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石录后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后序

散文篇名。南宋李清照作。《金石录》为清照夫赵明诚所撰,著录所藏三代至唐末五代金石拓本二千种。此文则为清照流落南方后所写,追叙辛勤所积古书和金石古器在战乱中散失经过,回顾夫妇二人当年生活志趣和真挚爱情,以及清照后半生的不幸遭遇,并间接反映金人南侵时中原社会的动乱状况,具有珍贵史料价值。文章叙事生动,语言简练,回忆往事时的酸楚之情真切动人。

☚ 喜雨亭记   指南录后序 ☛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1)?赵侯德父所著书也(2)。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3),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4),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5),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6),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呜呼! 自王播、元载之祸(7),书画与胡椒无异; 长舆、元凯之病(8),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自建中辛巳,始归赵氏(9)。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10),丞相作吏部侍郎(11),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12)。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13),质衣取半千钱(14),步入相国寺(15),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16)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17),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18)。日就月将(19),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20),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21)。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22),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23),有人持徐熙《牡丹图》(24),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 留信宿(25),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后屏居乡里十年(26),仰取俯拾(27),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28)。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29)。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30),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31),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32),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33)。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34),不复向时之坦夷也(35)。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36)。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37)。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38),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39)

至靖康丙午岁(40),侯守淄川(41),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42),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43),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44),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45),连舻渡淮(46),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47),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48)

建炎戊申秋九月(49),侯起复知建康府(50)。己酉(51)春三月罢(52),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53)。夏五月至池阳(54),被旨知湖州(55),过阙上殿(56),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57),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58),奈何?”戟手遥应曰(59): “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60),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61),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62),病痁(63)。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64),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65)

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66),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67)。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68)。上江既不可往(69) ,又虏势叵测(70)。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71),遂往依之。到台(72),台守已遁,之剡,出睦(73),又弃衣被走黄岩(74),雇舟入海,奔行朝(75)。时驻跸章安(76),从御舟海道之温(77),又之越(78)。庚戌十二月(79),放散百官,遂之衢(80)。绍兴辛亥春三月(81),复赴越。壬子,又赴杭(82)。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83)。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84),或传亦有密论列者(85) 。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86) 。到越,已移幸四明(87) 。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88)。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89),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90),卜居土民钟氏舍(91),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92)。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牢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93)。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

今日忽开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94),装卷初就,芸签缥带(95),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96),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97),而墓木已拱(98)。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99),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 杨广江都倾覆(100),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101),不足以享此尤物耶(102)?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 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103),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104),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105),又胡足道(106)!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107),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108)

