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锡克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锡克教Sikhism

世界主要宗教,加拿大非基督教中发展最好的一种宗教。构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南亚异教徒群体。1981年人口普查,有67710名教徒。到1987年底,加拿大约有37万南亚人,其中35%的人是锡克教徒,大约13万。估计到2000年人数可达20万。1902年,首批锡克教徒来到加拿大,到1908年禁止南亚人移民加拿大以前大约有4500多名锡克教徒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尽管他们在加拿大受到种族歧视,但很快就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建立了自己的宗教组织。1907年,温哥华哈尔萨·迪万协会成立。1908年建起第一座永久性寺院。到1920年,新威斯敏斯特、维多利亚、纳奈莫、弗雷泽米尔斯和帕尔迪等地建起寺院。寺院是加拿大锡克教徒的中心,教徒通过寺院为社区成员提供帮助,要求废除移民禁令的抗议也是由寺院组织的。到1920年,仅温哥华的锡克教徒就向印度的慈善事业捐款30万加元。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的锡克教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当时取得合法居留资格的锡克教徒的妻儿可以到加拿大定居。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锡克教确立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男人、女人和儿童都参加寺院仪式,没有一个教徒放弃信仰或与外通婚。在1920年~1960年,在第二代锡克教徒中形成一种易行派,他们剪发剃须以适合加拿大人的穿着打扮。20世纪50年代,随着移民禁令的解除,许多在战后到加拿大的南亚移民受过教育,接受西方文化,受宗教传统的影响较小,许多有一技之长的锡克教徒散居于加拿大各地。随着人口的增长,锡克教徒在蒙特利尔以东每一个主要城市都建起临时寺院。大城市还有几座寺院,每个寺院都反映出在宗教、社会和政治观点方面的细微差别。同以往一样,这些寺院现在仍是社区活动的中心。
锡克教最重要的特征是虔城的锡克教徒每天都要早起净身和祈祷。教徒家庭都有印度精神领袖的梵文抄本,早上随便从抄本中选一段吟诵以得到神灵的启示。日落时念赞美诗,晚上念赞美诗和做祈祷。所有的教徒都要戒烟、戒酒,不准偷窃、通奸和赌博。锡克教强调家庭生活、行善、礼仪和信仰的重要性。他们注重教育子女熟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在宗教方面同印度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仍深受印度锡克教和锡克教事件的影响。

锡克教

锡克教

印度旁遮普地区的民族宗教。“锡克”是印地文Sikha的音译,意为门徒。其信徒自称是祖师的门徒,因以为教名。产生于16世纪初莫卧儿帝国时期,创始人为那纳克。主要经典是《阿底格兰特》,意为原初圣典。它是严格的一神教,只崇拜一个神,这个神是唯一的,是宇宙的创造者,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它的表现。该教崇拜祖师,视祖师为神的使者和仆从。其教义认为,现实是一片苦海,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为此,就必须在祖师指导下努力修行,以便达到个人灵魂与神结合的境界。其伦理观是: 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烦琐教规、偶像崇拜、歧视妇女和不劳而获。该教在各地建有圣庙,并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祭祀礼仪和节日。

☚ 新婆罗门教   文学 ☛
锡克教

锡克教

印度旁遮普地区的民族宗教。“锡克”是印地文Sikha的音译,意为门徒。其信徒自称是祖师的门徒,因以为教名。产生于16世纪初莫卧儿帝国时期,创始人为那纳克。主要经典是《阿底格兰特》,意为原初圣典。它是严格的一神教,只崇拜一个神,这个神是唯一的,是宇宙的创造者,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它的表现。该教崇拜祖师,视祖师为神的使者和仆从。其教义认为,现实是一片苦海,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为此,就必须在祖师指导下努力修行,以便达到个人灵魂与神结合的境界。其伦理观是: 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烦琐教规、偶像崇拜、歧视妇女和不劳而获。该教在各地建有圣庙,并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祭祀礼仪和节日。

