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错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错颌畸形/错颌的检查与诊断/X线头影测量/牙弓测量/牙排列实验/错颌/错颌/错颌/个别牙错位/牙拥挤/反颌/深覆颌/开颌/锁颌/颌间牵引/上颌畸形/下颌畸形/双颌前突/错颌

☚ 口腔颌面放射性核素检查   错颌畸形 ☛

错颌

错颌畸形的矫治

凡轻微的错颌畸形,对于生理功能影响不大者,不必矫治;较严重的牙颌畸形,而且对儿童的发育、健康、功能及外观有妨碍者,才予以矫治。矫治以解决主要问题为主,达到个别正常颌为标准。 错颌畸形的矫治, 主要是通过矫正器的作用,当矫正器能发挥适当强度的外力时,就能引起骨组织反射性变化,中断其异常发育,而导向正常发育。有时也可利用咀嚼肌的力量,引起牙颌组织的改变,称为肌能矫治。
矫治原则:
❶去除病因:错颌畸形的病因较为复杂,需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其病因。一种牙颌畸形,可由不同病因造成。 例如:乳牙期或替牙期的前牙开颌,可能是吐舌习惯,也可能是吮拇习惯所致。应辨清病因,去除病因,即破除不良习惯才能巩固矫治效果。否则在停戴矫正器后,畸形可能复发。
❷根据不同机理,采用合宜的矫治设计:例如前牙深超颌有三种情况:上颌前突、下颌位置正常,应矫治上颌;上颌与颅面关系正常、下颌后缩,则应矫治下颌;上颌前突,同时下颌也后缩,则上下颌均需矫治。
❸符合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牙颌畸形矫治的对象大多为儿童和青少年,此时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矫治设计应尽量用简便方法及简单矫正器,矫正器必须适合牙颌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尽量缩短戴矫正器的时间。
❹防止超限矫治:矫治力应符合生理适应性,如矫治力过强,超过生理限度,则可引起牙周组织、牙髓及颞下颌关节的病变,或畸形矫治后也易复发。
矫治适应证 (1)乳牙期(3~7岁): 当真性畸形未能确定以前,不应立即开始矫治,应先作观察,观察的时间可能由数月至数年,在此期间,只要将造成畸形的主要因素除去,错颌多能自行矫正。 在6岁以前,除非错位牙妨碍了功能及发育,才予以矫治。矫治的主要对象为牙群的错位,颌间关系失调及面颌关系失调等,如:
❶第二乳磨牙为远中错颌关系, 上前牙唇向倾斜呈前突型深覆颌, 或上前牙舌向倾斜呈内倾型深覆颌。 即使上颌乳切牙已近替换时期, 仍应进行矫治。
❷前牙深反颌, 应在乳切牙根部还未开始吸收之前进行矫治。
❸乳磨牙为近中错颌关系,前后牙反颌者。
❹前牙或后牙开颌,主要在于纠正不良习惯, 其开颌可自行消失。 对乳牙使用矫正器,最好是在牙根发育完成而又未大量吸收之前。
(2)替牙期(7~12岁):由于牙颌发育的变化甚速,诊断较难,因所有牙、颌、面的畸形可能好转,可能无变化,也可能加重。凡轻微错位的个别牙齿,与功能及发育无关者,不必予以矫治。替牙期矫正的适应证如下:
❶上、下牙弓间的关系错乱;
❷第一恒磨牙严重错位;
❸个别牙齿的严重错位;
❹多生牙;
❺恒牙萌出间隙不足;
❻多数上切牙唇向错位及舌向倾斜;
❼口腔不良习惯;
❽上颌侧切牙与尖牙都已萌出,仍不能自行消失的上中切牙间隙;
❾前牙反颌。
(3)恒牙期(12~17岁): 第二恒磨牙萌出之后,牙弓及面部的宽度不再增加, 或者增加甚微。 颌的发育基本上已达到最后阶段。当第三磨牙萌出时,牙弓长度只能微有增加,面部可能微有改变。在此时期,诊断比较明确而肯定,可积极进行矫治。凡阻生及错位的个别牙齿,均可予以矫治。 在恒牙早期,磨牙虽为中性颌关系,前牙常表现为深覆颌,这可能因上下颌体及牙槽的高度不足,或因下颌向前发育不足。在12~17岁阶段,在双尖牙与第二恒磨牙萌出时,上下颌间高度要增加,所以恒牙早期的深覆颌, 有时可能自行调整。 但若磨牙为远中错颌关系的深覆颌,则需及早矫治。
矫治力与组织改变 矫治力引起的组织改变表现在下列五方面:
❶牙周组织的改变:当牙受到适当强度的矫治力时,在受牵引力一方,牙槽壁的内侧面由于受到牙周膜纤维的拉力,而引起生骨细胞活动,因此能随着矫治力的方向而产生新骨。牙槽壁内面原有的致密骨板消失,而代以横行排列的新骨小梁,新骨小梁顺着矫治力的方向与牙周膜纤维平行排列。同时在牙槽壁的外侧面,有破骨细胞活动,原有的骨质被吸收。 这样,整个牙槽壁的颌1/3段变为横列的新骨小梁。每条新骨小梁的向牙端有生骨活动,其背牙端有破骨活动。因此,随着牙齿的移动,其后方就不断有新骨产生,至牙齿移动停止时,后方的新骨仍然继续产生,直到牙周间隙恢复原来的宽度。在受压力的一方,牙槽壁的内侧面因受压而有破骨活动,其外侧壁有生骨活动。 整个牙槽壁的颌1/3段,也要变为横列的新骨小梁。每条新骨小梁的向牙端有破骨活动,背牙端有生骨活动。在矫治过程中出现的横列新骨小梁称为“过渡性骨”。在固位期,过渡性骨要逐渐为正常骨组织所代替。这需要6个月到1年或更长的时间。在迁移牙位的各种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变,都与上述情况大致相同。但在作压入移动时,须特别谨慎,因为牙体的压入移动与打楔相似。可在整个牙槽内产生压力,易引起牙周、牙髓的血循环障碍,导致牙周、牙髓组织的坏死及根尖吸收。
