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金融大辞典︱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 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公开发行股票商业银行 (以下简称商业银行) 的信息披露行为,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商业银行编制年度报告时, 除应遵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 有关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的一般规定外, 还应遵循本规定的要求。 其中的财务报表附注部分还应遵循《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的要求。 第三条 商业银行应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前三年年末如下财务数据: 总负债、存款总额、 长期存款及同业拆入总额、贷款总额、各类贷款余额。 商业银行应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前三年年末及按月平均计算的下述年均财务指标: 资本充足率、贷款质量比例、存贷款比例、短期资产流动性比例、拆借资金比例、 中长期贷款比例、 国际商业借款比例、 利息回收率。 上述有关财务数据、 财务指标1999年以前 (含1999年) 的可按对贷款执行“一逾两呆”分类方法计算, 2000年的应按对贷款执行 “五级”分类方法计算。 商业银行应说明对有关财务数据、 财务指标前后期所采用的不同计算口径。 第四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在其报告中披露如下事项: (一) 所属分行各自的名称、地点、 职员数和资产规模以及支行、储蓄所数量及地区分布等基本情况; (二) 年末贷款的 “五级”分类情况, 各级贷款呆帐准备金的计提比例; (三) 年末列前十名的客户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 (四) 年末占贷款总额比例超过20% (含20%) 的贴息贷款的金额及其重要构成; (五) 重组贷款的年末余额及其中逾期部分金额; (六) 本年主要贷款类别按月度计算的年均余额及年均贷款利率; (七) 年末所持金额重大的政府债券的有关情况, 包括面值、利率、到期日; (八) 本年应收利息与其他应收款坏帐准备的提取情况; (九) 本年主要存款类别按月度计算的年均余额及年均存款利率; (十) 不良资产的年末余额, 本年为解决不良资产已采取及拟采取的措施; (十一) 年末存在逾期未偿付债务的, 对其金额、 利率、存款人或拆人人、未按期偿付原因以及预计还款期等所作的说明; (十二) 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表外项目的年末余额及其重要情况; (十三) 前一报告期末所披露风险因素本年内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 以及本年末所存在的可能对其造成重大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及相应对策。 这些风险因素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市场利率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对风险因素能够作出定量分析的, 应进行定量分析; 不能作出定量分析的, 应进行定性描述。 以上各项以及呆帐、坏帐核销政策及程序与前一报告期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予以说明, 并解释其原因。 第五条 商业银行应聘请有商业银行审计经验的、具有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按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其依据中国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和制度编制的法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此外, 应增加审计内容, 聘请获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按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 对其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编制的补充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增加审计时需关注的内容包括: 损失准备的提取及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 重大表外项目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不同经营业务及经营区域的资产质量、获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法定财务报告与补充财务报告之间的主要差异。 年度报告正文中的财务资料应与法定财务报告一致, 补充财务报告应作为年度报告的附录披露。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作出说明。 商业银行还应委托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是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建议, 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随年度报告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 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指出以上三性存在严重缺陷的,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对此予以说明, 监事会应就董事会所作的说明明确表示意见, 并分别予以披露。 第七条 商业银行编制年度报告摘要时, 应包括上述第三条一第五条的主要内容。 对其中的财务指标, 可不必列出计算公式。 法定财务报告与补充财务报告之间存在重大差异的, 应在摘要中予以说明。 第八条 本规定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 金融大辞典︱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 金融大辞典︱商业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管理办法 ☛ 00013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