〔注释〕(1)金:古代铜器钟鼎等一类器物。石:石刻。(2)赵侯德父:赵明诚。侯:借古代官爵名称之。(3)三代:指夏、商、周。五季:五代,唐亡后的梁、唐、晋、汉、周。(4)甗(yan):一种炊具。青铜制或陶制,上下二层,上层蒸东西,下层煮东西。鬲(li):鼎的一类。匜(yi):舀酒、水的器具,形如瓢。尊:酒器。敦(dui):盛黍稷的器具,盖和器身均作半圆形,合成整圆球形。款识(zhi):器物上铸刻的文辞。(5)丰碑:大的刻有纪念文字的碑。碣:圆形的碑。显人:显贵。晦士:姓氏不见经传的人。(6)讹(e): 讹误。(7)王播: 系王涯之误,唐文宗时吏部尚书,死于甘露之变,著名收藏家。元载: 字公辅,唐代宗时贪官。(8)长舆: 和峤,晋惠帝时为太子太傅,拥巨财,却极吝啬,时人称为有“钱癖”。元凯: 杜预,晋朝军事家,曾为镇南大将军,以平吴功,封当阳侯。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他对晋武帝说: “臣有《左传》癖”。(9)建中: 即建中靖国,宋徽宗年号。建中辛巳: 公元1101年。归: 古称女子出嫁到夫家为归。(10)先君:李清照父亲李格非。(11)丞相:指赵明诚之父赵挺之。(12)太学:京都的学府。(13)朔:夏历每月初一日。望: 夏历每月十五日。谒告:请假。(14)质衣:典当衣服。(15)相国寺: 在开封城内,是北宋国都汴京的大寺,每月有五次庙会。市:这里作动词购买解。(16)葛天氏: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17)饭、衣: 这里作动词。练:粗绸。(18)古文: 指秦以前的文字。奇字:古文的别体字。(19)就:成就。将:进益。日就月将:语出《诗经·周颂·敬之》。(20)政府: 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馆阁:宋代以史馆、集贤院、昭文馆为三馆,又有秘阁、龙图阁等。(21)亡诗: 指《诗经》之外的佚诗。逸史:指正史之外的史书。鲁壁:孔子故居。汉朝鲁共王坏孔子壁得古文经书。汲冢: 汲郡(今河南省汲县西)的古墓。晋初汲郡民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出竹书纪年数十车,世称《汲冢书》。(22)浸: 渐。(23)崇宁: 宋徽宗年号。(24)徐熙:南唐画家,以画花果为最佳。(25)信宿: 隔了两夜。(26)屏居: 闭门闲居。(27)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语出《汉书·货殖传·鲁人丙氏传》。(28)连守两郡: 指赵明诚先后任莱州、淄州太守。铅椠(qian):这里指书籍。(29)率: 准则。(30)字画:这里指字的笔划。(31)归来堂:赵明诚夫妇在青州住宅中的书斋名。(32)簿:编号码,登记入簿。(33)请钥: 索取钥匙。关: 支领。关出: 检出。帙: 书套。(34)揩完:揩去污垢,使之完好。(35)坦夷: 心情舒畅。(36)憀栗(liao li):心情不安。(37)重(chong)肉: 两种以上的肉食。重采: 两种以上的色彩,(38)刓(wan): 削去。阙: 残阙处。(39)声色狗马: 吃喝玩乐之类。(40)靖康: 宋钦宗年号。靖康丙午: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41)淄川: 今山东省淄博市。(42)建炎: 宋高宗年号。建炎丁未: 建炎元年,即公元1127年。(43)长(zhang)物: 多余的物品。(44)监本:国子监刻的本子。亦称官本。(45)东海:宋东海郡,在今江苏省东海县。(46)舻:指大船。(47)故第: 故居。(48)煨(wei)烬: 灰烬。(49)建炎戊申:宋高宗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50)起复:指服丧期满被起用。(51)己酉: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52)罢:指罢官。(53)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卜居:选择住所。赣水上:江西省赣江流域。(54)池阳: 宋池州池阳郡,今安徽省贵池县。(55)被旨:受到皇帝的命令。湖州: 今浙江省湖州市。(56)过:经过。阙: 宫廷。上殿:朝见皇帝。(57)岸:露出。(58)缓急:这里专指紧急。(59)戟手:手指作戟形(古代的一种兵器)指点人。(60)辎重: 这里指行李。(61)宗器:宗庙的礼器物品。(62)行在:皇帝巡幸天下的临时住所。这里所说的“行在”,指建康(南京)。(63)痁(shan): 疟疾。(64)怛:悲痛。(65)分香卖履:指临死时对妻妾的眷念。典出《魏略》: “太祖(曹操)顾命曰: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组履卖也。’”(66)分遣六宫: 遣散妃嫔。指建炎三年七月隆祐太后率六宫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市)。(67)部: 部署。(68)岿然: 独立的样子。(69)上江:指安徽省一带。(70)叵测: 不可揣测。(71)选(hang): 李清照的弟弟李迒。敕局:宋代枢密院编修敕令的机构。删定官:敕局的官,主管编辑诏旨。(72)台: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73)剡(shan): 剡州,今浙江省嵊县西南。睦: 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74)黄岩: 今浙江省黄岩县。(75)行朝: 即前指的“行在” 。(76)驻跸:皇帝出巡,暂驻某地。章安:今浙江省临海县东南。(77)温: 今浙江省温州市。(78)越: 今浙江省绍兴市。(79)庚戌: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80)衢: 今浙江省衢县。(81)绍兴:宋高宗年号。绍兴辛亥: 绍兴元年,即公元1131年。(82)壬子: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杭: 今浙江省杭州市。(83)珉:石之似玉者。(84)颁金: 把玉壶送给金人。(85)密论列: 秘密向朝廷告发。(86)外廷: 外朝,皇帝在外听政的处所。(87)幸:皇帝所至叫做幸。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88)无虑:大约。(89)簏: 竹箱。(90)会稽: 今浙江省绍兴县。(91)土民: 本地人。(92)穴壁:在墙上挖洞。(93)吴说:宋代书法家。运使:转运使。(94)东莱:今山东省掖县。(95)芸签:香草芸做的书签。缥带:青白色的书带。(96)吏散:下班。(97)手泽,书写的字迹。(98)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长成合抱。(99)萧绎: 梁元帝。梁元帝承圣三年,西魏攻梁,兵临梁都江陵,梁元帝召救兵不至,乃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卷。(100)杨广:隋炀帝。唐人杜宝《大业幸江都记》载: “隋炀帝聚书至三十七万卷,皆焚于广陵” 。(101)菲薄: 命运不好。(102)尤物: 珍贵文物。(103)陆机:晋朝文学家、文论家。(104)蘧瑗(qu yuan): 春秋时卫国大夫。(105)亡: 失。人亡弓,人得之:典出《孔子家语·好生》。意谓自己的东西为他人所得也没有什么关系。(106)胡足道: 有什么值得说的。(107)区区:爱而不舍的样子。(108)绍兴二年: 公元1132年。玄黓(yi)岁: 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十干叫做“岁阳” ,十二支叫做“岁阴” 。玄黓年即壬年。绍兴二年为壬子年。壮月: 夏历八月。朔甲寅: 用天干地支记日,如果记到某月初一,就要在干支的下边加“朔”字。这里的“朔甲寅” 恐有脱误。易安室: 李清照的书斋名。

