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钱玄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钱玄同1887—1939

浙江吴兴人
近代著名语言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近代文字改革的先驱。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委,《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主任,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著有《音韵学》、《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说文部首今读》、《古韵二十八部首读之假定》、《国音沿革讲义》等。
原名:钱夏、泉夏
学名:中季
字:玄同、仲季、季中、掇献、得潜、疑古、德潜
号:逸叟、疑古、疑古玄同、䉉庵
晚号:逸谷、逸谷老人
笔名:玄同、王敬轩、无能子、忆菰翁、夷罟、异、龟竞、金心异、夏、饼斋、浑然、掇献玄同、逸谷老人、肄䉉、觚叟、鲍山病叟、䉉叟、䉉庵居士、䉉、䉉居士
印名:吴兴钱玄同字疑古印
别名:仁心、师黄、当中第四、亥力壶隐、哀麐、钱龟竞、蔼麟、T、AJ Lino、Tonari、Xilin、𠀅ㄌ一㇉
人称:庙讳、爬来爬去、爬翁
影射名:金心异

钱玄同1887—1939

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学家。初名夏,字中季,号疑古,自称“疑古玄同”,又号德潜。浙江吴兴人。十岁前已读完六经与《说文》,十八岁剪发以示义不帝清。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在东京从章太炎学文字学,并与黄侃、刘师培、鲁迅等有交往。1910年回国后,在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后,任浙江教育总署教育司科长。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附中任教,不久任高师国文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员、教授、国文系主任等职。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文化。次年,轮流担任《新青年》编辑。1919年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于国语、国音、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简体字的研究、制作和推行。1923年发起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会。1928年任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国语统一筹备会常务委员、《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主任。一生从事经史小学的研究,于文字学、音韵学造诣尤深,有所发明。著有《文字学音篇》、《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今音韵沿革》、《中国文字概略》、《文字形义沿革》、《说文段注小笺》、《经学史略》等。

钱玄同

钱玄同先生传与手札合刊
钱玄同年谱
钱玄同研究
钱玄同、高阆仙两先生事略
黎锦熙
曹述敬
吴奔星
(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126页
齐鲁书社1986年8月版278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和平日报1947年5月29日
钱玄同先生的学术思想
钱玄同传略
钱玄同
殷 尘
林 尹
陈敬之
图书月刊1946年1卷3期
*大陆杂志1962年25卷12期
*畅流1964年30卷3期,*中国新文学的
诞生第163页
钱玄同先生的生平及其著作
钱玄同(1887—1939)
方师铎*图书馆学报1965年7期
*传记文学1973年23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266页
鲁迅与钱玄同的交往和斗争——学习鲁迅札记
毕生尽瘁于教育文化事业的钱玄同
回忆我们的父亲——钱玄同
鲁迅与钱玄同
钱玄同的名与人
钱玄同论
蒋心焕
王杰谋
秉 雄等
姜德明
臧恩钰
任访秋
山东师院学报1976年1期
*艺文志1978年159期
新文学史料1979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79年3辑
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2期
艺谭1981年4期,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第
316页
钱玄同先生年谱(上、中、下)曹述敬北京师范大学报1982年5、6期,1983年1
钱玄同年谱
怀念钱玄同老师
我的老师钱玄同先生
关于钱玄同对鲁迅的“表示”
新文学运动初期的刘半农和钱玄同——《中国
现代文学史话》之一节
吴奔星
徐文珊
箭 弓
叶淑穗
薛绥云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3年7、8期
*书和人1983年482期
*书和人1983年482、483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1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2期
钱玄同与国语运动
为新文化冲锋陷阵——五四时期的钱玄同
忆五四运动前后的钱玄同
吴相湘
刁培德
秉 雄等
*传记文学1985年46卷5期
五四运动与北京高师第206页
五四运动回忆录(续)第150页

“疑古玄同”的来历
钱玄同
姜德明
娄献阁
书边草第72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第
139页,民国人物传第4卷第307页
钱玄同
钱玄同
(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4分册第35页
*中国近代学人象传(初辑)第319页
钱玄同
钱玄同传略
钱玄同
李立明
顾学颉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527页
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5辑第368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52页
钱玄同(附钱玄同语言学论著目录)
钱玄同
钱玄同的复古与反复古
钱玄同(1887—1939)
北大感旧录(十四):钱玄同
钱玄同
钱玄同
鲁迅和钱玄同
施光亨
阿 英
周作人
方光后
周作人
莫 洛
魏 桥等
彭定安 马蹄疾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1分册第153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27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94辑第98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2册第176页
*知堂回想录第511页
陨落的星辰第171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161页
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上卷)第124页,*
迅与浙江作家第17页

