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学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核算和监督银行经营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学科。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主要反映暂时闲置资金的集中和再分配过程,专项预算资金的拨入和分配过程,以及银行自身的财务收支活动。 银行存款的存取,贷款的借还、款项的汇拨,以及财务收支活动,都是通过现金出纳或转帐划拨方式实现的。它既是银行的货币信用业务活动,又体现了银行与单位(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之间、银行与个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这就决定了银行会计学的特点:(1) 它不仅要研究如何反映和监督银行的业务、财务活动,而且还要研究如何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资金运动,使银行成为社会范围的公共簿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分配形式,以实现其社会总会计的职能;(2)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必然引起联行之间资金代收代付,银行既要保证各单位资金正确、迅速地划拨,又要保证联行之间帐务的正确、完整,为此,银行会计学必须研究建立科学的联行清算制度; (3)银行作为资金活动的枢纽,其业务活动涉及社会上各单位和广大居民,为了保证国家、集体和广大居民资金和财产的安全,对银行的货币收支和帐务的正确性、及时性有着特殊要求,所以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制度和稽核制度,也是银行会计学必须研究解决的;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手段的运用,还必须研究控制、预测、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发挥银行信息中心的作用,为银行、企业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银行会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 各种主要业务的核算和监督; 联行往来制度; 决算与分析; 内部资金管理和稽核等。今后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提高的问题主要是: 电子计算技术的应用; 如何分析综合会计资料,如何进行预测、决策,提供经济信息; 完善内部经济核算考核指标体系,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银行会计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生与发展,同会计学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而复式记帐理论则来源于货币信用关系。十三世纪意大利的贷金业者,居间划帐,帐户开始分为上下方;后来发展为左右方。左方为借主方,登记对债务人的放款; 右方为贷主方,记载债权人的存款,人欠欠人是相等的。借款归还时,则反方记载,表示人欠欠人的抵销。每种业务,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从此逐步奠定了复式会计的理论基础。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斯银行帐簿,把帐户分为借方和贷方,是最早的借贷帐簿,其理论依据就是“借主贷主说”。1340年,热那亚(Genova) 出现了论述复式记帐的书籍。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借主贷主说”已经不能满足经济业务的复杂关系。而后又出现了“拟人学说”。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其所著的《数学大全》中,对帐户、复式记帐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把“借主贷主说”和“拟人说”结合起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银行事业发展很快,银行会计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我国封建社会延续很久,商品经济不发达,新式银行出现也较晚,银行会计学受外国影响较大。1897年,我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完全是按照英商汇丰银行模式建立的,英美式的银行会计理论和方法被引进我国。1906年试办户部银行,1910年改组为大清银行,聘请了日本顾问,采用了现金收付记帐法。后来大清银行改为具有中央银行性质的中国银行,聘请了会计学家谢霖和杨介眉改革会计制度,他们选用了日本的日记帐分类帐制度 (设集中的日记帐和分类帐)。后来交通银行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革,其他银行争相效仿。1907年,谢霖等的《银行簿记学》和1911年杨汝梅的《新式银行簿记及实务》是我国早期研究银行会计学的专著,后者又主要是参考日本学者川口酉三、吉田良三、太田哲三等有关著作撰写的。我国银行会计学似乎受日本影响较深,其实日本的银行会计制度是早在明治六年 (1873年)由英国人阿列霞特(Allenshand)创立的,内容并不是英美式,而是与以法国为中心的大陆式近似。其特点是一切业务都必须通过日记帐,即使决算后总帐各科目余额,也必须逐一登记日记帐,重复记载,实无必要。随着银行业务发展,日记帐分类帐制度,显得过于繁琐,于是我国各银行逐步改革了这种作法,1930年以后,集中的日记帐制已基本绝迹。1934年会计学家顾准所著《银行会计》,到1948年发行七版之多,是这个时期银行会计学的代表作。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银行会计学受苏联影响较深。当时除了出版苏联《国家银行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经验介绍》和苏联克·伊·纳扎尔金 (К.И. Назаркин)主编的 《国家银行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 (《Учет и опе-ративная техника в госбанк》)外,还按苏联模式改革我国银行会计制度。实践证明,引进苏联的棋盘式和多栏式日记帐,机械繁杂,不切合我国实际。五十年代末,摒弃了有明显大陆式烙印的苏联日记帐制,恢复了单式传票科目日结单和现金收付记帐法。我国银行会计学目前对记帐方法还有争议,但其理论和方法无重大变化。近年来,对加强银行内部经济核算分析和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在理论上对会计控制、管理、信息等方面的研究也有进展,随着电子技术普遍采用,银行会计学也必将进一步发展。 阅读书目: 《银行会计学》该书编写组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82年版;《银行会计与管理》童一平等编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 《银行会计》汪元铮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 银行会计学bank accou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