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河上接新开河,下连永定新河。新开河、金钟河联合运用于分洪、航运及灌溉等。流经河北区、北辰区、东丽区。金钟河系明天顺二年(1458),人工开挖的河道。由塌河淀以东旧有河道、市区陈家沟引河及一些村间沟渠连接而成的一条减河,以后多次疏浚。清同治十三年(1874),李鸿章命淮军统领吴长庆将旧陈家沟引河再次挖成大河道,河底宽67米,河面宽133米,称新挑东河。东河也是金钟河上段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清光绪十九年(1893),新开河开挖后,市区段金钟河行洪作用降低,并逐渐替代了金钟河上段。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金钟河上口建闸,减少了金钟河水量。京山铁路修建时,在小树林处建金钟河铁桥1座,限制大型船只通行。并因大毕庄以西市区河段淤积,1932年成立金钟河疏浚委员会,在河口处建进水闸1座,修建排桩木桥1座。同时深挖河身,在河口打板桩,重修贾家大桥和锦衣卫桥。至1949年,金钟河已成为臭水沟。1951年开始治理,1953年将明渠改建成地下污水管道,填河铺路至王串场,正式称金钟路和金钟河大街。1958年,海河进行清浊分流工程,这段下水道和大毕庄以东明渠被建成北排污干道(北塘排污河)。1966年,在东丽区永和村建金钟河防潮闸,将金钟河自防潮闸以下截断,现只剩下孙庄子到金钟河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