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 明代白话中篇神魔鬼怪小说。一卷。题“仁和沈孟柈述”,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明隆庆三年(1569)。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隆庆三年(1569)四香高斋平石监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崇祯杭州写刻本;清初刊本。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古本平话小说集》、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平话小说选》排印明崇祯刊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四香高斋平石监刊本,1995年巴蜀书社“明代小说辑刊”排印四香高斋平石监刊本。 明隆庆三年(1569)四香高斋平石监刊本《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正文书影 明隆庆三年(1569)四香高斋平石监刊本《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正文书影 宋朝时,天台山国清寺紫脚罗汉厌静思动,坐化投胎去了。光宗三年,天台县李赞善家生得一男,时红光满室,瑞气盈门。月余,国清寺长老来访,赐名修元。长老圆寂烧化时显圣,嘱咐李赞善让修元出家为僧,须投印别峰、远瞎堂门下。 修元八岁入学,过目成诵,十二岁时已吟诗作赋,倚马可待。清明时节,修元与表兄一同游祇园寺,入方丈室,长老欲收为徒,未果。十八岁时,母、父先后亡故。修元来到临安,灵隐寺住持远瞎堂长老为之摩顶受戒,法名道济。第一夜,道济坐禅疲困,从禅床上跌下三次,头上跌起许多疙瘩,又遭监寺责打,叫苦不迭。又过两月,道济难耐寺庙清苦,请求还俗。长老劝戒点拨,道济凑句打诨,并趁机头撞长老前胸。长老以偈语相试,知其开悟,任其疯癫,于是众僧都称他为济颠。济颠跌打滚爬,入洞呼猿,酒店饮酒,佛殿吃肉,疯癫成性,而长老一味容忍,并且在圆寂时反将衣钵传与道济。道济不取,任众僧抢走,自己却收拾包袱,离灵隐回台州拜望舅舅。 一年后,他重返灵隐,灵隐寺已有了新住持昌长老。两月后,道济从火工讨酒畅饮御寒,觉得还不过瘾,又到飞来峰牌坊下张公家喝了十五六碗,醉后便在张府歇夜。次日来到岳坟,遇王太尉,随后寻沈提点饮酒,然后又到豆腐酒店再喝了四壶。酒保不让赊账,两人在门首厮扯,被沈提点兄弟沈五官看见,帮着解了围。济公就又与沈五官饮酒赋诗,酩酊大醉后,被五官拉到妓院与大姐同睡,济公禅心终不为所乱。天明,济公离开妓院,到陈太尉府,留药方与太尉治病。太尉盛宴款待,赠一匹绫子,一个官绢,一两银子,叫裁缝做衣服。济公下岭,见众多乞丐饥寒交迫,就摸出所得尽情施舍。 灵隐寺长老奈何不得,就与众僧计议,摆酒诓济公离开寺院。济公离开灵隐寺,后为净慈寺德辉长老收留。济公与卖馄饨王公赌棋,又访毛太尉、陈太尉,留住十余日,惹恼净慈寺长老,罚他三日内化三千贯钱,以起造已经崩坏的寿山福海藏殿。次早,济公找毛太尉化缘,太尉敷衍搪塞,不料第三天,太后忽然召见毛太尉,说夜见金身罗汉,言净慈寺寿山福海藏殿崩坍,化钞三千贯修复,因捐脂粉钱三千贯。太后与毛太尉同到寺内认此金罗汉,正是济公。后济公又出游访毛太尉,尝新笋后带回进奉长老,并夸下海口要化缘两担新笋,明日竟得五担。 时灵隐寺昌长老已死,印铁牛做长老,济公前往拜访不见,留诗激怒长老。赵太守带人前来作梗,济公献诗论禅,太守欢喜而回。济公超度卖馄饨王公,醉归净慈寺,不时怪叫。当夜寺遭大火,净慈长老留诗归去,两个监寺被捕受枷,亏得济公请毛太尉写信给赵太守,才被放回。众僧以湖水充酒骗济公作书延请报本寺少林长老为净慈寺住持。长老到后,济公又书写募缘榜疏化缘修寺。数日后,皇帝夜梦金身罗汉募缘,差人布施三万贯。济公监工之余,又化得三千贯,用来修两廊涌壁。偶出饮酒,为人上梁唱念似凶实吉的偈语。又使死于店家门前的死人自起别处死去。又在尼院题字,助其化铜铸钟。飞来峰下张公拾银致害人命,济公为之解说前世因缘。后又医治王家酒店主人女儿的疑难杂症,超度誓不嫁娶、投湖自尽的一对青年男女。 有个卖青果的王公,其子捉得一只促织,与人斗,连赢数次,以此闻名。好养促织的张太尉以三千贯钱、一副寿材板买了它。次日,张太尉与石太尉斗促织,赢了三千贯。其后连斗连胜,场场得利。养到深秋,大限已到。张太尉打个银棺材盛了,香花灯烛,供养七日出殡。经济公点化,清风过处,现出一个青衣童子,拜谢而去。接着,济公又超度了王太尉新死的儿子。 徐居士意欲剃度出家,央求济公,济公为其写下疏头,徐居士归途冲撞王太尉,因有济公疏头,竟获度牒。又一日,济公寻张提点饮酒,二人又入茶坊,济公以自己的神子头儿作茶资,茶婆竟因此得钱三千贯。 济公一生不忘为人排忧解困。后来,济公因多吃了担挑的辣齑粉,腹泻不止,病情日见加重。临死前求得度牒,剃度了服侍自己的沈万法,遂于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圆寂。百日水陆道场之后,举火烧化,却有二位行脚僧捎来济公的鞋与书信。 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沈孟 (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一书的主要内容是,记南宋僧人道济(1148—1209)生平杂事琐语。道济,俗姓李,字心,名远。传说他是紫脚罗汉的后身,投胎于天台县一李氏之家,为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后出家为僧,先住浙江杭州灵隐寺,后移住净慈寺。佛教界把他神化为罗汉,称之为“降龙”。因他好打报不平,乐于除暴安良,扶弱济贫,善施众生,故世称他为“济公”。也因他不守戒律,嗜好酒肉,举止如痴如狂,被称之为“济颠僧”,至今在民间盛传不衰,早已编成小说如王梦吉所编写的《济公全传》,以及根据此本改编的天花藏主的《醉菩提全传》,王宣序改编的《济公传》等。到了近现代,有关济公的传说事迹被拍摄成电视剧,通过无线电波被千家万户所了解。本语录最早出于何年、月、日已不可详知,但有隆庆重刻本,续藏经目录作为高僧传也已收录。历史上是否有道济其人,世有两说:醉菩提院本认为“济颠实无其人”,乃是影射梁宝志事而为之。而释居简作塔铭文则认为济颠确有其人,是天台李氏儿子,时人称他为湖隐。明代田汝成所作《西湖游览志余》、黄永亨作《永兴寺志》、清代孙治增所修《灵隐寺志》,都认为济颠确是真实历史人物。其中,《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载:“道济风狂不饬细行,饮酒食肉,人称济颠,卒于净慈寺”。《灵隐寺志》说:“道济初参远瞎堂,知非常僧。然饮酒食肉有若风狂,监寺不能容,瞎堂云: ‘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纵观文献记载,多为小说家言语,难免不具有夸张神奇成份,但济颠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当不应怀疑。此书对了解济颠禅师生平事迹及佛学思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现见有日本内阁文库藏明隆庆本和见载续高僧传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