〔鉴赏〕李清照在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这两人,一个长于文学,一个喜欢金石,志趣相同,情投意合,收书考古,品画论诗,极一时倡随之乐。明诚守青、莱二州,政务清简,就和清照一起校勘、考订,仿照欧阳修《集古录》的体例,编撰了《金石录》三十卷。这部书著录自三代至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款识和碑碣文字,共二千种,跋尾五百零二篇。后代学者,于此评价很高,如清李慈铭即说: “赵氏援碑刻以正史传,考据精慎,远出《集古录》之上,于唐代事尤多订新旧唐两书之失。” 《越缦堂读书记》这部书原有赵明诚的自序,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李清照重阅及此,作了后序。一般说来,为书籍作序,多就书论书,谈与著作有关的事情; 李清照这篇后序则打破常规,讲《金石录》本身的不过寥寥数语。除去先叙《金石录》的卷数、作者及其取材的时代内容等等,称颂它“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为开宗明义应有的文字外,紧跟着文意一转,借古喻今,发出了慨叹: “呜呼! 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 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王涯、元载都是唐代的宰相,王涯喜藏书画,不免巧取豪夺; 元载揽权纳贿,贪货无厌。二人因故被杀,死后抄家,结局近似。王涯的书画,被人取去奁轴上的金玉,弃之于地;元载家里连胡椒也多到八百石。杜预曾说和峤有钱癖,自己有《左传》癖。李清照在这里用这四个人的典故,指出蓄书画与藏胡椒,聚敛招祸,本质并无不同; 爱金钱和爱《左传》,各有嗜好,一样沉迷陷溺,不能自拔。她把这些事视为一律,俱归于“惑” ,就为本文定下了一个基调: 即赵明诚和自己的搜购碑文书籍,亦出于“惑” ,虽属爱好,亦受其累; 下文对往事的回忆,就由此而引起、展开。

买书藏书,是本文的关键,由少至多,其乐不同。赵李虽同属宦族,并不富裕,最初只是在休假时,质衣得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自以为象太古葛天氏时人民那样愉快。其后不断寻求,“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遇到难见的珍本,就尽力抄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随着搜辑范围又加扩大,见着书画古器,“亦复脱衣市易” ,因为无力购买徐熙的《牡丹图》,“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作品这些叙述,看来琐屑异常,但却颇有情致,使李赵两个人的形象在读者面前,逐渐清晰起来。由于赵明诚有居乡十载的积蓄,加上连守两郡的俸禄,能够大量地买书,于是收藏日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勘书谈笑的景况:“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偏)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灯下校书赏画,已经是兴会淋漓; 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举杯大笑,茶倾怀中,更见出赵李夫妇倡随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活跃纸上,俨然一幅闺中行乐图! 在起书库、置布橱,兼储副本之后,书籍罗到几案,“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赵李二人,这时大概是踌躇满志的了。如果说本文上半是写欢愉之趣,那么此处已达到了高峰; 下文状离散之情,也就从风云变幻之中开始。