钱玄同

钱玄同研究
钱玄同评传
疑古先生:名人笔下的钱玄同 钱玄同笔下的
名人
吴奔星编
吴 锐
高勤丽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220页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329页
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264页

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钱玄同
钱玄同年谱简编(1887—1939)
钱玄同——文学革命的斗士
周作人与钱玄同、刘半农——“复古”、“欧化”及
其它
李可亭
李可亭
李敏龙
钱理群
商丘师专学报1987年4期
商丘师专学报1988年4期
湖州师专学报1988年4期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4期
钱玄同古史研究论略
钱玄同中西文化观研究
论钱玄同的“白话体文学说”
钱玄同先生传
李可亭
李可亭
沈永宝
黎锦熙
近代史研究1991年2期
史学月刊1996年5期
复旦学报2000年3期
民国人物碑传集第497页
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

文学批评家、语言文字学家。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国后,任浙江教育总署教育司科长,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大学等校教授。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活动。1917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不少文章,反击封建复古派,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次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撰写了不少反封建反礼教的“随感录”。后致力于文字学、音韵学方面的研究和文字改革,颇有成就。1924年与鲁迅等发起创办《语丝》。著有《文字学音篇》《音韵学》《国音沿革讲义》等。

☚ 王文显   李六如 ☛
钱玄同

钱玄同1887.9.12—1939.1.17

原名钱夏,字中季,号疑古、逸谷、德潜,笔名有浑然等。浙江吴兴人。1906年入日本早稻田文学系学习,曾从章太炎先生学文字学,研究音韵训诂。1910年回国在中学任教,1915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17年起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杂文,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并多次向鲁迅约稿。1919年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潜心于国语注音符号的研究。1939年病逝。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急先锋,他的杂文多为随感录和通信集。内容是谈论“文学革命”和文字改革问题,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他的杂文思想激烈,文字雄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近于白话的议论散文,就是他在《新青年》三卷六期上与陈独秀讨论“关于汉文改用左行横排的意见及文学、白话文等问题”的通信体杂文,他建议《新青年》从第四卷一期起改用横排,专登白话。之后,他与陈独秀和胡适的通信里,把“桐城”古文和“文选”,斥为“谬种”和“妖孽”,影响很大,鲁迅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创造。这类杂文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战斗性。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另一类杂文是激烈的社会批评,如《呜呼!国可亡,种可奴,祖宗传下来的国粹不可抛》、《什么是洋奴相?》猛烈地扫荡复古派和洋奴。五卅运动前后,他又在《语丝》上发表笔锋犀利的杂文,如《中山先生是“国民之敌”》谈唤醒国民的重要性,《关于反抗帝国主义》论反抗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侵略,认为“外抗强权”应该只抗“强权”,而不应该“拒绝现代的文化”。这些杂文仍保持了《新青年》时代那种汪洋恣肆、悍泼老辣的文风,但有较鲜明的政治色彩。

☚ 钱今昔   徐一士 ☛

钱玄同公元1887——1939

名夏,字玄同,又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改号掇献、疑古。近代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师事章炳麟、研究国故,通文字、音韵学。回国后,教授浙中。辛亥革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任干事等职。“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授课以音韵为主,兼授文字学、《说文》研究、经史略说、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课程。治学以求真为主,有历史眼光,既不泥古,也不蔑古,持论中允。主要著作有《文字学音篇》、《音韵学》、《国音沿革讲义》、《说文部首今读》、《说文音符今读》、《说文段注小笺》以及《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中国文字学说略》、《古音考据沿革》等,均传于世。

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Qian Xuantong

现代作家。原名钱复,字中季、号疑古。浙江吴兴人。1906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入同盟会。“五四”前夕,钱玄同勇敢地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并且把封建旧文学斥之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闯将。1918年,他成为《新青年》六个编辑之一,并以“王敬轩”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文章模拟封建顽固派的口气,大肆攻击新文化运动。刘半农针锋相对地写了《复王敬轩书》一文,将顽固派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这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那场著名的“双簧戏”。为此,鲁迅曾称赞钱玄同和刘半农打了一场“大仗”,使顽固派“如丧考妣”。
钱玄同还以书信和随笔形式写了许多文章,主要从文字演化的角度,阐明白话文产生的必然性,主张“应该用我们自己的话,写成我们自己的文章”,主张“言文一致”。他还竭力倡导汉字改革,主张废除汉字,改用罗马字。
“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后,钱玄同逐渐沉醉于古籍之中,致力于文字研究,思想渐趋保守,甚至以正统学者自居,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 胡适   秋瑾 ☛

钱玄同1887~1939Qian Xuantong

modern scholar,his original name was Qian Xia. Works: To Chen Duxiu,To Hu Shizhi,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