❷牙骨质的改变:正畸治疗过程中,被移动牙齿的根部出现牙根吸收。这种现象在X线相上不易显示,仅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在矫治过程中牙骨质出现的极小创伤,当停止加力后很快就会恢复。
❸颞下颌关节的改变:矫治远中错颌,牵引下颌向前移动, 颞下颌关节的后壁可能有新骨产生。其骨小梁呈横行排列,其前壁有骨质吸收,下颌支与髁突的后缘有新骨产生,下颌支与髁突的前缘及下颌内角处有骨质吸收,因此,下颌体变长,下颌角变钝。当下颌向后移动时,组织改变与上述情况相反。
❹肌肉的改变:在矫治过程中,肌肉、韧带等组织均相应地发生变化。因肌肉功能改变,进而使肌肉形态发生改变,以取得各组织间的相对平衡。
❺移动乳牙对恒牙胚的影响:当矫治乳牙时,恒牙胚可以随着乳牙移动。因此矫治乳牙可以间接收到矫正恒牙的效果。但若矫治力过大,可能造成乳牙冠、根的反向移动,这样恒牙胚就会被乳牙根推往相反的方向。
矫治力强度与组织改变的关系:矫治力强度不同,牙周组织的反应亦不同。力量过小或时间过短均不能引起牙周组织的明显反应,只有温和而持久的力量,其强度不超过毛细血管的压力(20~26g/cm2),才能使牙齿达到治疗性的移动。如力的强度大于毛细血管压力,血液循环因受压迫而停滞,骨膜的生活力被减弱。破骨与生骨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牙齿的移动反而变慢,并有可能引起牙根吸收。如果力量过强,压伤了牙周膜,使牙根与牙槽骨直接接触,由于牙髓的血循环断绝,牙周膜坏死,牙根吸收,牙根与牙槽骨间产生固着连合,牙齿反而不能移动,必须经长时间的休息,待牙周组织恢复正常后,才能再进行移动。矫正力量大小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矫正力量的大小,对牙体移动的支点亦不一样,加微力时,支点在根端,而牙体作倾斜移动。当力量的强度渐增,支点渐向冠部移位,则冠部与根部呈反向移动。
肌能矫治法 是利用肌能训练的方法矫治儿童的错颌畸形。 面颌肌肉的正常功能平衡,对儿童颌、颌、 面的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 错颌病人颌面的肌肉功能, 较正常颌者显著为弱。 因此,矫治儿童的某些错颌,需要进行面颌肌肉的功能训练,加强肌肉的力量,建立肌肉的平衡而达到矫治错颌的目的。 利用肌能矫治错颌畸形比用机械力为好。 其优点是既可矫治错颌,加强肌能,而且在矫治完成后,只需要短期保持,或不需要保持。肌能锻炼的原则是使肌肉在生理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收缩。肌肉收缩要缓慢而持续,并有规律地进行。休息时间应与收缩时间相等。反复训练多次,直到感觉肌肉疲劳为止。肌能矫治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矫治方法配合使用。
(1)翼外肌的锻炼: 下颌的远中错位常因翼外肌力弱而造成。如病人上颌及上牙弓位置正常,仅因下颌远中错位而形成上下牙弓的远中错颌及前牙深超颌, 可以使用翼外肌锻炼。但要求:
❶上下牙弓必须排列整齐,以免妨碍下颌前伸,必要时应先将牙弓矫正整齐。
❷上下牙弓的宽度应协调。 这样, 当下颌向前矫正至中性颌位时, 前后牙才能建立正常的超颌关系。 必要时应先扩大上牙弓的宽度。
❸上下前牙的覆颌关系要合宜, 必要时应先矫正深覆颌。 锻炼的方法:病人前伸下颌,将下切牙尽可能伸至上切牙的唇侧以外,停留几秒钟,然后缓缓退回至中性颌位为止。 反复练习, 直至肌肉开始感觉疲乏为止。每日可锻炼三次,久之肌力就会加强,颞下颌关节也能随着下颌向前相应地发生生理性调整,上下牙弓的中性颌关系即可稳固建立。
(2)嚼肌、颞肌的锻炼:因这两种肌功能锻炼可促进上下颌骨的发育, 使上下颌弓能适当增长。 并可作为错颌矫治后的保持方法。锻炼方法: 先将上下颌牙齿咬合在中性颌位,然后使上下颌牙咬紧,继而弛缓,以后再咬紧,再弛缓,如此反复锻炼,直至肌肉感觉疲乏为止。每天训练3~4次。
(3)舌肌的锻炼:锻炼舌肌不但能促进下颌弓的扩张,同时也能使舌体习惯于正常位置,并可借以矫正舌的不良习惯。当作嚼肌、颞肌锻炼的同时,嘱儿童将舌尖部及舌侧部平放在下牙弓舌侧的牙龈上,每当上下颌牙咬紧时,同时用舌尖部用力压迫下颌前部的牙槽,使舌的侧部用力压迫下颌两侧的牙槽。
(4)口周围肌肉的锻炼: 可用于治疗早期口呼吸及上前牙前突。以增加唇的张力,矫正唇外翻,达到自然闭唇。若牙弓前突太甚,闭唇十分困难,则不能进行这种锻炼。必须先减少牙弓的突度,才能开始唇肌的锻炼。锻炼的方法:
❶吹口哨、吹箫、吹笛等。
❷将小块厚纸片夹在上下唇之间,保持不掉下来。
❸用唇吹水或喷水。
❹暗示法:由其父母常常暗示,提醒子女闭口。
❺用两手的小指牵引口角,同时收缩口轮匝肌进行锻炼。