靖康元年丙午(1126),金兵攻破东京,恍如一声霹雳,惊醒美梦,于是赵李夫妇“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他们把书画等屡加删汰,载了十五车,“连舻渡淮”。次年四月,徽宗和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去,五月康王构即位于建康,改元建炎。十二月金人攻陷青州,赵明诚故宅所存十余间的书籍,先成灰烬,建炎三年赵明诚被任命知湖州,独自从池阳(今安徽贵池)赴建康,清照记云:“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这里写赵明诚神采奕奕,如在目前,但一问一答,都很短促,可见金兵逼近,人心惶惶的紧张情景。“与身俱存亡” ,语意似壮,而其实可悲! 在赵明诚病逝建康之后,李清照伶仃孤苦,茫无所之。这时南宋小朝廷,不思抗金御侮,一味退避求和。先是“分遣六宫” ,继又“放散百官” 。高宗由章安(宋时台州的镇名)到温州(今浙江温州),往越州(今浙江绍兴),又奔衢州(今浙江衢县),移四明 (今浙江宁波),到处逃窜,纲纪尽丧,已经完全不成体统。李清照到处流浪,不得安居,她把所谓“连舻渡淮” 之书,运到洪州(今江西南昌),由于金兵攻陷洪州而化为云烟; 病中搬入卧室的一小部分“岿然独存” 的典籍和因恐惧流言准备献给朝廷的铜器和写本书等,随着也大部散失; 剩下了五、七簏书画砚墨,不忍更置他所,常放卧榻之下,又在会稽(即浙江绍兴)被人穴壁窃走五簏; 至此,赵明诚旧藏的书籍文物,已经十去八九。可是作者对残存的几种平常的书,“犹复爱惜如护头目” ,连自己都不禁发出“何愚也耶” 的疑问。实际她这个“愚”劲,正是基于她和赵明诚有真挚的伉俪之情而产生的,因人及物,所以格外爱惜这点残书。联系上文对赵明诚由池阳赴建康时临别形象的刻画以及得知明诚冒暑致疾,立即想到他平日性急,病热必服寒药,于病不利,立即解舟而下,一日夜行三百里,赶往建康的叙述,可知李清照于赵明诚相爱极深,关心极切,真情流露,随处显现于字里行间。回忆生平,追怀往事,似乎就到此结束了,可是作者余情未断,感慨仍多。“今日忽开此书(指《金石录》),如见故人” ,脑中又闪出自己丈夫在莱州的一个生活片断: “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 过去的欢愉,只能增加今日的凄凉感,她终于忍不住伤心,发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 的叹息。因此要为《金石录》作后序,使读者了解此书和自己的心迹。睹物怀人,为作后序的枢纽; “得之艰而失之易” ,为自己藏书经历的概括; “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设问探询,回答自然是战乱所造成。随着又转作达观之语: “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这又以天地间一切事物的盈虚消长,更易无常的哲学来开导自己。我们知道李清照爱惜书籍,有如性命,对赵明诚的遗物,更是视同珍宝,曾千方百计地移转、保存,遇乱尽失,对她是个沉重的打击,伤心可想。她这样说,是真的已经想通,豁然开朗,平心释“惑”,不再为物累呢?还是无可奈何,故意宽慰自己呢?可能两者兼而有之,一再申明,似张似弛,更见其睹物怀人的深沉悲痛。文章最后说: “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以警戒的意思作结,与开头的“其惑一也”的“惑”字相照应。波澜迭起,愈转愈深。作者一刹那间思想情绪的变化,也正是自己认识逐渐深刻的过程。

总起来说,李清照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金石录后序》,既是她的自传,也是赵明诚的回忆录。由书籍之得失聚散,写人世之离合悲欢,感慨淋漓,文情跌宕,正如李慈铭所说: “叙致错综,笔墨疏秀,萧然出町畦之外。”他认为“宋以后闺阁之文,此为观止”(《越缦堂读书记》)是不算过誉的。实际这篇文章不仅以笔墨见长,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的内容决非《金石录》一书所能限,也非一家一姓之事所能限,而展示了较广泛的生活面。关系国家兴亡的青州之乱、靖康之耻等,其中都有所反映。我们可以说,它所表现的是一个时代,使我们由此看到由北宋末因统治者昏庸造成的积弱之势到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抗敌御侮的倾危之局。在那样黑暗动荡的环境中,一个好古的文人、多才的词客,想玩赏金石,纵情读书考古,根本是不可能的。《金石录后序》之所以值得重视,主要是它揭露了造成李清照那样夫死书亡的悲剧的根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至于行文之妙,李慈铭只云“笔墨疏秀” ,还未足以尽之,其迥异寻常,乃在文生于情,情见于文,真情贯乎全篇,故无意求工而文自工。我所谓一片冰心万古情,即指这种文情交挚的作品,没有古今的界限,到现在仍然足以感人!

字数:8939
刘叶秋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066-1075页.

