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铜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铜符

铜符tónɡfú

━━ 铜鱼符之省。隋唐时京官五品以上佩戴的符信。亦作“铜鱼”。唐·白居易《自到郡斋仅旬日》诗:“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 铜鸭   铜墨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符 > 銅符1
銅符1  tóngfú

亦稱“銅契”。古代銅製符契,戰國時即有之,後歷代沿襲,種類不一,形制、用途各異。如秦漢有銅虎符,唐宋有銅魚符等。《宋史·輿服志六》:“神宗熙寧五年,詔西作坊鑄造諸銅符三十四副,令三司給左契付諸門,右契付大内鑰匙庫。今後諸門輪差人員,依時轉銅契入,赴庫勘同。”

官印

官印

绂 钤 印把(印把子) 印绶 匣印 章印 斗印 龟纽 龟绶 龟駞 龟绳 铜虎(铜虎符) 铜符 摄篆 铜兵符 印靶子
临时派遣的官员用的长方形官印:关防
地方官的印:邦组
古时用蜂蜡刻的官印:蜜印 蜜章 蜜玺
古时用黄金铸造的官印:金(金印;金龟)
金印和银印:黄白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金印紫授
银质的官印:银印 银章 银记
古代官员用的龟钮银印:银龟
银印和系印的青色绶带:银绶 银青 银印青绶
银印红绶:银绯 银朱
银印和绿绶:银艾
(官吏的印章:官印)

☚ 印章   印章的各部 ☛

铜符

宋兵符。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制作的发兵凭信。用于枢密院令各路总管钤辖发兵。上刻篆书:“某处发兵符”字样,以虎豹作图案,分为两半。发令者与受令者分掌其半,两个半符勘合后,尚须有文件“相副”,方有发兵之效。指挥三百人至五千人用一虎一豹符,五千人以上用双虎豹符。

铜符

铜符

以铜为质的信物。多用于调兵,或宫城诸门守卫。《宋史·兵志十》: “康定元年 (公元1040年) 颁铜符、木契、传信牌。铜符上篆刻曰 ‘某处发兵符’,下铸虎豹为饰,而中分之。右符5,左旁作虎豹头4; 左符5,右旁为4窍,令可勘合。又以篆文相向侧刻十干字为号,一甲己,二乙庚,三丙辛,四丁壬,五戊癸。左符刻十干半字,右符止刻甲乙等两半字。右5符留京师,左符降总管、钤辖、知州军官高者掌之。凡发兵,枢密院下符1至5,周而复始. 指挥300人至5000人用1虎1豹符,5000人以上用双虎豹符。枢密院下符,以右符第1为始,内匣中,缄印之,命使者赍宣同下,云下第1符,发兵与使者,复缄右符以还,仍疾置闻。所在籍下符资以日月与兵数,毋得付所司。” 《明史·舆服志四》:“留守五卫、巡城官并金吾等卫守卫官,俱领铜符。留守卫指挥所领承字及东西北字号牌,俱左半字阳文,左比。金吾等卫,端门、承天门、东、西、北安门指挥千户所领承字及东西北字号,俱右半字阴文,右比。铜符字号比对相同,方许巡行。内官、内使之出,亦须守门官比对铜符而后行。”

☚ 铁券   铜牌 ☛

铜符

宋代兵符。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制作的发兵凭信。枢密院用以令各路总管钤辖发兵。上刻篆书:“某处发兵符”字样,并有虎豹图案,分为两半,发令者与受令者分掌其一。两个半符勘合后,尚须有文件“相副”,方有发兵之效。发兵300人至5000人的,用一虎一豹符;5000人以上的用双虎豹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