☚ 牙排列实验   错颌 ☛

错颌

错颌矫正器

错颌畸形之所以能得到矫治, 主要是通过施加一定外力于错位牙或畸形部分。此种外力能引起牙周膜、牙槽骨、颌骨,或面颌部肌肉发生相应的组织改变,使错位牙或畸形部分向正常方向移动或生长。此种外力称为矫治力,凡能直接或间接产生矫治力的装置称为矫正器。
矫正器的种类
❶按矫治力的来源不同,矫正器可分为机械性矫正器和功能性矫正器两大类。机械性矫正器的矫治力,是调节矫正器上一定的结构如弹簧而产生的,其作用按矫正器材料的特性和结构而定,力的大小由医生掌握。功能性矫正器的矫治力,则是利用矫正器上某些部分,如颌平面板与斜面导板,刺激或加强面颌部肌肉收缩而产生的。力的大小主要由病人的牙周膜感受器自行调节。有时可设计为同时产生以上两种矫治力的混合型矫正器。
❷按矫正器的装置不同,可分为固定矫正器和可摘矫正器两大类。固定矫正器主要是用贴附金属支架(或带环)及不锈钢丝作成,是固定在牙弓上的,病人不能自行戴入或取下,只能由医生取戴和调节加力,如唇弓和舌弓等。可摘矫正器主要是用不锈钢丝及塑料作成,病人可以自行取戴,但由医生调节加力。
矫正器的组成 固定矫正器或活动矫正器,都由三部分组成。即固位部分,作用力部分及连接部分。以可摘矫正器为例,固位部分如同可摘部分义齿的卡环,它不但起固位作用,并能产生一定的矫治力;作用力部分是附于矫正器上能产生矫治力的部分,如各种附簧;连接部分是连接固位部分与作用力部分使成整体,如基托。此外,在特殊情况下, 矫正器上还需附加特殊组成部分如颌垫及拉钩等。
矫正器的性能 所有固定或活动矫正器 (包括功能性和机械性),均应具备下列性能:对口腔组织无损害,尽可能不影响口腔功能,不影响牙颌的正常生长发育,结构应尽量简单舒适,支架及附件在口内应固定不动,特别重要的是要坚固不易折断,有一定的硬度及弹性,易于保持清洁,尽量不影响口腔卫生,不妨碍美观等,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力,且矫治力的大小及方向要易于控制和便于调节。矫正器的支抗 凡错颌畸形需用矫正器矫治时, 必须安置抗基。由于抗基的支抗作用,矫正器加力于错位牙时,抵消错位牙的反作用力,才能保持一定的矫治力而使错位牙移动。此种作用,称为支抗或支抗作用。被用来起支抗作用的牙或部分,称为支抗牙或支抗部分。
支抗的种类 支抗分为口内支抗和口外支抗 (或颌外支抗)两种:
❶口内支抗可分为颌内支抗及颌间支抗。颌内支抗是指在同一个牙弓内,利用某些体积较大或支持力较强的牙齿作为支抗,以移动支持力较弱的牙齿;或利用支持力相等的牙齿互为支抗,起到相互移动的作用。颌间支抗是指当需较大的抗力才能产生矫治作用时,可利用整个上牙弓或下牙弓作为支抗,以移动对颌牙弓内某些牙齿; 或上下牙弓互为支抗,而同时作相反方向的移动,以矫正上下颌牙弓的近远中关系。
❷口外(颌外)支抗是利用头颈部为抗基制作口外唇弓、牵引头帽及颏兜等,以矫治上颌前突,推磨牙向后及下颌前突等。
支抗的选择 如支抗应用不当,有时支抗牙易发生松动或移位。因此在矫治设计时,必须注意支抗的选择和加强支抗作用,以免其移位。用作支抗的牙齿应是牙体形态正常,牙及牙周组织健康,根完全形成或根无吸收而稳固的牙齿。如10岁左右的第一恒磨牙,及替牙早期4~8岁的第二乳磨牙,在根未吸收之前,均常用作支抗牙。如乳牙根吸收较多,或恒牙根部钙化未完全者,均不宜用作支抗牙。有时为了加强支抗作用,或畸形较严重的病人,必须配合使用混合支抗,才能达到矫治目的。可摘矫正器 可摘矫正器是正畸临床常用矫正器之一。一般用塑料和不锈钢丝作成。可分为机械性可摘矫正器和功能性可摘矫正器两类。
机械性可摘矫正器 主要由固位体、唇弓、附簧及基托等组成(图1)。


