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令寺
即长安令的县衙。亦可称县廷或廷。从春秋开始,县就普遍设立。秦汉规定,万户以上县的行政长官称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足万户的县的长官称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其职掌,《后汉书·百官志》本注:“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实际上对于县内一切事务无所不管。汉长安令秩千石,铜印墨绶。佐官有丞、尉,皆秩四百石。县丞主管仓、狱,分为左、右丞。县尉主盗贼,典武事。因长安系京师所在,故除置左、右尉外,又于城东城南置广部尉,城西城北置明部尉,凡四尉。县属吏主要分作主吏如功曹、廷掾等,门下亲近吏如主簿等,列曹如户曹、比曹等,以及散吏如祭酒等。自汉代设置长安县后,基本上历代沿置不变,不少王朝亦建都于此。其县衙均设在长安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