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铜陵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嘉靖)铜陵县志安徽地方志。明李士元修,沈梅纂。八卷。士元,浙江慈溪人。举人,官铜陵知县。沈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官铜陵儒学教谕。该县志始修于明永乐,弘治、正德又二修,皆佚。是志继正德志,纂修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成书。约五万字。为该县现存最早的志书。冠铜陵县图等四幅。正文分地理、建置、礼祀、田赋、官师、选举、人物、艺文八志,含沿革、疆域、乡耆、山川、圩塘、土产、风俗、气候、古迹、学校、寺观、庙祀、户口、田赋等五十四目。历代沿革记夏商至明历代政区演变,山川载陶家山、铜官山、夹河等六十余处山、岭;河、泉、洲、圩塘四十余为该地颇重要的水利资料。古迹有荆公书堂等二十余处,寺庙十余处。户口记明洪武二十四年,嘉靖四十二年两次人口普查数,田赋记田地亩数、各种税收数。官师、选举、名宦等记宋至明各类人物五百余人,艺文载有王安石、李白、苏东坡于是邑所写诗、记等。是志体例尚未完善,内容亦有讹舛缺略。但因成书较早,仍不乏其价值。有嘉靖四十二年刻本,1962《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乾隆)铜陵县志安徽地方志。清朱成阿等修,史应贵等纂。十四卷,首一卷。成阿,正红旗人。举人,官铜陵知县。应贵,安徽铜陵人。乾隆举人。该县创志于明永乐,至崇祯五修,清顺治、乾隆复修,本志继乾隆志而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成书,约二十七万字。卷首为铜陵县疆域总图、城池图等八幅、旧序七。正文分沿革、疆域、山川、学宫、武备、户口、田赋、庙宇、乡耆、风俗、选举、名宦、乡贤、政事、孝友、文学、隐逸、列女、方伎、祥异、古迹、兵氛、艺文等三十八目。沿革记夏朝至清朝地理变迁。山川记铜官山等一百二十余山、岭、洞、矶;大江、滴玉泉等数十江、河、溪、泉。户口记明崇祯十五年至清乾隆二十一年户、口数,田赋记万历九年至顺治八年土地亩数及各种税收。赀选目,考自唐宋以降,以赀郎起家者百余人,为一般志所不备。祥异目颇有特色,除记宋以来有关旱、涝、蝗等灾害外,还记气候、天文,尤以天文为详, 记明清日食、彗星、地震等灾害以及两次桃李冬华、群鼠衔尾渡江等,可供研究天文、地理者参考。 门类齐全、记叙简略,为铜陵志中较佳者。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铜陵县志❶十卷。明熊荩臣修,何自谦纂。熊荩臣,字念斋,云南昆明籍,江西金溪人,举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来任铜陵县知县。铜陵有志,自明永乐始,历弘治、正德、嘉靖,虽更四修,然伪舛缺略,皆非佳作。自嘉靖四十二年(1563)纂修之后,至是复二十余年,中间兴建因革,多有不同,熊荩臣莅任铜陵之始,即访求邑乘,病其芜蔓弗核,创议重修,延何自谦总其事,订辑旧文,参益新事,于万历十五年志成。此志体例不务新奇,于旧志之缺误粗略,亦多所增补订正。礼仪、祀典,只载本邑中独有者,至于通行者,此则摒而不书,亦较旧志为有体。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刻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