图1可摘矫正器


(1) 固位体: 主要使矫正器起固位支抗作用。常用的固位体有以下几种:
❶单臂卡环:用直径为0.9~1.0mm的不锈钢丝弯制。多用于磨牙,主要利用卡环臂紧贴后牙颊面颈部和卡环尖端伸入邻间隙内起固位作用。单臂卡环的末端,可以向远中及龈方弯曲成拉钩,与尖牙或其他牙冠上的拉钩间,挂橡皮圈牵引尖牙或其他牙向远中移动。
❷环卡:用直径为0.7~0.9mm的不锈钢丝弯制。多用于磨牙,特别是第一恒磨牙,主要利用卡环臂紧贴磨牙颊面颈部及近远中邻间隙倒凹处起固位作用。卡环臂部可以焊接颊面管,以便插入唇弓。其远中邻间隙处可向远中及龈方弯成拉钩,以便挂橡皮圈作颌间牵引用。
❸箭头卡环:用直径为0.7~0.8mm的不锈钢丝弯制,多用于磨牙,特别是第一恒磨牙,主要利用箭头起固位作用,两个箭头与磨牙长轴成45°角,在磨牙颊面近远中至邻间隙处弯制紧贴牙颈部牙面, 再沿颌外展隙及舌外展隙,至舌侧组织面固定于基托内。两箭头间之桥部,离开牙面约2mm,桥部可焊接圆管或拉钩,以便插入唇弓或挂橡皮圈牵引之用。
❹邻间钩: 用直径为0.7~0.8mm的不锈钢丝弯制。适用于邻接关系良好的后牙。钩的末端弯成长约2mm的钩状,钩的尖端磨成圆钝形,进入邻间隙触点的龈方起固位作用。其余部分紧贴两邻牙之间,经颊外展隙、颌外展隙及舌外展隙,到舌侧固定于基托内。邻间钩常与卡环同时并用,以增强固位。
(2) 唇弓: 唇弓是产生矫治力使牙齿移动的部分。主要利用不锈钢丝的弹性,推动牙齿改变位置。
❶双曲唇弓:最常用,用直径为0.6~0.8mm的不锈钢丝先弯制唇弓中部,将位于上颌或下颌前牙唇面的切1/3与中1/3交界处,弯成与牙弓弧度相同的水平向弧形。再将其两侧在尖牙冠近中1/3处,弯向颈缘,但稍离开粘膜,使成长约3~4mm的两个曲。两末端由尖牙与第一双尖牙间,进入舌侧,固定于基托内。当定期调节唇弓收小双曲时,可使双曲唇弓紧贴唇向错位的前牙 (在牙弓上有足够位置者),产生压力使前牙向舌侧移动。由于可摘矫正器所产生的牙移动,一般是倾斜移动。倾斜的大小,视唇弓在牙冠唇侧的位置而定。如果唇弓在前牙唇面愈接近切方,则牙移动时的倾斜度就愈大,结果使根冠向相反方向倾斜移动。如果唇弓在前牙唇面愈接近龈方,则牙移动时的倾斜度就愈小,结果根移动小而冠移动大,产生接近整体的倾斜移动。由于牙冠移动大于牙根的移动,同时可产生伸出移动,故唇弓愈接近龈方,则愈有使临床牙冠变长的可能性。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安放唇弓于适宜的位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不改变双曲唇弓的外形,它也能起增强固位的作用。
❷横曲唇弓:用直径为0.7~0.8mm的不锈钢丝弯制,多用于上颌,特别适用于矫正后牙冠短且牙槽生长不足的深覆颌, 在后牙上不需安放固位体。横曲唇弓的中部外形和位置,与双曲唇弓相同。若以横曲代替双曲,则横曲是从上颌侧切牙冠中央开始,斜向远中及龈方,沿着并离开尖牙颈缘约3~4mm处,弯成规则弧形,直到尖牙远中,再折回向近中及颌方,仍沿尖牙颈缘弯成弧形,并紧贴牙面。如此就形成两个横曲。其两末端由侧切牙及尖牙邻间隙,进入舌侧固定。打开横曲时,可使尖牙向远中及舌侧移动,收小横曲时,可使切牙向舌侧移动。不改变唇弓外形时,横曲能起到较强或代替卡环的固位作用。
(3) 附簧: 又称弹簧。为可摘矫正器产生作用的主要来源。弹簧是用硬而富于弹性的不锈钢丝作成。其外形、长度和大小视需要而异,但都必须能调节至一定的距离,并能产生一定的矫治力。其位置应尽量接近牙颈部,使所产生的矫治力与错位牙的长轴成垂直,才能使牙接近整体移动。弹簧的类型很多,常用者如下:
❶舌簧:用直径为0.4~0.6mm的不锈钢丝弯制,位于错位牙的舌侧,调节舌簧可使牙受力而向唇颊侧移动。
❷纵簧: 用直径为0.5~0.7mm的不锈钢丝弯制。可作成单曲、双曲、圈形等。其游离端位于错位牙的近中或远中邻面牙颈部;其连接体可固定于基托内。调节纵簧可使牙向远中或近中移动。
❸指簧: 在较粗的双曲唇弓上,可用直径为0.5~0.6mm的不锈钢丝焊接各种弹簧,如使牙向近远中向移动的弓形簧, 及向颌方移动的别针簧等。
❹扩弓簧或分裂簧:用直径为0.7~0.9mm的不锈钢丝弯制。可作成单菱形或双菱形。在上颌,分裂簧位于分瓣基托前后径及左右径的中央。加力时打开分裂簧,可使牙弓宽度扩大。
❺扩张螺簧:一般系成品,主要组成包括一个螺丝钉,外面套有大小适合的螺纹套,套的末端及螺纹钉的头,分别固定于分瓣基托的两侧。当用小螺簧调节器定期转动螺纹钉时,就能使基托两部分彼此分开,达到扩宽牙弓的目的。
(4) 基托:可摘矫正器的基托,宜用自凝塑料作成,以免弹簧等小附件变位。基托的大小厚度要适宜,基托的边缘应与位置正常和舌向错位的牙面紧密接触,并与粘膜贴合。
(5) 其他:
❶带环或塑料贴片:在错位牙上,有时需作带环,上面可焊接直的或水平的拉钩等附件,配合可摘矫正器,用橡皮圈牵引移动错位牙。更简便的是用带有附件的塑料贴片,代替带环。贴片用粘合剂粘固于牙面上。
❷颌垫:矫治前牙反颌、后牙反颌或锁颌时,多需在咬合正常的后牙颌面上用塑料颌垫垫高, 其高度以达到反颌或锁颌牙解除锁结为度。
❸口外支抗唇弓: 用直径为1.0~1.2mm的不锈钢丝弯制,用作口外支抗,矫正上前牙前突或推磨牙向后。此唇弓由口内唇弓及口外唇弓两部分组成,口内唇弓位于上前牙切1/3与中1/3相交处,成为与牙弓弧形一致的弧度,两端插入磨牙卡环颊面圆管内。口外唇弓与口内唇弓在前牙区弧形一致,并焊接在一起,到尖牙近中处弯向口外,在正对第一磨牙处形成牵引钩。
❹头帽:简单的头帽,是用宽约3cm的双层棉带或布带缩水后作成。与口外支抗唇弓或颏兜合用,主要利用枕颈部作支持。
功能性可摘矫正器 功能性可摘矫正器的主要结构,是颌平面板及斜面导板等。 可附于机械性可摘矫正器上同时起作用。
❶颌平面板: 在上颌可摘矫正器的前牙舌侧基托前缘,将塑料增厚成一平面板。当下前牙咬合于平面板上时,使后牙分离约2~4mm,其作用是压低下前牙或抑制下前牙槽垂直生长,而使后部牙槽继续生长,以矫正深覆颌(图2)。
❷上颌斜面导板: 也位于上前牙舌侧,由前斜向下后,与颌平面约成45°角的斜导板。


