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铁箍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铁箍散

❶药名。
❶见《本草纲目》。为木芙蓉之别名。
❷见《陕西中草药》。为山胡椒叶之别名。
❸见《陕西中草药》。为拦路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❷方名。
❶《保婴撮要》卷十一方。芙蓉叶、黄柏、大黄、五倍子、白及。为末,水调搽敷患处四周。治疮疖痈疽。
❷《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白及、赤小豆、芙蓉叶、五倍子各30g。为细末,用醋调敷患处四周。功能消肿、解毒、化坚。治无名肿毒,初起坚硬无头,久不消溃。

铁箍散 《保婴撮要》卷十一

【组方药物】 芙蓉叶 黄柏 大黄 五倍子白及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5味,为末,用水调搽患处四围。
【适应病证】 疮疖痈疽,将欲成脓,红肿疼痛。
【编者按语】 原书无药量,此据《实用方剂辞典》补。


铁箍散 《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

【组方药物】 生川乌 生草乌 生半夏 白及 赤小豆 芙蓉叶 五倍子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共研为细末,过罗。用醋调敷患处周围。
【主要功效】 消肿解毒,化坚止痛。
【适应病证】 无名肿毒,初起紧硬无头,未溃诸疮或久不消溃。
【方义分析】 疮疡大多为热毒,故以芙蓉叶清热解毒;热毒结聚,故以赤小豆凉血消肿;半夏、白芨化痰消滞;五倍子解毒消肿;复加川乌、草乌散结止痛。


铁箍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方药物】 生大黄 黄柏 芙蓉叶各30克 生半夏 生南星 生川乌 生草乌 白芨 白蔹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共为细末。取适量用醋或酒、水调匀,敷于患处。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适应病证】 痈疽疔痛。热毒结聚,苔黄舌红,脉数。
【编者按语】 同名方三首,保婴之方偏于清热,而北京市方止痛兼消散,清热之功略逊,本方则兼两者之长,配伍颇佳。

铁箍散tiě gū sǎn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金丝草。
【方源】时珍方。
【组成、用法】用金丝草灰二两,醋拌晒干,贝母五两,去心,白芷二两,为末,以凉水调贴疮上,香油亦可。或加龙骨少许。
【功用主治】痈疽疔疮。

铁箍散tiěgūsǎn

木芙蓉叶之别名。详该条。

铁箍散

铁箍散

本方见于《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三。方由芙蓉叶、黄柏、大黄、五倍子、白芨组成。(《疡医大全》无黄柏,加姜黄、白蔹、蟹壳各五钱,陈小米一两)。各研极细粉,水调搽敷患处四周;或用醋调敷患处四周,中留一孔透气。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疮疖、痈疽。本方所治证属热毒壅盛,营卫不和,气血凝滞所致。方中芙蓉叶散热止痛,消肿排脓;黄柏清湿热,泻火毒;大黄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五倍子、白芨敛疮生肌。诸药同用,既可解毒消肿,使疮疖、痈疽得以清散,又能收敛生肌,使已溃者收口长肉。
奇效金箍散(《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九) 芙蓉叶(阴干)二两,五倍子、白芨、白蔹各四钱,生大黄六钱。为细末,用鸡子清少许,用醋调敷患处;如干以葱汁、酒润之;已有头者,露出头,敷四周。功能清热解毒,泻火散结,生肌敛疮。主治痈疽肿毒。
金箍散(《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赤小豆一两,番木鳖、芙蓉叶各二两,白蔹、大黄、白芨、黄柏各五钱。各研极细末,葱汁、蜜调涂患处。功能清热解毒,敛疮消肿。主治红肿热痛之疮疖。

☚ 铁桶膏   绀珠膏 ☛
000046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