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钿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钿子diànzi

满族贵妇彩冠。形状像平顶帽套,上窄下广,戴在头上时如覆箕。先用铁丝或竹、藤等制成帽架,然后将黑绸、纱折叠成细布条,再编结成菱形网状,也有用黑线制成网状者,黑网罩帽架外,帽里不加衬布,易通风,表面装饰用金、珠、翠、玉制成各式钿花,且佐以绫、绒、绢各式花朵或各类时令鲜花。有“凤钿”与“常服钿”两种,前者,钿檐四周加饰一排或数排珍珠旒苏,钿前旒苏长达眉间,后则垂至背部;余者统称为“常服钿子”,不具旒苏,珠翠满饰或半饰。因其装饰不同,有如意钿子、桂花钿子、银边钿子、满簪钿子等。多在贺喜庆寿和节日中戴之。清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五:“(清末)大装则戴珠翠为饰,名曰钿子。”福格《听雨丛谈》卷五:“八旗妇人彩服,有钿子之制,制同凤冠,以铁丝或藤为骨,以皂纱或线网冒之。前如凤冠,施七翟,周以珠旒,长及于眉。后如覆箕,上穹下广,垂及于肩,施五翟,各衔垂珠一排,每排三衡,每衡贯珠三串,杂以璜瑱之属,负垂于肩,长尺有寸。左右博鬓,问以珠翠花叶,周以穿珠缨络,自额而后,迤逦联于后旒,补空处相度稀稠,以珠翠云朵杂花饰之,谓之凤钿。又有常服钿子,则珠翠满饰或半饰,不具珠旒,此与古妇人冠子之制相似也。”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妇女著礼服袍褂时,头上所带者曰钿子。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支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凤钿之饰九块,满钿七块,半钿五块,皆用正面一块,钿尾一大块。此所同者。所分者,则正面之上,长圆饰或三或五或七也。凤钿除新妇宜用;其它皆用满钿;孀妇及年长妇人则用半钿。”

钿子

旧时满族贵妇彩冠。形状象平顶帽套,上穹下广,戴在头上时如覆箕。先用铁丝或竹、藤等制成帽架,然后将黑绸、纱折叠成细布条,再编结成菱形网状,也有用黑线制成网状者,黑网罩帽架外,帽里不加衬布,易通风,表面装饰用金、珠、翠、玉制成各式钿花,且佐以绫、绒、绢各式花朵或各类时令鲜花。也有在钿檐四周加饰一排或数排旒苏,钿前旒苏长达眉间,后则垂至背部。因其装饰不同,有如意钿子、桂花钿子、银边钿子、满簪钿子等。帽子两侧各垂一条黑色绢带或绫带,用以系结颈下。多在贺喜庆寿和节日中戴之。

钿子

清代满族彩冠。状如平顶帽,上穹下广,顶平如覆箕,铁丝或竹藤为骨,制成帽架,黑绸、纱或线网罩于外。钿上镶嵌金、珠、翠、玉钿花,佐以绫、绒、绢花和各类时令鲜花,戴在头上时,顶向后斜下。有“凤钿”与“常服钿”两种,前者,钿檐四周加饰一排或数排珍珠旒苏,钿前旒苏长达眉间,后则垂至背部; 余者统称为 “常服钿子”,不具旒苏,珠翠满饰或半饰。因其装饰不同,有如意钿子、桂花钿子、银边钿子、满簪钿子之称。满族宫廷妃、嫔,平日梳旗头,重大节令或祭祀场合,皆戴之,发型梳成明式鬏髻,钿子冠其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