图2 颌平面板


图3上颌斜面导板


其作用是导下颌向前至正常位置,以矫正远中错颌(图3)。
❸下颌斜面导板:有两种形,一种完全用塑料作成,覆盖所有下前牙冠,再从下切牙切嵴处形成一斜向上后,并与上切牙长轴成小于45°角的斜导板,又称联冠斜导板或下颌斜面器。另一种是自下颌可摘矫正器前牙舌侧基托处,升高成一斜向上后的斜导板。其要求与前一种相同。其作用是推动上前牙向唇侧,矫正早期前牙反颌,或上前牙内倾型深覆颌。
❹前庭盾:用塑料或软橡皮作成,形状大小与病人的牙弓和前庭相适应,长度可到双侧第一恒磨牙远中,左右两端间之宽度较牙弓稍大,上下边缘离开前庭沟。前庭盾戴入前庭时,除盾的前部与上前牙唇面接触外,其余部分离开牙弓,当上下唇肌收缩时,通过前庭盾可使上前牙受到压力而向内移。前庭盾还可用来矫正口呼吸习惯,关闭前牙间隙,缩小上牙弓。在盾的前部中央加一钢丝圈,还可作为唇肌训练器。前庭盾只在夜间戴用。
❺唇挡:比前庭盾小,且只限于上牙弓,两端附有0.9~1.0mm的不锈钢丝唇弓,插入可摘矫正器磨牙卡环的颊面管内。在颊面管近中、弓丝上附有螺旋弹簧或弓簧,其作用是利用上下唇肌收缩的压力,通过螺旋弹簧或弓簧,可以防止作为支抗的磨牙前移,或有轻微推磨牙向后的作用。
❻颏兜: 可用塑料或2~3层平纹布作成,与头帽合用,可矫治下颌前突或开颌。
固定矫正器 固定矫正器主要是利用焊有圆管或半圆管等附件的带环,以粘固剂粘着在支抗牙上。此带环,称支抗带环。借支抗带环支持各种类型的矫正弓丝,如唇弓、舌弓、双丝弓、Begg弓以及方形弓等(图4)。病人不能自己取戴固定矫正器,医生调节矫治力时,可取下弓丝进行调节。


