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镇抚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镇抚使 镇抚使官名。南宋建炎四年(1130),因参知政事范宗尹建议,在与金、伪齐接壤的淮南、京西、湖北等路分置镇抚使,用以招降反叛朝廷的民众,捍御外敌。多用已降的造反首领充任。其辖区至数府、州、军,并兼知府或知州。辖区内除茶盐之利仍归朝廷,其余兵民财政均归镇抚使,并许御敌立大功者给世袭。官署称镇抚(使)司,官属有参议官、书军机宜文字、干办公事等。 ☚ 抚谕使 提刑 ☛ 镇抚使官名。南宋初,李成在舒蕲,桑仲在襄邓,郭仲威在维阳,许庆在高邮,结众起事,武装割据地方。参知政事范宗尹建议置镇抚使作为权宜招安之计,授此职者,除茶盐之利仍由朝廷置提举官外,皆得便宜行事。于是李成等人皆授镇抚使。至赵鼎任相时乃罢。参阅《文献通考卷六二·职官》。 镇抚使官名。建炎四年(1130年),宋廷据宰相范宗尹建议,在宋与金、伪齐接壤的淮南、京西、湖北等路设置镇抚使司或镇抚司,以事实上已分据各地的土豪、溃将、摄官、“群盗”等为镇抚使,其辖区至数府、州、军。宋廷大约发表了二、三十名镇抚使,并兼知府和知州。如翟兴任河南府、孟、汝、唐州镇抚使,兼河南府知府;赵立任楚、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兼楚州知州;李彦仙任海州、淮阳军镇抚使,兼海州知州;薛庆任承州、天长军镇抚使,兼承州知州;岳飞也被任命为通、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镇抚使掌管辖区内的兵权、政权和财权,而茶盐之利仍归朝廷。其所统镇抚使司军多为具有某种独立性的小部队,在嗣后的三、四年间,各镇抚使或叛变降金,或火并被杀,或战败牺牲,或丧失辖区,宋廷遂撤消仅存的个别镇抚使司。南宋晚期复置。 镇抚使 镇抚使官名。宋代置。非常设,掌一镇军政。《宋史·职官志七》: “镇抚使: 旧所无有,中兴,假权宜以收群盗。初,建炎四年 (公元1130年) 范宗尹为参知政事,议: 群盗并力以拒官军,莫若析地以处之,盗有所归,则可渐制,乃请稍复藩镇之制。是年五月,宗尹为右仆射,于是请以淮南、京东西、湖南北诸路并分为镇,除茶盐之利仍归朝廷置官提举外,他监司并罢。上供财赋权免三年,余听帅臣移用,更不从朝廷应副,军兴听从便宜。时剧资李成在舒、蕲,桑仲在襄、邓,郭仲威在扬州,薛庆在高邮,皆即以为镇抚使,其余或以处归朝之人,分画不一,许以能扦御外寇,显立大功,特与世袭。官属有参议官、书写机宜文字各1员,干办公事2员,并听奏辟。” ☚ 镇守 镇砦官 ☛ 镇抚使官名。建炎四年(1130年),宋廷据宰相范宗尹的建议,在宋与金、伪齐接壤的淮南、京西、湖北等路,设置镇抚使司或镇抚司,以事实上已分据各地的土豪、溃将、摄官、 “群盗”等为镇抚使,其辖区至数府、州、军。宋廷大约任命了二三十名镇抚使,并兼知府或知州。如翟兴任河南府、孟、汝、唐州镇抚使,兼河南府知府;赵立任楚、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兼楚州知州;李彦仙任海州、淮阳军镇抚使,兼海州知州;薛庆任承州、天长军镇抚使,兼承州知州;岳飞也被任命为通、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镇抚使掌管辖区内的兵权、政权和财权,而茶盐之利仍归朝廷。其所统镇抚使司军多为具有某种独立性的小部队。在嗣后的三四年间,各镇抚使或叛变降金,或火并被杀,或战败牺牲,或丧失辖区,宋廷遂撤销仅存的个别镇抚使司。后于南宋晚期复置。 镇抚使官名。宋置,见“镇抚使司”。 镇抚使军职差遣名。 职掌❶初,朝廷以荆、湖、两淮为寇盗所割据,假裂土建藩镇之策略,授割据者以“镇抚使”之名,旨在控驭、羁縻群寇。后亦有授予有武功之文臣、武将者(《朝野杂记》甲集卷11《镇抚使》)。 品位视差除官所带官职。镇抚使多为遥郡官,并兼使司所在州、府知州或知府。如武功大夫(正七品)、昌州防御使、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金佗稡编》卷5《行实编年》2),又如武略大夫(正七品)、忠州刺史、閤门宣赞舍人翟兴为河南府、孟、汝、唐州镇抚使兼知河南府(《要录》卷33乙丑)。镇抚使位次于安抚使(《要录》卷88丁未)。 简称与别名❶镇抚。《宋史·赵立传》:“会朝廷分镇,以立为徐州观察使、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兼知楚州。立一日拥六骑出城,呼曰:‘我镇抚也,可来接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