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铎duó说话伤人。 铎 铎古乐器名。形状如较大的手摇铃。佛教、道教借用于做法事、上殿诵经等场面使用,以警告参加法事者,使之精力集中。一般多用金铃木舌,又称为木铎。另又指占风铎,俗称风铃。梁时刘孝绰《东林寺诗》:“月殿耀朱幡,风轮和宝铎。”梁简文帝萧纲《望同泰寺浮图诗》:“烛银踰汉汝,宝铎迈昆吾。” ☚ 八舆 幡 ☛ 铎读音d·uo(ˊ),为uo韵目,属e—o—uo韵部。徒落切,入,铎韵。 上一条: 奪 下一条: 鐸 铎duǒ挂在牛马颈下或屋檐下的小铃。例:牛脖下挂~牛铃。 ![]() ![]() ![]() ![]() ![]() ![]() ![]() 铎鐸duó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遇到战事时使用的一种大铃 铎鐸古代乐器名。形似大铃:木~︱金~︱铃~︱振~。 铎duó❶ 大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使用:木铎│金铎。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板鐸鐃缶 > 鐸 鐸 duó 打擊樂器。銅製,形如銅鈴,體短有柄,體内有舌,執柄摇動發聲。宣教政令時擊之以警衆。舌有木、銅之别,木舌者稱木鐸,用於文事,銅舌者稱金鐸,用於武事。《說文·金部》:“鐸,大鈴也。軍法:五人爲伍……兩司馬執鐸。”《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鄭玄注:“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賈公彦疏:“此是金鈴金舌,故曰金鐸,在軍所振;對金鈴木舌者爲木鐸,施令時所振。”今見寳物有“外卒鐸”,爲春秋時期青銅樂器,通柄高十一厘米。以橢環爲舌。鼓上飾虎紋。鉦部有銘文四字“□外卒鐸”,爲鑄款;欒上有銘文三字:“重金□”,爲鑿款。 鐸 《周禮文物大全圖》 铎鐸duó古代宣布政令或有战事时使用的大铃。《孙子·军争》:“言不相闻,故为鼓~。” 铎*鐸duoEEEC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梆(梆子;南~) 简(简板;简版) 木鱼 拊搏 ☚ 打击乐器 钟 ☛ 铃铛 铃铛铃(铃子;车~;金~;铜~;风~;门~;马~) 铎(铃铎) 琅珰 琅当 ☚ 响器 军品 ☛ 屋檐 屋檐檐(檐子;~条;瓦~;房檐;橑檐) 簷(簷宇;簷楣) 宇(宸宇)宸 溜 ☚ 屋脊 梁、柱、椽 ☛ 铎鐸duó徒落切,入铎。 铎古代乐器。形如铙、钲而有舌,是大铃的一种。战事上多用金铎,金铃铁舌。进攻时敲击。《周礼·地官》:“以金铎通鼓。”注:“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司马职曰:司马振铎。” 铎 铎古代打击乐器。铜制。近似铜铃。《周礼·地官·鼓人》: “以金铎通鼓。”郑玄注: “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注: “遒人,宣令之官也。”铎体短而有柄,腔内有舌。木舌木铎,铜舌金铎,可执柄摇,舌击内壁发声。常用于军旅。 ☚ 钲 方响 ☛ 铎 铎古代打击乐器。铜制。近似铜铃。《周礼·地官·鼓人》: “以金铎通鼓。”郑玄注: “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注: “遒人,宣令之官也。”铎体短而有柄,腔内有舌。木舌木铎,铜舌金铎,可执柄摇,舌击内壁发声。常用于军旅。 ☚ 钲 方响 ☛ 铎乐器。似铃而大。宣布政教法令或战争时使用。春秋至汉代盛行。 铎(鐸)duó❶ (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用的大铃) big bell;a kind of bell used in ancient China when issuing proclamations or in time of war 铎tongued bell 铎铜质金类击奏乐器。形似铜铃,腔内有舌,体短有柄,执柄摇奏。其舌有金、木之别,金舌之铎为金铎,主要用于军旅;木舌之铎称木铎,用于振文教。湖南长沙、湖北宜城楚皇城、江陵雨台山等地楚墓和楚遗址中曾有实物出土。 △铎(鐸)duó10画 金部 〈书〉 一种大铃,用于宣布政令或有战事时使用: 木~|金~|铃~。 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