图4 固定矫正器


带环
❶支抗带环。多用在第一恒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在颊侧焊圆管,以支持唇弓;在舌侧焊半圆管,以支持舌弓。带环与牙面应贴合,带环之龈缘达龈沟内0.3~0.5mm。 上颌磨牙带环之颌缘,在颊侧可与颊尖的颌缘相齐,在舌侧则须低于舌尖以免妨碍咬合;下颌磨牙带环的颌缘,在舌侧可与舌尖的颌缘相齐,在颊侧须低于颊尖以免妨碍咬合,近远中侧与边缘嵴相齐。
❷前牙带环。如在上作带环, 在带环的舌侧焊一固位丝则形成固定舌弓,可作固位用;在错位的前牙上做带环,其上附钳锁或焊拉钩,可矫正扭转错位牙、过高牙、过低牙、近中错位或远中错位牙。前牙带环应与牙面贴合,位于牙冠的中部达自洁区,必要时带环的龈缘也可达龈沟内0.3~0.5mm。带环之焊口视需要而在唇侧或舌侧,原则上是将焊口置于附件的对侧。
唇弓
❶低位唇弓:多用作结扎排齐错位牙,开展局部牙间隙。用0.8~0.89mm直径的硬不锈钢丝制成。其两端用支抗带环作支抗装置,用水门汀固定在第一恒磨牙或其他牙上。 在支抗带环的颊面, 相当于近远中向及颌龈向的中份, 焊一个与颌平面平行且与牙弓弧度一致的颊面圆管,将唇弓弯好插入管内,唇弓的前部应在前牙的中1/3与龈1/3交界处。
❷中位唇弓:常用作颌间牵引,多用于上颌。用0.89~1.07mm直径的硬不锈钢丝制成。先弯成低位唇弓之后在左右第一双尖牙的远中向龈方弯曲,在左右尖牙的唇面中轴处向颌方弯曲,使唇弓的前部位于上切牙的龈缘处,形成整齐的弧形,并在唇弓相当于尖牙弯曲处焊颌间牵引钩。以此矫正器进行颌间牵引,可使上前牙向后移动,清除前牙间隙,减少上前牙的突度。若在唇弓左右第一双尖牙的远中部位加焊弓簧或螺旋弹簧,调节弹簧,使唇弓的前部离开前牙唇面2~3mm,弓簧或螺簧紧抵支抗带环颊侧圆管的近中端。以此矫正器进行颌间牵引,推两侧支抗带环基牙向远中移动,可为前牙开拓间隙。
❸高位唇弓:用于上颌,位于上前牙龈缘以上,唇系带以下,可在高位唇弓的前牙段焊弹力丝,以矫正唇向错位的前牙。在临床较为少用。
❹颌外唇弓:利用颌外唇弓和枕支抗进行颌外牵引,可以使磨牙向远中移动。常用1.07~1.24mm直径的硬不锈钢丝制成。先按低位唇弓的要求弯成低位唇弓,然后在唇弓侧切牙部位焊接颌外弓。颌外弓伸出口外,向远中后方弯曲形成拉钩。颌外弓的口外拉钩与头帽拉钩之间,用橡皮圈进行颌外牵引,可使前牙向后移动以消除前牙间隙和减少前牙的突度。在唇弓相当于左右第一双尖牙的远中部位,加焊弓簧或螺旋弹簧、调节弹簧,唇弓的前部离开前牙唇面2~3mm,弓簧或螺旋弹簧紧抵支抗带环的颊侧圆管近中端。以此矫正器进行颌外牵引,推两侧后牙向远中移动,可为前牙开拓间隙。
舌弓 舌弓用0.89~1.07mm直径的硬不锈钢丝制成,两端用带环作支抗装置,固定在第一恒磨牙或其他后牙上。在支抗带环的舌面中央部位,焊一个约向近中倾斜5度竖立的半圆型舌面管,内径为2mm,长度为3mm。舌弓的两端各焊一个半圆柱和锁簧,半圆柱的内径及长度与半圆管内径一致。将两侧半圆柱插入半圆管内,用锁簧将其锁在半圆管的龈侧,以防止舌弓脱位。在尖牙上装置带环,在带环舌侧焊一段短钢丝,以安定舌弓位置并可保持牙弓长度。如在舌弓上焊前牙交叉弹簧和双尖牙弹簧,可向唇侧和颊侧开展前牙和双尖牙间隙。舌弓上若不加弹簧,则为保持牙弓长度的预防性舌弓。在颌间牵引时,还可用舌弓保持牙弓长度。
Johnson双丝弓 双丝弓可以矫正唇向错位、颊向错位、舌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转位、低位、高位、开颌、深覆颌等。 常用螺旋弹簧、橡皮圈、结扎丝等作为辅助,以增大其效用。这种弓是用0.25~0.28mm直径的硬不锈钢丝作成,其两端各固定在一条细管内,此细管称为末端管,将末端管插入左右支抗带环的颊面圆管内,则双丝自然成弧形。需要矫正的牙齿,应戴钳锁带环。一般在钳锁带环上可焊双圆管(或锁槽,槽有盖)。将弓丝置入双圆管之间,结扎固定(或将弓丝置入槽内加盖),弓丝即被关闭而不能脱出,被迫而随错位牙变成不规则的形状。但是,弓丝本身所具有的弹力,就转化为回复原形的潜力,此潜力即为矫治错位牙的动力。它能推动错位的牙齿,使之随着弓丝的原形而调整其位置。
Begg细丝弓 此种细丝弓系用0.41mm直径的硬不锈钢丝作成。在磨牙的支抗带环上焊一扁椭圆形颊面管,细丝弓末端双折弯曲后插入其中,则细丝自然成一个弓形。凡需要矫正的牙齿均戴上钳锁带环。钳锁带环的颊面或唇面,附有带状的弓型钳锁以便进行结扎,并在锁槽上盖以锁栓。根据临床各阶段的需要,将细丝弯成简单丝弓或有纵曲簧的丝弓,纳入锁槽内,结扎固定,加盖锁栓,弓丝即被关闭而不能脱出。丝弓本身所具有的弹簧,推动错位的牙齿。使之随着丝弓的原形而调整其位置。Begg矫正技术在临床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达到以下目的:
❶排齐上下前牙;
❷解除前牙深覆颌;
❸矫正近远中的错颌关系;
❹使上下前牙倾斜后移;
❺调整牙弓形状;
❻使拔除后的间隙减少约1/2;
❼矫正双尖牙的斜轴,并要“过正”;
❽若有后牙反颌,也在本阶段予以矫正。第二阶段要使拔牙间隙完全消失。第三阶段则要扶正所有的倾斜牙齿。
Edgewise方形弓 是一种多带环固定矫正器,但其弓丝及钳锁均为长方形,其他附件有:钩、舌扣、结扎丝、小弹力圈等。长方形弓丝置入固定在牙上的长方形钳锁内,丝与被矫正牙齿的关系准确,矫正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应用中,也分为三个阶段。与Begg细丝弓法相似。目前大多认为矫治的前一阶段用圆形弓丝,后一阶段用方形弓丝,矫治效果更好。
☚ 错颌   错颌 ☛

