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马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马门jīn mǎ mén汉代于鲁班门外立铜马,称金马门,是文学之士待诏之所。后常用为官署的代称。李白《古风》:“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 金马门 金马门jīnmǎmén━┃━ 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处。唐·刘禹锡《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籍通金马门,家在铜驼陌。” ☚ 定鼎 春明 ☛ 金马门 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征召者待诏公车,其中才能卓异者待诏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等都曾待诏金马门。《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后汉书·马援列传》:“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后泛称官署为“金马门”。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 舍生取谊 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 金马门❶借指朝廷官署,唐孟浩然《田园作》诗: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武帝曾得到一匹大宛马,于是命令东门京用铜铸造其像立在鲁班门外,鲁班门由此改称金马门。汉代征召来的人,都待诏公车 (官署名),其中被认为才能优异者令待诏金马门。时人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都曾待诏此门。后遂以金马门沿用为官署之代称。《史记·滑稽列传》 :“ (朔)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后汉书·马援传》:“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金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唐李白《李太白全集》二《古风》之三十:“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 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后来指朝廷或咏入仕。也作“金门”“金马”。汉代时,凡朝廷通过察举后征诏来的人,都待诏公车(官署名),其中才能优异的人待诏金马门。金马门也是官署名,因其门口有铜马,故称为“金马门”。(见《史记·滑稽列传》)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闈闕部 > 宫門 > 金馬門 金馬門 jīnmǎmén 漢代未央宫門名。時漢武帝得大宛馬,命以銅鑄像,立於宫門旁,故稱。《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金馬門者,宧署門也,門傍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後漢書·馬援傳》:“孝武皇帝時,善相馬者東門京鑄作銅馬法獻之,有詔立馬于魯班門外,則更名魯班門曰金馬門。”參閲清·汪汲《事物原會》。 金马门 金马门简称金门。未央宫门名。金马门得名于汉武帝时期。《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旁有铜马, 故谓之金马门。”《三辅黄图》:“金马门,臣者署。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 立于署门, 因以为名。” 又《汉书·公孙宏传》如淳注:“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献之, 立马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金马门是名儒学者待诏之处。汉代学者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南捐之等人,都曾待诏于金马门。杨雄《解嘲文》中说:“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霍光曾受皇太后命,尽驱昌邑王群臣于金马门外。程大昌《雍录》认为金马门与玉堂殿、承明殿、黄门宦者署相近。今人刘庆柱《长安春秋》说:“现经考证金马门就是北宫门。”据清人毕沅《关中胜迹图志·汉长乐未央宫图》所绘,金马门位于未央前殿之北, 在承明庐与宦者署之间。 ☚ 敬法殿 鲁班门 ☛ 金马门即西汉都城长安未央宫北门鲁班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