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鼎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钟鼎文1914—安徽舒城人 钟鼎文
钟鼎文
钟鼎文 钟鼎文1914—2012诗人。笔名香草。安徽舒城人。早年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毕业,后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社会学科。返国后曾任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天下日报》和桂林《广西日报》总编等。1930年开始发表新诗。1949年赴台。1951年与覃子豪、葛贤宁发起成立新闻周刊社,后改为“蓝星诗社”。历任《联合报》主笔、《自立晚报》总主笔、台湾世界艺术文化学苑主席、世界华文诗人大会荣誉会长等。先后获英、美、菲律宾等国授予的诗方面的多种奖、学位和荣誉称号。他是台湾当代诗歌运动的组织者。主要作品有诗集《三年》《行吟者》《山河诗抄》《白色的花束》《雨季》《蓝星诗选》(多人合集)和诗论《现代诗往何处去》等。另有英文、法文诗集等多种。 ☚ 孙陵 吕赫若 ☛ 钟鼎文 钟鼎文即金文。泛指铜器上的文字。古代铜器分礼、乐两类,乐器以钟居多,礼器以鼎居多,故以钟鼎作古铜器总称。 ☚ 金文 蝌蚪文 ☛ 钟鼎文 钟鼎文1914—笔名番草。安徽舒城人。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1930年以后开始新诗创作,曾在上海《新诗歌》、《诗歌月报》、《今代文艺》等刊物发表诗作,如《煤这家伙》、《苏州河的歌》等。以后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抗战期间历任国民党部队少将、处长等职。1940年由安徽文化工作社出版诗集《三年》。以后赴台湾,历任《联合报》主笔、《自立晚报》总主笔,并曾参与发起蓝星诗社,为该社重要成员。主要作品还有诗集《行吟者》(1951年)、《山河诗抄》(1956年)、《白色的花朵》(1957年)和《雨季》(1967年)等。他是台湾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 柳倩 信风 ☛ 钟鼎文见 “金文”。 钟鼎文 钟鼎文即“金文”,见该条。古代铜器有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以鼎为最多,乐器以钟为最多,故前人把钟和鼎作为一切古铜器的总称,把铸或刻在其上的文字称为“钟鼎文”。 ☚ 金文 籀文 ☛ 钟鼎文 钟鼎文同“金文”条。 ☚ 金文 铜器铭文 ☛ 钟鼎文即“金文”。因铸刻铭文的青铜器大多是钟(古代乐器)和鼎(礼器),故名。 铭文 铭文铭(铭记;铭词;铭章;铭款;铭识;铭刻;铭辞;铭镌;铭语) 铸辞 ☚ 碑文 告词 ☛ 钟鼎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钟和鼎等)上的文字。又称金文。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夏代已经开始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在青铜器物上铸以文辞,始于商代,盛于西周,延续至秦汉,所以钟鼎文广义上包括汉以前铜器文字,狭义指商周时代铜器铭文。钟鼎文内容主要涉及祭祀典礼、赏赐策命、训诰属下、颂扬先祖、征伐记功和书约盟誓。其字点画丰腴,体势凝重,圆浑古朴,富于变化。传世钟鼎文有少至2、3字者,多者可达近500字。 钟鼎文 钟鼎文见“金文”。 ☚ 金文 小篆 ☛ 钟鼎文 钟鼎文见“金文”。 ☚ 金文 小篆 ☛ 钟鼎文 钟鼎文刻或铸在古代铜器上的一种文字,也称金文。古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最多,主要作为祭器。乐器以钟为最多。前人把钟和鼎作为一切古青铜器的总称。 ☚ 瓦当文 大篆 ☛ 钟鼎文 钟鼎文zhongdingwen铜器文字的旧称。古代铜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中以鼎为代表,乐器中以钟为代表,通常便以“钟鼎”作为铜器的代称。因此,铜器文字也被称作“钟鼎文”(参见“金文”)。 ☚ 金文 石鼓文 ☛ 钟鼎文即“金文”。 钟鼎文 钟鼎文金文的古称。参见金文。是指铸成刻在钟鼎类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铜器种类繁多,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最多,乐器以钟为最多。故而人们把二者作为一切古铜器的总称。钟鼎文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和内容。周以前的字简单质朴,字数较少,字体精美,辞句深奥。西周时,字数增多,应用范围扩大,书体健劲,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整严而疏郎,笔画渐趋固定。到了春秋时期,书体又进一步发展。郭沫若认为: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装饰化,是从春秋时代的末期开始的。 ☚ 古文 二篆 ☛ 钟鼎文zhong ding wen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钟鼎文 钟鼎文安徽省舒城县人,1914年4月29日生。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政治系、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社会科毕业,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六期、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六期结业。1836任南京中央军校教官。1937年任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天下日报》总编辑,后任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少将设计委员、安徽省党政军总办公厅主任秘书。1943年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秘书。1945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文书处处长。1949年去台湾后,递补为台湾当局 “国大代表”,并任 《自立晚报》总主笔、《联合报》主笔。1990年2月当选为台湾 “国民大会”第八次会议主席团主席。1991年底辞去“国大代表”职务。曾获中山文化基金会文艺奖、国际桂冠诗人协会名誉中国桂冠诗人奖、西德国际文学联盟最高奖等。曾当选为世界诗人大会第二届会长。出版有 《三年》《行吟者》《山河诗抄》《白色的花束》《国旗颂》《雨季》《高原》《乘云》和 《桥》 等诗集。 ☚ 钟湖滨 钟德全 ☛ 钟鼎文钟鼎文,也称金文,是甲骨文的延续与发展。它出现于商末,至周朝(前1100—前256)时达到顶峰,秦汉时期逐渐凋落。它是铸刻在以青铜制成,以鼎为代表的礼器和以钟为代表的乐器上,故有“钟鼎文”之称。因为当时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钟鼎文在字形上承甲骨文下启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渐入末流的钟鼎文已有小篆之风,成为习小篆者最完整可信的资料。 商朝晚期的司母戊方鼎 除甲骨文以外,青铜器是殷墟发掘中另外一样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它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文化与科技的代表。其造型与制作,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最具艺术价值。安阳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 周朝时期,占卜不再成为皇室中的盛事,甲骨文慢慢消亡。用于铭刻的钟鼎文渐成风尚,成为继甲骨文之后的主要汉字形态。钟鼎文主要用于记录祭祀、诏书、征战、围猎等宫廷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形态上,钟鼎文的笔法古朴有力、韵致流动,较甲骨文更加形象逼真,深受书法家的厚爱。宋代学者收集青铜器就特别重视刻于其上的器文。周朝末年,取代钟鼎文的石刻文字开始出现,表现出与之不同的文字特点。 史颂鼎的拓片(西周,约公元前800年) 鼎是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分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两类,盖子则可有可无。鼎最初是用来烹制肉类的炊器,自禹铸九鼎后,发展成为象征国家权力的传国重器。商、周两朝把定都或建朝称为“定鼎”。 毛公鼎铸于西周晚期宣王时期,是最重要的刻有钟鼎文的祭祀物品之一。鼎壁刻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最长的青铜器铭文,也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与社会史的重要史料。 西周毛公鼎(公元前827年) 毛公鼎铭文的拓片 甲骨文和钟鼎文用不同工具书写在不同材料上,呈现出各式的变体。 甲骨文的笔画细而直,因为它是被利器刻在坚硬的骨头块上的缘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