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音·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夷质切,入,质韵。
❶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上一条: 下一条:

镒鎰yì

古代重量单位,1镒为20两,一说为24两。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醫療器具部 > 計量 > 鎰
鎰  yì

古重量單位。醫工用於計量藥材。一鎰之重爲十二兩。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叙》:“凡方中云以水一鎰至二鎰至十鎰者,每鎰稱之重十二兩爲度。”又《丹砂》:“有妙硫砂如拳頭大,或重一鎰一塊者,而面如鏡,若遇陰沉天雨,即鏡面上有紅漿汁出。”

镒yì

〖量词〗
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4)。《苏秦以连横说秦》:黄金万镒。——黄金一万镒。《苏秦以连横说秦》: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在苏秦隆盛显贵的时候,黄金上万镒为他所用。《颜斶说齐王》: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有人能够得到齐王脑袋的,就封给食邑万户侯,赏赐黄金一千镒。

镒yì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必使玉人雕琢之。”

*鎰yi

EFD7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黄金千~/今有璞玉于此,虽万~,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

古代重量单位之一。 同賹、益。 作为计量黄金的单位,据古籍记载,一镒的重量有二种说法:
❶一镒为二十两;
❷一镒为二十四两。 据对平安君鼎铭实测,一镒为二十两,等于十釿,合今312.5克。

☚ 铢   斤 ☛

亦作“益”、“溢”。
❶战国时期重量单位。以釿、镒进位,十釿等于一镒,或说三十斤等于一镒。二十两为一镒,或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赵歧注: “二十两为镒。”同书《公孙丑下》: “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赵歧注: “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镒是为二十四两也。” 《说文·水部》:“二十四铢为两,二十四两曰镒。”泌阳县出土的平安君铜鼎,盖记“一益七釿半釿四分釿之重”,器记“六益半釿之重”。武功县出土信安君铜鼎,铭文载器重“九益”,盖重“二益六釿”。据实测计算并估计到铜在土中二千多年中的锈,益的量值约300—400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衡制。
❷战国时期三晋容量单位与容器。《仪礼·丧服传》: “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郑玄注: “二十四两曰益;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长陵铜盉,有战国时刻字“容一斗二益”,秦汉时刻字“长陵一斗一升”。实测容2,325毫升。一益合193.7毫升。1966年陕西咸阳塔儿坡出土安邑下官铜钟,战国时魏襄王七年(前312)或魏昭王七年(前289)所造,有“大斛斗一益少半益”铭文,实测至标定线容25090毫升。按自铭折算,魏国一益为225毫升。
❸先秦至西汉货币单位,主要用于计算黄金。出土秦金饼上有刻“益”字的。一镒为二十两。

☚ 釿   钧 ☛

镒(鎰)yì

 (古代重量单位) yi, an ancient unit of weight (= 20 or 24 liang)

计量黄金的单位,也是版金和饼金之名。或作“溢”、“益”。战国时期,黄金多以镒称,流行地区较广。湖南长沙出土一套战国晚期的“均益”砝码,共10枚。均同钧,益同镒。均益,即为平均分割黄金的量值。“均益”二字刻于第9号砝码,可知,从第1号到第9号砝码是为一镒以下的不同量值单位,而第10号砝码即黄金一镒的标准重量。同时,第1号砝码至第9号砝码加起来恰好等于第10号砝码即一镒的重量。据此而知:一镒黄金的标准量合今衡257.28克,一两黄金合今衡16.08克,一铢黄金合今衡0.67克。24铢为一两,384铢为一镒;一镒为16两。

镒(鎰)yì

15画 金部 古代重量单位。一说合二十两,一说合二十四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