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花赋
辞赋名篇。唐代苏颋作。见载《文苑英华》。长乐花,一名紫花,蜀地特多,蜀人称为月月红。其花纯耐久,可历冬而放。赋前有序,云:“蜀太守庭际有紫花草,秋中始繁英露洗,冬早尚直本霜封。芜杂大同于众卉,盛衰小异于群物。余讶而未识。”据此,知此赋作于开元八年(720)苏颋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在蜀之时。赋首先描写了长乐花的姿容,它“茎丹外而缟中,叶缥分以红贯。缀绿颖之重叠,索紫蕤之烂漫”,把长乐花描写得鲜丽可喜。而且它还自甘寂寞:“本无嫌于散地,甘有寓于殊方”。接着赞美长乐花不争春光迎霜独艳的品格:“假春期而不彩,虽秋令而不残。冲雨霰之飞薄,任云山之险艰。”同时表示作者对它生长僻地无人赏识的遭遇的同情:“如后凋之是贵,罔独立其谁观”!最后以“文学掾起而为乱”,赞叹长乐花得到作者赏识作结。赋赞美了长乐花的姿容艳丽,表示了对长乐花无人欣赏的同情,当然也流露了作者顾影自怜的思想感情。赋文词挺拔,寄托深远,代表了苏颋文章典丽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