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锦堂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锦堂春

锦堂春

❶即《乌夜啼》(与别名《相见欢》之《乌夜啼》无涉)。宋赵令畤词(楼上萦帘弱絮)名《锦堂春》,见《古今词统》卷六(误题欧阳修作,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六改)。盖宋人于四十七字《乌夜啼》首句添一字为六字句,即改名《锦堂春》,为四十八字体。然宋人题此体为《乌夜啼》者仍多,未尝夺其本名。
❷即《锦堂春慢》。《梅苑》卷四载宋无名氏词(腊雪初晴)名《锦堂春》。
❸《鸣鹤馀音》卷五载元无名氏《锦堂春》三首,双调,其一首为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六句六平韵,下片十三句五平韵,另两首字句小有出入。其体格与上述二体均异,宜另列一调。此调《词律》、《词谱》均不载。

☚ 锦被堆   锦缠头 ☛

锦堂春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
 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
 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
 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鬓。几时得归来,香阁深
 关。 待伊要、 尤云𣨼雨, 缠绣衾、 不与同欢。 尽更
 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这首词写一位歌妓独宿空房、怨怪情郎的“自言自语”和“内心独白”。与以前很多“闺怨词”有所不同的是:它沾染了很浓的市民作风与市民气息,因此无论是语言还是风格,均表现出“俗”的味道。
 我们知道,以往的不少“闺怨词”,其描写对象往往是贵族人家的“大家闺秀”或姬妾,因此其“身分”、“口吻”就显得比较“端庄”与“有节制”。而即使也是写歌妓舞女,由于词人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风致比较“文雅”,故而大都也显出“怨而不怒”、“好色而不淫”的风味来。可是,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与艺术趣味却与“正统”的士大夫文人大有不同,他们对于恋情的追求显得更加“放肆”与“大胆”,他们对于艺术风格的嗜好也偏向于“尽情展衍”,而并不讲究“含蓄蕴藉”、“浑厚儒雅”。柳永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寄迹酒楼舞馆,多与乐工妓女为侣,故而沾染了相当浓厚的市民作风与市民气息。发而为词,就出现了“骫骳从俗”的风味。这首《锦堂春》词,就是一例。
 词的上片写其由懒于梳妆到重整芳容的举止与心理活动。“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四字,写足了她发髻松坠、懒于画眉的愁态; “心绪是事阑珊”点明其“慵懒”的缘由:皆因心绪不愉快所致也(“是事”,事事也;“阑珊”,消沉倦怠也”。“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两句,是对上三句的引申与补足,继续写她因相思而引起的衣带渐宽、形容憔悴之状态。“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是她对情郎的怨怪,意谓: 我现今终于“认得” (认清、明白)他的为人了,在他那粗疏轻狂的心里头,对人(包括自己在内)一向是嬉嬉哈哈、并不作真的(“诮譬”,宋人口语,意难确解。“诮”通“俏”,故释“诮譬”为“说俏皮话”。“如闲”,等闲也,不当回事也。)但是,说到这里,她的情绪不禁又变得愤激起来。
 “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是说:我不能就此“心安”于这种心灰意懒、不事梳妆的状态中,而要“振作”起来、重新整顿脸容,以图“报复”。
 如何向这位“疏狂”的情郎“报复”呢? 下片先是宕开一笔,续写她的怨怪心情:“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鬓。”意思即是:当初你为何要欺骗(“赚”,骗也)我,说了许许多多甜言蜜语,甚至还骗取了我一缕头发(“偷剪云鬓”:偷偷地剪取我的头发,以作信物);但事到今天,“旧约”之期早过,却至今杳无音讯! 在这种盼郎不至的无可奈何情况下,她就准备加以“报复”了:首先,当他回来时,要把“香阁深关”,不让他重新进房。其次,等他要求与我“尤云𣨼雨”时(借指男女欢会事),却不让他进被窝! 这几句词,实在有点儿“不太雅观”了。这一以表明她的“市民”气息甚浓,二也说明柳词确有些儿“淫冶”的不良风味,颇足为病。再次,她又要在夜尽更深之时,好好地“教训”他一番;今后再敢这样“无端”吗?写到这里,她的那股“泼辣”劲儿、她的那种“报复”心理,就表现得相当“淋漓尽致”了。
 此词在其思想内容方面,并无太多的“意思”可言。不过,作为一种“市民文学”(俗文学)来讲,它倒是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市民妇女对于爱情的强烈追求;另在艺术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市井文艺”所特有的风味,故可视为这方面的“艺术样品”来读。

古诗词《锦堂春》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锦堂春

墙角含霜树静,楼头作雪云垂。钩帘鹊噪空庭晚,坐看月来时。异域书迷雁足,幽闺深掩虫丝。一宵两地肠千转,惟有梦魂知。

词以女性口吻抒发相思之情,内容并不新鲜,写法却有些别致。开篇犹如电影的空镜头,推出两组画面:墙角里,经霜华摧残的老树枝枯叶落,孤零零、静悄悄地独立萧瑟寒风中,楼头上,积雪云层低垂浮荡。环境气氛极萧条低沉压抑。“钩帘”句,写黄昏时分,庭院空空荡荡,唯有几只归巢的乌鹊聒噪不休;室内帘幕虽然挂起,却显得冷冷清清。至此,作者才让抒情主人公出场:一位少妇独坐闺房的窗前,举首望月,蹙眉沉思。少妇的心绪如何?作者不用再写,前面环境氛围的渲染,早已烘托出她那寂寞孤独的心境。傍晚,连乌鹊都纷纷归巢,可行人不归,怎不叫她思念!内心寂寞,而那些鹊儿偏偏又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更令人心烦!庭空院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怜的她,只有呆坐窗前,等待着明月东升。明月照在边关也照着家乡,照着“我”也照着“他”。他也许正在远方望月而思念家中的“我”吧?“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可这毕竟只是一种徒然的愿望啊!

