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钝槌利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钝槌利锥dùn chuí lì zhuī以“钝槌”形容人迟钝厚重;以“利锥”形容人聪颖锐进。王隐《晋书》:“梅陶及钟雅数说馀事,祖纳辄困之,因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锥;我幽冀之士,钝如椎(chui)。持我钝椎,椎君利锥,皆当摧。’陶、雅并称‘有神锥,不可得椎’。纳曰:‘假有神锥,必有神椎。’”(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六三)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攻文枯若木,处世钝如槌。杜牧《题桐叶》: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钝槌利锥 晋祖士言与钟雅相嘲①,钟云:“我,汝、颍②之士利如锥,卿,燕、代③之士钝如槌。”祖曰:“以我钝槌,打尔利锥。”钟曰: “自有神锥, 不可得打。”祖曰: “既有神锥, 亦有神槌。”钟遂屈。 ——《启颜录》 【注释】 ①祖士言、钟雅: 皆晋代士人名。②汝、颍:地名,泛指今河南省汝南县及许昌市一带。③燕、代:地名,泛指今河北省与山西省代县一带。 【意译】 晋代文人祖士言和钟雅互相嘲讽。钟雅说:“我是汝、颍一带的文士,思辨敏锐像锥子,你是燕、代一带的人,思路迟钝像槌子。”祖士言说:“我这把迟钝的槌子,可以砸你这把锐利的锥子。”钟雅说:“我这把是神锥,你别想打得到。”祖士言说:“既然你是神锥,我就是神槌。”钟雅无话可说,只得认输。 【解说】 这段寓言反映出一种晋人风度,即喜欢互相间斗智辩论。钟雅输掉了这场辩论,因为他只想到锥子锐利灵巧的属性,而忽略了锥子细小易折,经不起锤击的属性,他自比利锥,挑起辩论,本身就隐藏着被对方钻空子的可能。而祖士言的高明处也就是在于他能够一下子就看到铁槌虽钝、却能砸锥的性能,所以能牢牢把握住辩论的主动权,遂使对手走投无路,理屈辞穷。可见,能言善辩者并不一定盛气凌人和先发制人,他们的机智往往表现为对事物的复杂属性及内部关系的清晰了解上面。俗话说:“理直不在嗓门高”,正反映出这个道理。推而广之,人的悟性也有着快与慢,灵与钝的区别。有些人聪明敏捷,接受学习能力强,其治学方法往往就灵巧多变;有些人反应较慢,思考较周密但费时较多,他们的治学方法往往表现出稳妥踏实的特点。平心而论,这两种学习方法是客观存在、也是各有千秋的。人的天赋不同,经验不同、能力也不同,因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是必然的。承认了各种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各种学习方法之间不能相互借鉴和补充。对青年学生说来,既应该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工作习惯,同时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改善生活习惯。聪明者可在发挥思维敏捷特点的同时,注意培养细致和坚韧的习惯;反应较慢者也应在早学多练、以勤补拙的同时,特别注意训练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兼顾多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做到兼有“钝槌”与“利锥”的长处,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关名言】 辩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 ——王充 雄辩家的目的不在道出真实, 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服对方。 ——英国·麦考莱 钝槌利锥 晋祖士言与钟雅相嘲①,钟云:“我,汝、颍②之士利如锥,卿,燕、代③之士钝如槌。”祖曰:“以我钝槌,打尔利锥。”钟曰: “自有神锥, 不可得打。”祖曰: “既有神锥, 亦有神槌。”钟遂屈。 ——《启颜录》 【注释】 ①祖士言、钟雅: 皆晋代士人名。②汝、颍:地名,泛指今河南省汝南县及许昌市一带。③燕、代:地名,泛指今河北省与山西省代县一带。 【意译】 晋代文人祖士言和钟雅互相嘲讽。钟雅说:“我是汝、颍一带的文士,思辨敏锐像锥子,你是燕、代一带的人,思路迟钝像槌子。”祖士言说:“我这把迟钝的槌子,可以砸你这把锐利的锥子。”钟雅说:“我这把是神锥,你别想打得到。”祖士言说:“既然你是神锥,我就是神槌。”钟雅无话可说,只得认输。 【解说】 这段寓言反映出一种晋人风度,即喜欢互相间斗智辩论。钟雅输掉了这场辩论,因为他只想到锥子锐利灵巧的属性,而忽略了锥子细小易折,经不起锤击的属性,他自比利锥,挑起辩论,本身就隐藏着被对方钻空子的可能。而祖士言的高明处也就是在于他能够一下子就看到铁槌虽钝、却能砸锥的性能,所以能牢牢把握住辩论的主动权,遂使对手走投无路,理屈辞穷。可见,能言善辩者并不一定盛气凌人和先发制人,他们的机智往往表现为对事物的复杂属性及内部关系的清晰了解上面。俗话说:“理直不在嗓门高”,正反映出这个道理。推而广之,人的悟性也有着快与慢,灵与钝的区别。有些人聪明敏捷,接受学习能力强,其治学方法往往就灵巧多变;有些人反应较慢,思考较周密但费时较多,他们的治学方法往往表现出稳妥踏实的特点。平心而论,这两种学习方法是客观存在、也是各有千秋的。人的天赋不同,经验不同、能力也不同,因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是必然的。承认了各种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各种学习方法之间不能相互借鉴和补充。对青年学生说来,既应该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工作习惯,同时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改善生活习惯。聪明者可在发挥思维敏捷特点的同时,注意培养细致和坚韧的习惯;反应较慢者也应在早学多练、以勤补拙的同时,特别注意训练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兼顾多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做到兼有“钝槌”与“利锥”的长处,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关名言】 辩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 ——王充 雄辩家的目的不在道出真实, 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服对方。 ——英国·麦考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