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学研究金融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支。 金融统计一般是指对金融系统(主要是银行系统) 中货币运动的起点、去向、范围、分布、构成、规模、流通速度及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等进行的测度、计量、检查、分析和监督。它侧重于描述、计算和研究市场物价、通货、利息、资金、资产、金融机关及其业务、汇价和金银价格与数量、国际收支和国内外保险等。根据其性质、内容和统计范围上的差异,金融统计通常可分为国内金融统计和对外金融统计两个部分。 金融统计学以金融系统中货币运动的具体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的数量方面为研究范围,学科任务是从理论上探讨如何用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统计手段,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反映银行信贷计划、现金收支计划和外汇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国内外金融活动和变化趋势,检查国家信用和保险事业的发展程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价值上进行动态的综合平衡分析,为党政领导机关和国家有关部门掌握金融情况、编制计划和进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权威性的资料,并帮助银行搞好金融管理和日常的金融工作。 金融统计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金融统计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其意义的阐述,明确金融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统计方法的一般原则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主要联系和区别;(2)金融统计的分组体系和基本指标体系的建立,确定揭示金融活动的状态及内在联系的客观计量标准和计量尺度,为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3) 综合信贷统计,检查信贷资金来源与资金分配的实际数量、构成及变化情况,反映银行在计划期内接受存款、贷款、还款和货币发行业务等方面的情况,监督综合信贷计划的执行,并计算有关企事业单位存款、居民储蓄、贷款发放、贷款回收、信贷、资金运用和贷款经济效果等统计分析指标; (4) 银行现金收支统计,检查现金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现金收支渠道和流量的变化,反映现金回笼状况和收率、付率的波动状况,加强现金管理; (5)货币流通统计,研究现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流通速度和分布与构成,反映货币投放和回笼的规模大小和变化趋势,以及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6)国家信用和社会保险统计,研究国库券的发行和社会保险基金的形成和使用等; (7)国际收支统计,反映经常性的收支、资金往来收支和外汇储备增减情况,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检查和监督外汇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8)外汇业务统计,主要研究分析国家现汇外汇和国家记帐外汇的收、支、存及银行筹措的外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9)对外保险业务统计,反映保险基金的来源、构成、规模、使用方向和数量,计算保险金融、保险费、赔付金融和赔付率等指标;(10)现金收支平衡统计表、信贷收支平衡统计表和外汇收支平衡统计表的综合编制。 金融统计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与金融学、财政统计学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学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它们的内容各有侧重。社会主义金融统计学是一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的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新兴社会经济统计学科,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诸如:如何实现金融统计的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如何监督并促进金融活动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如何加强对外金融统计以适应我国的经济振兴的迫切需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