她坐在窗前,左思右想,他怎么那么无情,不给我写封信呢?啊,不,不能责怪他,他或许比我更思念,更忧愁;他身在“异域”边关,音讯难通,他一定早已写了书信,只是传书的鸿雁在途中迷失了方向。她苦苦地思念,又自我开解。书信不通,无处话衷肠,深邃的闺房,不常开启的房门被青虫吐出的几缕游丝拦住,这一夜两地的相思苦,只有“梦魂”相知了。

作者善于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侧面表现抒情主人公复杂深细的心曲,并传达出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深化的情思。从傍晚到月出到深夜,她由“看月”到回床梦佳期,相思之苦层层加深。傍晚闻鹊噪,心情寂寞而烦恼;独坐望月上东山,内心孤独而凄凉;而下阕的“一宵两地”,一笔而写出双方的相思,既写出“我”的痴情,也表现出他的深意,从而塑造出一位富于柔情而又善体贴人的少妇形象。

情意浓厚而境界凄清,这与晚唐、五代、北宋以浓笔艳彩写柔情截然不同。全词没有一个色泽浓艳的字眼,有的只是“墙角”、“霜树”、“鹊噪”、“空庭”等萧瑟凄清的意象,但它们却烘托出深挚的柔情。其中正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颇值得我们玩味。


古诗词《锦堂春》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锦堂春

燕子矶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燕子矶,在今南京市北观音山上,俯瞰长江,形如飞燕,故名。傅昂霄《江行》:“燕子矶头中夜起,一天星斗大江寒。”

词以偶语起,于题旨为渐入,调意较纾徐。但不妨有陡峭,有平缓。“半壁”、“一舟”句就是如此。“凭空”句,出杜甫《秋兴》:“江间波浪兼天涌。”但易“波浪”为“怒浪”,就有了作者投射的感情色彩。而上着“凭空”二字,更有值得玩索处。“凭空”意即无端。词里说无端,实皆有端。盖故为反语,意含幽默。“不尽”句,就把意思点明了。“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先后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合称六朝。其特点是:偏安,此其一。受到西或北来的威胁,此其二。速亡,此其三。南明弘光朝以及永历朝与之有相似处。作者就建康这个地方的历史和地理特点,把长江和六朝联系起来,借长江的涛声,写六朝的遗恨;而又借六朝的遗恨,写南明灭亡之痛。而仅以十二字尽之,是构思和语言上的一个成功。换头,写到燕子矶,但没有写它的本身,而只写它的环境,分远近两层。“隔岸”,是“荒云远断”(“荒云”,乱云);“绕矶”,则“小树微明”。燕子矶在一片微明里,若隐若现,如幻如真。于是,在作者的幻想里,这“燕子”就由静止之物,无知之物,变成了可以飞动的有知之物,亦即由“第一自然”之物变成了“第二自然”之物。于是,在作者飞腾的想象里,这“燕子”就以一个能够跨越许多朝代的“神物”出现了。至此,很自然地有了“旧时”句。“旧时燕子”,出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故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说:“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文天祥《过金陵》也说:“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于此可知:作者亦深怀兴亡之感。但他只轻轻地来这么一问:“旧时燕子还飞否?”并不作答。我们如果设想一下答案:不飞了,为什么?还飞,飞向何处?这一来,我们就会想起许多的东西。这正是留给我们读者去探寻的。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我们如果来一个跳跃,联想及此,则这“燕子”如尚能飞,就必有“雷风”到来。这也许是作者所梦想的。歇拍说:“今古不胜情。”这正与过拍“不尽六朝声”,紧相呼应。上结是写古而含今,这里是写今而及古。这今古之间,一千余年,兴亡相继,真令人感慨不尽。

词所写的对象是很小的,不过是濒临长江的一个石矶;是很实在的,它就出现在作者舟行时的遥望之中。如果死贴着这小小的实在的东西去写,粘而不脱,必然失败。作者不是这样,他从大处着眼,从虚处着笔,跳宕前进,处处出人意外。上片,先写高崖壁立的江岸,远行的江舟,汹涌的江波;然后由空间跳到时间,来一个历史的大跨越,跨到一千多年前,听取六朝的江声。下片,应该写到燕子矶了,却又撇开它的本身,只写隔断它的荒云,环绕它的小树;撇开真实存在的石矶,而写设想中飞动的“燕子”,向她发出“还飞否”之问;但又不作答,乃以不胜今古之情作结。弃小取大,避实就虚,从时空两方面拓展词境,遂使一首小词纳入较为深广的内容,耐人寻味。

锦堂春

锦堂春

司马光


红日迟迟,虚廊影转,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宦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身世飘零的长调。上片写伤春,下片叹飘零,全词抒发出的那种无可奈何哀愁,深切感人。此词在写法上直抒胸臆,无论写景、叙事还是抒怀,均以一气贯注,笔酣墨饱,气势流畅,很有艺术感染力。
☚ 少年游   浪淘沙 ☛
000108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