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冠汉代官员祭服所用的一种竹皮冠。为汉高祖刘邦早年仿楚制所造,故又称刘氏冠。官爵公卿以上官员方得服用。见《后汉书·舆服志》:“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初,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冕弁冠 > 劉氏冠 > 長冠 長冠 chángguān 即劉氏冠。 长冠chán guān汉代祭祀宗庙时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𫅗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 长冠chángguān也称“斋冠”“齐冠”“竹皮冠”“竹叶冠”“鹊尾冠”。汉高祖刘邦未起事时所创之冠,被定为宗庙祭祀的祭服,规定爵非公乘以上,不得服用,以示尊敬。隋时废除不用。《后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初,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民谓之鹊尾冠,非也。祀宗庙诸祀则冠之。”又:“祀天地明堂……百官执事者,冠长冠,皆祗服。五岳、四渎、山川、宗庙、社稷诸沾秩祠,皆袀玄长冠,五郊各如方色云。”《隋书·礼仪志七》:“诸建华、鵕鸃、鹖冠、委貌、长冠、樊哙、却敌、巧士、术氏、却非等,前代所有,皆不采用。” 长冠 长冠 长冠礼帽名。祭祀时用。《晋书·舆服志》: “长冠: 一名齐冠。 高7寸, 广3寸, 漆𫅗为之, 制如版, 以竹为里。汉高祖微时,以竹皮为此冠,其世因谓刘氏冠。后除竹用漆𫅗。 司马彪曰: ‘长冠盖楚制。人间或谓之鹊尾冠,非也。救日蚀则服长冠,而祠宗庙诸祀冠之。此高祖所造,后世以为祭服,尊敬之至也。’” ☚ 采帨 持服 ☛ 长冠 长冠汉代宫廷斋戒、举行大礼盛典时所戴的礼冠,又称斋冠。本为楚冠,是汉高祖刘邦微时所戴,故又名刘氏冠。西汉王朝建立后,贵为天子的刘邦仍然服用,而且作为礼冠使用。汉朝政府曾明令,爵非公乘以上禁服长冠。其制如板,内以竹皮为壳, 外裹漆𫅗。漆𫅗是一种近纱的黑帛。有时也被当做祭服之冠。西汉覆亡后,此冠也随之消亡。 ☚ 冕冠 武冠 ☛ 长冠 长冠汉代流行的一种冠,又名“斋冠”、“刘氏冠”。《后汉书·舆服志》载其形制:“高七寸,广三寸,促漆𫅗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此冠原是刘邦微贱时按楚冠制所作,材料用竹皮,称帝后稍加改革,成为天子之冠,并定为祭祀大典的通用冠服。但汉初民间无分贵贱,不少人都冠此冠。至汉八年(前199) 遂下令限制: “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汉书·高祖本纪》)。 ☚ 鹖冠 刘氏冠 ☛ 长冠即“刘氏冠”。源于楚冠。《续汉书·舆服制》:“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初,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汉人祭祀宗庙时冠长冠。《通典》卷57:“以高帝所制,曰刘氏冠,故为享庙之服,敬之至也。” 长冠汉代宗庙以下祭祀之冠。一名斋冠。形制依汉高祖微时所造之竹皮冠,用为祭服,以示尊敬。诸侯王国使者来朝亦服之。参见“刘氏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