错颌

错颌的预防

错颌畸形的预防应从胎儿时期开始。 婴儿及儿童的早期预防,尤其重要,在胎儿期:应当注意母体的营养及健康,防止疾病及外伤,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婴儿期:由母亲哺乳,下颌能有适当的前伸运动,因此可将其出生时下颌的后缩位调整到正常位置;人工哺乳时,由于婴儿姿式、奶瓶位置及人工奶头孔大小之不同,使下颌前伸运动过分或不足,可能形成婴儿的下颌前突或后缩畸形。人工哺乳时,婴儿以半坐位较为合宜,而且要注意奶瓶位置,勿过分压迫上颌或下颌,奶头的开孔大小要适宜,并且要定时定量喂奶。平时勿给婴儿吸吮空奶头,以免养成吸吮的不良习惯。从婴儿期起,母亲应特别注意婴儿的睡眠位置,不要常偏向一侧睡眠,应经常注意调换位置,以免颌面部单侧长期受压,而产生颌面部不对称的发育畸形。在儿童期,必须给儿童以相当硬度的食物,使其高度发挥咀嚼功能,以促进咀嚼器官的发育。此外,儿童不要偏食,应注意食物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期治疗和充填患龋的乳牙,防止乳牙早期脱落是预防牙颌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乳牙龋若未能及时治疗,而不得不过早拔除,其拔牙间隙极易变小或完全消失,以致将来接替的恒牙因无间隙而错位萌出。乳牙根部吸收未超过1/3的死髓牙,应进行根管治疗,尽力保存乳牙到换牙时脱落,是预防牙颌畸形最重要的措施。如果乳牙早失,应及早做缺隙保持器。多生牙及有恒牙胚的滞留乳牙应及时拔去。儿童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及扁桃体肥大应及早治疗,以防养成口呼吸习惯。佝偻病、肺结核、消化不良及内分泌失调等全身性疾病也应早期预防及治疗,以消除牙颌畸形的全身性因素。此外,还须开展预防牙颌畸形的宣传教育,使家长及教师了解早期防治牙颌畸形的重要性及一些预防的简单知识,才能更好达到预防的目的。
缺隙保持 乳牙常因龋损或外伤而早失,乳前牙早失一般可不做保持器。若是乳磨牙早失,恒牙还未到萌出的时候,缺隙两侧的牙逐渐向缺隙移位,使缺隙变小,由于间隙不足, 恒牙错位萌出, 导致错颌畸形。 所以乳磨牙早失,必要时应做缺隙保持器保持缺隙。
(1) 缺隙保持的适应证:乳磨牙早失,经X线检查,如恒牙胚发育正常,牙根正在形成,但缺隙已有缩小的趋势,均应保持缺隙的宽度。乳磨牙早失,经X线检查,恒牙颌面已无骨组织覆盖, 且其缺隙大于恒牙萌出所需的宽度,经定期检查,缺隙未缩小者,可不做缺隙保持器。如第二乳磨牙早失,而第二双尖牙先天缺失,其缺隙不必保持,让第一恒磨牙前移,间隙可自行消失。若恒前牙拥挤,即可利用此缺隙矫正拥挤畸形。
(2) 缺隙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❶保持缺隙的近远中距离。
❷不妨碍牙齿及牙槽骨高度的增长。
❸不妨碍恒牙的萌出及颌骨的正常发育。
❹不妨碍个别牙的功能性运动。
❺使缺隙有适应齿槽的增长而向近远中开展的可能性。
(3) 缺隙保持器的类型:
❶丝圈式缺隙保持器:个别乳磨牙早失,多用此种保持器(图)。在缺隙一端的牙上作一带环,用0.8mm直径的不锈钢丝形成一个丝圈。丝圈的一端焊着在带环上,而另一端则抵触于缺隙他端牙齿的邻面。
❷银汞合金充填式缺隙保持器: 若缺隙前端的牙齿有远中邻面龋,而后端的牙齿有近中邻面龋,可将两龋洞用银汞合金充填,用不锈钢丝作为桥梁,连接于两个充填体之间,梁的两端各埋入充填体内1~2mm。
❸功能性缺隙保持器:这种保持器具有咀嚼功能,分固定的及活动的两种:固定的用于第一乳磨牙早失,缺隙近远中邻牙有龋者,保持器的两端可做全冠,中间为与上颌牙有颌关系的横梁,梁的一端焊接固定,另一端为插销式的活动关节,既可保持缺隙,并可防止对颌牙伸长;活动的是用塑料制作的部分义齿。这种保持器用于两侧多数乳磨牙缺失,可保持缺隙,防止对颌牙伸长,并可恢复咀嚼功能。这种小儿部分义齿作为临时性保持器使用, 不应设计颌支托,以免妨碍牙弓宽度的增长,应定期复查,必要时可重作,以适应牙弓的发育。当恒牙牙尖萌出1/3以上时,缺隙保持器应当拆除,以免阻碍恒牙的继续萌出。
❹导萌缺隙保持器:若第二乳磨牙缺失过早,而第一恒磨牙尚未萌出,可在第一乳磨牙上做带环或全冠,在带环或全冠的远中端焊接丝圈,丝圈的远中焊一向下弯的导面,使第一恒磨牙顺此导面萌出而不致错位。戴用这种导萌缺隙保持器,应在第一恒磨牙牙冠大部分萌出以后,再更换为丝圈保持器。


丝圈式缺隙保持器


(4) 恒牙的阻萌:乳磨牙过早缺失,往往引起双尖牙的过早萌出。过早萌出的双尖牙常常只有牙冠而无牙根。这种牙不能担负颌力,往往因外力或感染而终于丧失。为了延缓这种牙齿的萌出,可利用丝圈式缺隙保持器制作阻萌器。即在丝圈的近中、远中两端之间焊一段不锈钢丝, 钢丝紧贴在龈组织表面, 其位置正对萌牙颌面的中部,即双尖牙的颊舌两尖之间。这样,萌牙就会被阻在钢丝之下,直至X线相显示其根已形成约1/2长度时,才可除去阻萌器而任其萌出。
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 口腔不良习惯如吐舌、吮指、口呼吸及偏侧咀嚼等,都影响颌、颌、面的正常发育而导致错颌畸形。 据调查统计,在有错颌畸形的儿童中,有口腔各种不良习惯者占24%。因此,预防和早期破除儿童口腔不良习惯, 是预防儿童错颌畸形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要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若是人工喂养,不仅要注意哺乳姿式,并要定时喂奶以免由于饥饿感而造成吮指等不良习惯; 其次要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及精神状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进行龋齿治疗,防止偏侧咀嚼等各种不良习惯。对已经发生了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一方面进行说服教育,一方面注意改善环境,有助于不良习惯的自行破除。不能自行破除者,可针对情况制作各种类型的习惯破除器。不良习惯若在10岁以前破除,其所造成的错颌畸形,大多可以自行消失。 不能自行消失者,再用矫正器进行矫治。 不良习惯不破除,则错颌畸形不可能彻底矫治,即使矫治了也会复发。
(1) 舌习惯:分为吐舌、舐牙、伸舌三种。因舌习惯性质不同, 其造成错颌畸形的机理和症状也不同。 因此矫治方法也不同。 如吐舌习惯,多造成前牙的梭形开颌。破除吐舌习惯,需戴上颌附有舌习惯矫正丝的可摘矫正器。以阻挡吐舌,开颌可能自行矫正。 有舐牙习惯者,可使前牙逐渐向唇侧倾斜,并出现牙间隙。破除舐牙习惯,也可用附有舌习惯矫正丝的上颌可摘矫正器,并在矫正器上加双曲唇弓以关闭前牙间隙。有伸舌习惯者,可造成前牙开颌及下颌前突畸形。 可采用心理矫治法, 使其自动改正此习惯。也可戴上颌舌习惯矫正器进行矫治,必要时还要配合使用颏兜矫正早期下颌前突畸形。
(2) 吮指习惯:吮拇指可造成前牙圆形小开颌,上前牙前突及深超颌, 上下牙弓狭窄以及腭盖高拱等。 吮食指多造成前牙反颌及下牙弓前突畸形。防治方法: 对于婴幼儿,可在手指上涂抹苦味药或用指套、手笼等以破除吮指习惯;对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说服教育,必要时也可利用腭刺作障碍物,以破除吮指习惯。
(3)唇习惯:咬下唇使上前牙逐渐向唇侧倾斜,并出现牙间间隙,下前牙向舌侧移位而拥挤,形成深超颌及深覆颌。 颜面表现为上牙前突, 开唇露齿。 可戴上颌附有双曲唇弓的舌习惯矫正器,或附有下唇档丝的活动矫正器,破除下唇习惯。
(4) 偏侧咀嚼习惯:这种习惯多发生在乳牙颌后期。多因在一侧牙有重度龋或乳磨牙早失。偏侧咀嚼使咀嚼侧的后牙成对颌甚至反颌关系, 废用侧形成深超颌。 日久牙弓逐渐向咀嚼侧旋转, 以致偏用侧的颌关系逐渐变为远中颌, 废用侧则发展为近中颌关系。 下前牙的中线逐渐向咀嚼侧偏移。咀嚼侧因加强了咀嚼功能,促进了该侧颌骨及肌肉的生长发育,因而该侧比废用侧显得丰满,形成颜面左右发育不对称。矫治时应先除去原因,如治疗龋齿、拔去残根,作功能性保持器以加强废用侧的使用。
(5) 口呼吸习惯:常因鼻咽部疾患而致鼻呼吸困难,以口呼吸代偿,日久成为口呼吸习惯,口呼吸造成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表现为开唇露齿。矫治方法应先治疗鼻咽部的疾病,夜间戴用前庭盾或口罩矫正口呼吸。由于口呼吸造成的严重牙颌畸形,可在破除口呼吸习惯后,使用矫正器矫正。
☚ 错颌   个别牙错位 ☛

