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筆部 > 異稱 > 銀毫 銀毫 yínháo 亦稱“銀翰”。“羊毛筆”的美稱。因其潔白如銀,故名。唐·元稹《酬樂天江樓夜吟稹詩因成三十韻》:“昔憑銀翰寫,今賴玉音宣。”宋·陸游《初寒在告有感》詩:“銀毫地緑茶膏嫩,玉斗紅絲墨瀋寬。” 银毫 毛笔的婉称。因羊毫笔色白如银,故称。也作“霜毫”。 字数:27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玉管 毛颖 ☛ 毛笔 毛笔毫(毫锥;毫管;毫翰;羊~;尖~;素毫;柔毫;弱毫;玄~;貂~;秋毫;寸毫;霜毫;银毫;玉兔毫) 翰(毫翰;笔翰;柔翰;弱翰;轻~) 管(管毫;寸管;小~;湘~;霜~;龙管;手管;筠管;斑管;班管;黑~;翠~;玄~;弱管;犀管;青管;管城子;管城侯;管城公;管城君;管城毛颖) 兔(兔管;兔毫;兔颖;兔翰;兔鬣) 聿(朱~;不聿) 木笔 象笔 象喙 生活 宝帚 虎仆 不律 柔毛 毛锥(毛锥子) 毛颖 霜辉 霜晖 青镂 墨笔 颖生 尖头奴 龙须友 中书君 毛元锐 文章货 黑头公 金不换螺子笔 畦宗郎君 藏锋都尉 一种毛笔的名称:金不换 毛笔的美称:炜管 象笔 玉管 霜琯 凤毫 毛笔的雅称:宝管 毛笔的戏称:毛中书 墨曹都统 笔和纸:毫楮 兔楮 铅素 笔和墨:笔墨 毫墨 翰墨 铅墨 兔楮不律隃麋 毛笔的头部:毫(毫末;毫颖;毫铦) 颖(铦颖;管城颖) 锋端 铦锥 笔锋 笔尖 笔头 笔端 笔上手拿的部分:彄 笔杆(笔杆子) 笔管 象牙制的笔管:象管 用犀角制的毛笔管:犀管 雕花的笔管:镂管 ☚ 笔 各种毛笔 ☛
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宝 盘缠 钱币 硬币 硬货金币 金洋 金钱 钱币的背面:钱幕 钱里 钱质 钱镘 金银货币:资尽 金制的货币:金币 金洋 铝质分币:银毫 铅制的钱币:铅钱 铜制硬币:铜钿 铜币 铜制的圆形货币:钱(铜钱;青钱) 铜元铜毫 铜子 铜板 铜镘 铜镪 铜扣 铜圆 铜角子 铜壳子 铜钱的边缘:钱唇 小钱、铜板:麻钱 钱花花 成串的钱:镪 繈 钱贯 用绳穿连成串的钱:缗钱 缗泉 成串的铜钱:钱串 贯索 结成龙形的钱串:钱龙 古代用铁铸成的钱币:铁钱 铁布 我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元宝 小面额的金属货币:镚(镚子;钢镚;钢镚儿) 钢崩 粗制滥造的钱币:裁皮 一种劣质钱币:锡钱 ☚ 古代货币 银币 ☛ 银毫 银毫亦称 “毫银” 、“毫洋”、“角子”。清末银辅币的一种俗称, 流行于两广及受两广影响的地区。吴趼人《俏皮话·角先生》 :“香港小银元, 背有文曰 ‘香港一毫’ 。故粤人称小银元皆以毫计, 如一毫、二毫之类。市肆记帐, 又往往减笔写作 ‘毛’ 字。”一毫即一角,又称“单毫”或“单角”。二毫即二角,又称“双毫”或“双角”。实行法币政策前, 广东、广西以银毫为本位,十毫为银毫一元。银毫本位又称“小洋本位”。 ☚ 银角 钹仔银 ☛ 银毫 银毫❶亦称“角子”、“毫子”、“毫洋” (二角银币称“双毫”、一角银币称“单毫”)、“小洋”等。清末以降银辅币的通称。清光绪十六年 (1890年) 广东造币厂最早开始铸造,面额分为5角、2角、1角、5分数种,成色为82%,10角等于银元一元。因为银角成色较低,铸造利益比银元更大,所以各地渐致滥铸,使银角贬值到11、12角才能兑银元一元。1914年“国币条例”公布后铸造的5角、2角、1角银辅币流通较为正常。其后,各地军阀滥铸银角以扩大财政收入,银角成色、质量有所降低,银角的流通发生纷乱。入30年代后,银角流通数额减少,代之的多是银行发行的辅币券。1935年“法币改革”后正式停铸停用。 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所铸银辅币。 ☚ 印子钱 厂条 ☛ 00011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