《金石录》后序 赏析和解读 - 序跋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 丰碑、大碣, 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皆是正讹谬, 去取褒贬, 上足以合圣人之道, 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呜呼! 自王播、元载之祸, 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做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 步入相国寺, 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自谓葛天氏之民也(17)。后二年, 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穷遐方绝域, 尽天下书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20), 多有亡诗、逸史(21), 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22)。遂尽力传写, 浸觉有味, 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一市易。尝记崇宁间(23),有人持徐熙(24)《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 岂易得耶?留信宿, 计无所出而还之, 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25), 仰取俯拾(26),衣食有余,连守两郡(27), 竭其俸入以事铅椠(28)。每获一书, 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29)、鼎,亦摩玩舒卷(30),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以中否角胜负, 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 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 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 归来堂起书库大橱, 簿甲乙(31), 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32)。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 不复向时之坦夷也(33)。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34)。余性不耐, 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35),首无明珠、翡翠之饰, 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36)、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 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藉(37), 意会心谋, 目往神授, 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38),侯宁淄川, 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39),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40),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又去画之多幅者, 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乃去书之监本者(41), 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 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 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 已皆为灰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熟, 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 过阙上殿(42);遂驻家池阳, 独赴召。六月十三日, 始负担舍舟, 坐岸上, 葛衣岸巾(43),精神如虎, 目光烂烂射人, 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 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 “从众。必不得已, 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 独所谓宗器者(44), 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 勿忘也!”遂驰马去。途中奔驰, 冒大暑, 感疾,至行在(45),病痁。(46)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 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 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 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 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 遂不起, 取笔作诗, 绝笔而终, 殊无分香卖屦之意(47)

葬毕,科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 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 可待百客, 他长物称是(48)。余又大病,仅存喘息。时势日迫, 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 从卫在洪州(49),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 又散为云烟矣! 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50),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51), 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 岿然独存(52)

上江既不可往, 又虏势叵测(53), 有弟远, 任敕局删定官(54), 遂往依之。到台, 台守已遁。之剡出陆(55), 又弃衣被。走黄岩, 雇舟入海,奔行朝(56)。时驻跸(57)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 又之越。庚戌十二月(58),放散百官, 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59), 复赴越,壬子, 又赴杭。

先,侯疾亟时(60),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 其实珉也(61)。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62), 或传亦有密论列者(63)。余大惶怖, 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64)。到越, 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 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65)!惟有书画矾墨可五六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 手自开阖。

在会稽, 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得活,立重赏收赎。后二月,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资不远矣! 万计求之, 其余遂牢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史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 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 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

今日忽开此书,如见故人, 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 芸签缥带(66),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67),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68);杨广江都倾覆, 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69)。岂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70)?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 不肯留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71), 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72),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 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73), 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 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 易安室题(74)

(《李清照集》, 中华书局1962年版)

