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钱帛兼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钱帛兼行 钱帛兼行铜钱与绢帛同作为货币流通使用的制度,中国唐代币制内容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衰落的主要标志,是谷帛的货币性增强与广泛使用,尤其在后期,布帛、特别是绢帛已呈现出排除其他实物,逐渐成为与铜钱兼行为币的趋向。由于绢帛的价值较高,用途亦广,而且历代均有定式,当贵金属黄金退出流通以后,而铜钱的单位价值太低,商品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在铜钱以外就仍需要有一种单位值较高之物充作货币,于是钱帛兼行在唐代遂成为一种法定货币流通制度。绢帛成为法定支付手段,令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与钱兼用,十贯钱以上者,必须兼用匹缎。绢帛主要以匹计,可用于支付大额交易,但并不是良好的币材,进入宋代后,绢帛基本上退出流通。它属于具有明显过渡性的货币流通制度。 ☚ 谷帛为币 废浮图法 ☛ 钱帛兼行 钱帛兼行中国唐代币制内容之一。唐代币制承袭两晋南北朝传统,流通手段以钱帛为主,兼用黄金白银。唐代以缣绢担任一部分货币的职能是很为普遍的,其程度要超过两晋南北朝。唐代以绢帛为币,不仅是民间的习惯,且有政府法令根据。平赃计值是以绢为标准。不但赃物价值要折成绢值,即使计功作庸以及牛马驼骡驴车等计庸,亦皆折成绢值。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下令国内学生以绢为束修。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政府颁制命令,令市面通用绫纙绢布杂货等,不得一定要现钱。开元二十二年亦有相仿的命令,令各种交易,一千钱以上者,钱物兼用。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又令市井交易以绫纙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因通货数量不足,又令公私交易,十贯钱以上者,必须兼用匹段。 ☚ 谷帛为市 制钱制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