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镋(tang躺)

古兵器。形似马叉,可以刺击,又可防御,兼矛、盾两种作用。

☚ 甘限文书   茅州 ☛

读音t·ang(ˇ),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
❶一种古兵器,也叫镋钯,形状像马叉,上有利刃,可兼矛与盾之用。

上一条: 下一条:

镋钂tǎng

一种古兵器,形状像叉,中间正锋像矛头,横出两翅微上弯。

古代杂兵器。主要实用于明代,形似叉,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5尺,横有月牙,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间隔的利刃。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柄,柄长约6~7尺,尾端有一三棱铁钻叶鐏。因械长而沉重,一般由力大身高之士所执用,是长兵中的重器械。有凤翅鎲、雁翅鎲、牛头鎲、夜战鎲等。有拍、砸、拿、滑、压、横、挑、扎八字用法,有“扎捻势”、“中平势”、“骑龙势”、“架上势”、“闸下势”等招式。

☚ 柳公拐   五齿鎲 ☛

属于杂形兵器的一种。此器始于明代,形似叉,上有利刃,称正锋,长一尺半;横有刀牙,月牙朝上,上下均有一定间隔利刃。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柄,柄长约六七尺。尾端有三棱铁钻叫“鐏”,用于击刺、架格。因长而沉重,故为长兵器中重器械。形体类同的有风翅镋、雁翅镋、牛头镋和流金镋等。
镋的用法有仆、拍、拿、遮、推、转、支、拦等。多采用“扎捻势”、“中平势”、“骑龙势”、“架上势”、“闸下势”等基本姿势。
练镋时,没有舞花,主要着法是突出大转。持握分前后手,并有交替换把。武谚中说: “镋扎捻式”、“镋不离肩”。套路有“溜金镋”、“燕尾翅”等。

☚ 锽   橛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格鬥器 > 钂
钂  tǎng

具有直刺與格架雙重功能之長柄兵器。有三齒、五齒兩種。中齒較長,尖銳如鎗,用於直刺;側齒弧形,裝有上下凸出之尖刺,主以格架。由叉演變而成。明代抗倭時始裝備於軍隊。清軍緑營亦以裝備,形制仍舊,但改稱“通天鈀”。明·徐光啟《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山東募送鎗钂鈎鐮竿子等教師各十數名。”參閲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

*钂tang

E945
古代一种兵器,形状像半月,两边有翅出锋刃,略似叉。

兵器名。形状有如马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刃下横两股,向上弯。柄长一般6—7尺。既可刺击,又可架格防御,兼有矛盾两种兵器的作用。始于明代。多为马将所用。

镋tǎng

❶古兵器。形似马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如:镋钯。
❷古兵器。形如半月,有柄。如:流金镋,混金镋。

镋(钂)tǎnɡ

 (古代兵器) a military weapon with long handle and crescent-shaped knife

dang

镋(钂)tǎng

15画 金部 
(1) 古代兵器。似叉,三股。中间一股似矛的尖,有锋有刃。侧面两股呈弧状。
(2) 古代兵器。有长柄,前端有半月状金属头,有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