☚ 新婆罗门教   文学 ☛

锡克教

见“宗教”中的“锡克教”。


锡克教

16世纪以来流行于南亚次大陆的宗教。锡克,源于梵文Sikha,意为“门徒”。由那纳克创立。奉《格兰特·沙哈卜》为主要经典。受印度教的吠檀多哲学和伊斯兰教苏非派影响,主张一神说,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繁琐教规,反对崇拜偶像和歧视妇女,提倡平等、友爱、非暴力。17世纪起转向使用武力。后分裂为“狮子派”和“易行派”两个主要派别,狮子派教徒蓄长发、加发梳、戴铁手镯、短袴至膝、佩剑,男教徒名字加“辛格”(Singh,意为狮子)两字。在英国统治时期,曾多次展开反英斗争。金庙为该教最大寺庙。主要分布于印度旁遮普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加尔各答。现已传入东非、英国、加拿大和美国、泰国等地。

锡克教

锡克教

流行于印度旁遮普地区的宗教。“锡克”是梵文“门徒”的音译。该教产生于16世纪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创始人是那纳克。锡克教的思想渊源受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影响,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互相融合的产物。它主张一神论,认为宇宙万象都是神的表现,在神面前人人平等,种姓分立和歧视妇女均违背神意。它反对祭司制度、偶象崇拜、烦琐的祭仪和苦行等,宣扬业报轮回,提倡修行和积极入世。锡克教自三祖实行祖师制,宣称依靠祖师的指导,通过神秘的直觉,才能与神交接。祖师代代世袭,至10祖戈宾德·辛格废除; 他在教内大力推行改革运动,宣布以前集中在祖师和教区长手中的权力交给锡克教社团。为了同正统的印度教划清界限,他规定了教徒成年时必须举行特殊的洗礼——剑礼,后来形成锡克教“五K”的特殊习俗,即蓄长发,加发梳、短衫至膝,戴铁手镯、佩剑。男子婚前集体居住,训练刀剑武功。实行改革的锡克教,调动了下层教徒的积极性,促进了锡克人的独立运动,增强了抗击莫卧儿帝国和印度土邦军队的力量。19世纪,英国入侵印度,觊觎锡克教国王统治的旁遮普,1845年和1848年两次发动“锡克战争”,1849年,国王被黜,旁遮普被兼并,锡克人神权政治发展至此结束。此后,以中下层教徒为主体的改革运动兴起,其中较大的有难陀利运动、尼朗迦利斯运动和辛格大会运动。锡克教所奉的经典是《阿底格兰特》,为五祖阿尔琼在位时编撰,主要用旁遮普语写成,阐述基本信仰及哲学思想,宣扬历代祖师的生平事迹。锡克教最著名的圣庙是金庙,也为五祖阿尔琼时所建。目前锡克教徒占全印人口的2%弱,近年来,又传入东非、英国、美国、加拿大、泰国和香港等地区。

☚ 锡安   辞别朝觐 ☛
锡克教

锡克教

16世纪以来流行于南亚次大陆的宗教。由那纳克(Sanak, 1469—1538)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因素而创立。以《格兰特·沙哈卜》(即《圣典》)为主要经典。主张业报轮回,提倡修行,反对祭司制度、偶像崇拜、繁琐祭仪、苦行和消极遁世的态度。认为世上任何现象都是神力的最高表现,人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种姓分立和歧视妇女违背神意,个人灵魂只有和神结合才能解脱。从三祖起实行“祖师制”,后为第十祖所废。第十祖曾规定教徒必须蓄长发、加发梳、上衣至膝、右手戴手镯、佩剑;男教徒名字加“辛格”,意为“狮子”;女教徒名字加“考儿”,意为公主。19世纪英国占领全印度后,教规受到很大破坏。主要分布于印度旁遮普邦等地。近百年来还传播到东非诸国、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地。

☚ 路德宗   鲍威尔 ☛

锡克教

Sikhism
~徒Sik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