法桥、方河等在内的一长列西洋楼建筑群。建筑图样由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法国人蒋友宁所绘。建筑形式中西结合,在皇家园林中为首创,有中国民族形式的琉璃瓦屋顶,有西洋巴鲁克式建筑的骨架,有罗马式的汉白玉雕刻。设计极具巧思,其中观水法,即于池旁建一“蓄水楼”,池中置十二生肖石刻,以天干地支法配之,每隔二小时,从一兽口中喷水,周而复始。又如 “万花阵”,乃仿欧洲园林迷宫,遍设机巧,变化迷离,清帝常命人入其中捉迷藏。再如 “方河”,于河畔建线法山,河上建线法桥,又有线法墙,河中置威尼斯模型。清帝常坐山上,观看河中“威尼斯”之旖丽景色。园东北隅有狮子林,仿苏州园而建,内有十六景极富江南特色。此园毁于1860年英法侵略军的劫略。 ☚ 圆明园 万春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