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牛灯
西汉铜制生活用具。1949年长沙市桂花园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通高50厘米,长40厘米,宽25厘米,颜色淡绿,灯座为矮胖牛形。牛的两角沿背的两侧以圆管状向上竖立,并折曲会合为一,作覆碗状,作为出烟管。牛背中心有一圆孔,上置一带柄圆形灯盘。盘边沿设槽,用以放挡风板或遮光板 (现已失)。牛腹中空,可以盛水。点灯时,烟可以通过烟管到达腹中,因而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腹右侧刻有 “敕庙牛镫四,礼乐长监治” 十字铭文。此灯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后窦绾墓所出“长信宫”灯的原理相同,时代也接近,当是某代长沙王宗庙里的用器。
1949年出土于长沙北门桂花园。颜色淡绿,高50厘米、长40厘米、宽25厘米,灯盘外径16.7厘米。形象似牛,耳下垂,腿矮小,造型生动。两角从背上两侧以圆管状向上竖立,并折曲会合为一,向下扩大呈复碗状,作为“出烟管”。背中心有一圆洞,洞上置一带把圆灯盘,盘中有锥体,盘边缘没槽,用以放“挡风板”,防止被风吹熄。腹中空,可以盛溶液。在点灯时,烟通过“烟管”,到达腹中,因而能保持室内清洁,右侧还有“欶庙牛灯四礼乐长监治”十字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