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钩吻中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钩吻中毒病名。因误食钩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解毒诸候》。钩吻又名断肠草、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咽脘腹烧灼疼痛,呕恶流涎,吞咽困难,或腹胀腹泻。继则眩晕语謇,肢麻无力,甚则抽搐,惊厥,直至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民间常用大量猪油或生油灌服,大剂蕹菜汁、金银花、细叶黄栀子、茅根、动物鲜血灌服抢救。亦可选用通肠解毒汤、白矾汤等。《本草纲目》卷四载解钩吻毒药有荠苨汁、蕹菜汁、葛根汁、葱汁、桂汁、白鸭血、白鹅血、羊血、鸡子清、犀角汁、猪膏等。可参考。 钩吻中毒ɡōuwěnzhònɡdú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解诸毒候》。因误食钩吻而出现的中毒症状。钩吻又名胡蔓藤、断肠草、野葛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渴咽燥、胸腹剧痛、呕吐, 继则眩晕、瞳孔散大、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体温和血压下降, 严重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治疗初期应催吐, 洗胃,立即灌服200 ~ 300 毫升动物鲜血(以羊血最佳)。呼吸障碍时, 坚持人工呼吸, 常可挽回生命。民间常灌大量猪油或生油, 或蕹菜汁、金银花、细叶黄栀子、茅根等药。《辨证录》载有通肠解毒汤(生甘草、大黄、金银花), 白矾汤(白芍、白矾、当归、丹皮、柴胡、附子), 可参考。 钩吻中毒 钩吻中毒钩吻(Gelsemium elegans Benth)属马钱科,系常绿缠绕灌木,又名胡蔓藤、断肠草、大茶药、野葛、火把花等。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贵等省区。在生长钩吻的山区有误食引起中毒,以采用鲜叶或鲜根煎服较多见。偶有吃含钩吻碱的蜂蜜引起中毒。也有用于自杀或他杀的案例发生。钩吻的致死量:茎、叶约2~4g。 ☚ 雷公藤中毒 乌头中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