错颌

错颌畸形矫治后的复发与保持

当牙颌畸形矫治完成时,特别是用机械力使牙齿移动较快者,如不设法保持矫治效果,错位牙将回复其原有位置而造成畸形复发。
复发的原因
❶动力平衡的改建未完成: 牙颌畸形形成过程中,面颌部肌肉系统的形态和功能,随畸形发生变化,破坏正常的肌肉系统的动力平衡。在牙颌畸形的矫治过程中,用矫治力改变了原有位置形态和动力平衡,使肌肉功能改建,并建立起新的动力平衡。由于动力平衡的改建,常落后于位置或形态的改造。因此,矫治结束时,必须设法保持牙颌于新的位置或形态,等待肌肉系统重建动力平衡后,才能巩固疗效而不致复发。
❷牙周韧带张力未建立平衡:错位牙经矫治后,改变了原来的位置,但牙周膜纤维被压缩和拉长,牙槽骨发生吸收与增生,牙根周围的张力还未建立起新的平衡,牙齿又可能回复到原来位置。故需保持一定时间,待牙槽骨完成改建,牙周间隙恢复原有宽度,牙周膜恢复原有张力,矫治效果才能巩固,不致复发。
❸咬合平衡未能建立: 在畸形矫治中,改变了上下颌牙齿的咬合,破坏了原有的咬合平衡关系,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 通过调颌及功能磨耗,以建立新的平衡,才能巩固矫治效果,不致复发。
❹口腔不良习惯未能破除:有些畸形经矫治后,如口腔不良习惯依然存在,则畸形可能复发。不良习惯的破除,往往比矫治畸形所需时间更长,因此必须在保持矫治效果过程中,继续破除口腔不良习惯,待其完全除尽后,才能巩固效果,不致复发。
❺超限矫治的结果:矫治错颌畸形时常需移动牙齿、改变牙轴、升降牙体、扩大或缩小牙弓、移动牙弓或颌骨等。这都须在一定的生理限度内进行,超过生理范围的矫治,即或长期保持,其效果也不稳定。
❻第三磨牙的萌出:有时前牙拥挤经矫治后,虽已保持了一定的时间,但当第三磨牙萌出时,其萌出力可能推挤上下后牙向前移动,故拥挤畸形又可能复发。
保持的时限 不能统一规定,一般需要1/2~2年。保持时间的长短,因畸形的类型、病因、病理、矫治方法、矫治时间的长短、病人的年龄及全身和局部健康而异。如前牙反颌经矫治后已建立正常的覆颌关系, 且无创伤或其他异常情况,则不需要保持。用功能性矫正器的矫治时间较长,如年龄小,全身和局部健康情况良好,所需保持时间较短。反之,如用机械矫正器,虽矫治时间短,但所需保持时间较长。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畸形、旋转错位牙、年龄较大、全身或局部健康情况较差者,所需保持时间较长。保持器应持续戴用一段时间,以后改为间隔戴用。即只在白天戴或只在晚上戴。在保持期间应定期复查。对已经停戴者,也应按期复查,观察到第三磨牙萌出为止。
保持器 用以防止畸形复发,保持矫治效果。因此保持器应不影响咬合和下颌的功能运动。其结构应简单牢固,不易变形,保持器一般分为固定的和可摘的两种:
❶固定保持器: 适合于个别或少数牙错位矫治后的保持。固定保持器是用带环及不锈钢丝作成。其设计按需要而异。
❷可摘保持器: 适合于多数牙移动后或整个牙弓大小及咬合关系矫正后的保持。可摘保持器的结构与可摘矫正器基本相同,除固位卡环、双曲唇弓及基托外,一般不需要另加附件。对于畸形较复杂或畸形严重的病人,矫治完成后的初期,保持器上还需增加某些附件,或配合其他方法才能保持矫治效果。例如伴上切牙前倾或内倾的深覆颌,当上下颌牙弓畸形矫正后,深覆颌或远中颌还需继续矫正, 则可摘保持器上应附有颌平面板或斜面导板。对有严重不良吮吸或伸舌、吐舌习惯的病人,在保持期还须在可摘保持器上附加腭屏或腭刺,继续破除习惯。对于严重开颌及下颌前突的畸形, 在保持期应利用头帽颏兜继续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并作有关肌肉的功能锻炼以巩固矫治效果。

☚ 双颌前突   非龋性病、龋病和牙髓病 ☛
000172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