注释 ①右——以上。后序附于原书卷末,故云右。②赵侯德父——侯,唐宋时以州府地方长官比拟古代诸侯。德父(fu),赵明诚字。③三代——夏、商、周三朝。④五季——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⑤“钟、鼎”句——甗 (yan),古代陶制炊具。鬲(li),古代烹饪器。匜(yi),盛水的器具。敦(dui),青铜制食器。款识,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⑥丰碑、大碣——丰碑,大碑。碣,圆顶碑石。⑦晦士——生平事迹无从查考的人。⑧是正讹谬——订正错误。⑨“王播、元载之祸”二句——王播,疑当做王涯。《新唐书》载。王涯字广津,官至宰相兼领盐铁,为宦官仇士良所杀。“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至为人破垣,易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王播与王涯同时,官至丞相兼领盐铁,但不闻有藏书画事,也未遇祸。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新唐书》载,抄其家时“胡椒至八百石”。⑩“长舆、元凯之病”二句——和峤,字长舆,晋武帝时官至中书令。《晋书》“峤家产丰富,拟于王者。然性至吝,以是获讥于世。杜预以为峤有钱癖。”杜预,字元凯,西晋初年灭吴大将。著《春秋经传集解》, 自说有《左传》癖。(11)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农历辛巳年。(12)“先君”句——先君,指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古时称自己去世的父亲为先君。员外郎,尚书省各部分曹办事的官员,职位次于郎中。(13)“丞相”句——丞相,指赵明诚父亲赵挺之。他于徽宗四年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职位相当于丞相。吏部,六部之一。各部均置侍郎, 为部中副长官。(14)太学——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15)朔望谒告出——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谒告,谒见后告假回家。(16)相国寺——旧址在今河南开封市,北宋时为汴京著名的集市之处。(17)葛天氏之民也——葛天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比喻生活俭朴安定的远古时代。(18)饭蔬、衣綀——饭、衣,都是动词。綀,布类。指生活俭朴。(19)日就月将——语出《诗·周颂·敬之》, 日积月累。就,成。将,进。(20)馆阁——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宋代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天章阁等,号称馆阁。(21)亡诗、逸史——亡诗,《诗经》以外的逸诗。逸史,正史以外的史籍。(22)“鲁壁、汲冢”句——鲁壁,《汉书·艺文志》载: “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汲冢,《晋书·武帝纪》载成宁五年“汲郡人不準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藏于秘府。”(23)崇宁——宋徽宗年号。(24)徐熙——五代时南唐大画家,以画花鸟著称。(25)屏居——退职闲居。公元1107年赵挺之罢相,不久卒于京师。赵明诚夫妇曾长时期移居乡里。赵氏本诸城人,移居青州。(26)仰取俯拾——持家勤俭,动有收益。(27)连守两郡——赵明诚先后做过莱州、淄州知州。(28)铅椠——指校订工作。铅,指铅粉笔,用以修改误字。椠, 书写的木板。(29)彝——古代宗庙用的祭器。(30)舒卷——把字画展开。(31)簿甲乙——分别门类编订目录,贮藏图书。(32)关出——检出。卷帙,合数卷为一帙,指书本。帙,书套。(33)坦夷——平易,不在意。(34)憀栗——不安。(35)“食去重肉”二句——节省衣食费用。(36)刓缺——残缺。(37)枕籍——纵横堆积。(38)靖康丙午——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农历丙午年。(37)建炎丁未——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农历丁未年。(40)长(zhang)物——多余的东西。(41)监本——五代以来国子监所刻书曰监本,是当时通行的版本。(42)过阙上殿——上任之前,先去朝里见皇帝。阙,皇帝住的地方。(43)岸巾——戴头巾露额。显露曰岸。(44)宗器——古代宗庙的祭器和乐器。(45)行在——皇帝出行所在之地,此指建康。(46)病痁——痁(dian),疟疾。(47)分香卖屦——语出曹操《遗令》,谓不以身后事为念。(48)他长物称是——其余应用的器物也相当于此数。(49)从卫——担任侍从、警卫之职。(50)《世说》、《盐铁论》——《世说》指《世说新语》。《盐铁论》,汉桓宽著。(51)鼐(nai)——大鼎。十数事, 十余件。(52)岿然独存——岿然,高峻独立貌。此取“独存”义。(53)叵测——不可测度。(54)敕局删定官——敕局即编敕令所,属枢密院,掌管编辑诏旨、设置提举、详定官与删定官等,选派职事官兼充。(55)之剡出陆——之,动词,到嵊县。出陆,由台州出海有水陆两路。(56)行朝——即行在。(57)驻跸——皇帝出行,沿述暂住,曰驻跸。(58)庚戌——宋高宗建炎四年,农历庚戌年。(59)绍兴辛亥——宋高宗绍兴元年,农历辛亥年。(60)疾亟——病危。(61)珉——似玉的美石。(62)颁金——寄顿金银财物。颁,分与。(63)密论列——向朝廷秘密检举。论列,列陈。(64)外廷——朝廷迁流在外,婉称外廷。(65)无虑——大略。(66)芸签缥带——芸草作的书签,淡青色的带子。(67)墓木已拱——语出《左传》,坟墓上的树木已可两手合抱,谓人死已久。(68)“萧绎”句——萧绎,字世诚,梁武帝第七子,后为梁元帝,魏军破江陵,被杀。《南史·梁元帝纪》载萧绎“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69)“杨广”句——隋炀帝杨广于义宁二年在江都为宇文化及所杀。唐杜宝《大业幸江都记》载:“隋炀帝聚书至三十七卷,皆焚于广陵。”(70)尤物——珍异之物。(71)少陆机作赋之二年——指十八岁。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72)过蘧瑗知非之两岁——指五十二岁。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大夫。《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73)人亡弓,人得之——语出《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 ‘止。楚王失弓,楚得之, 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不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74)“绍兴二年”句——洪迈《容斋随笔》认为本文为绍兴四年(1134)所作。玄黓, 《尔雅·释天》:“太岁在壬曰玄黓。”绍兴二年为壬子年。壮月,八月。易安室,作者书房名。

赏析 赵明诚(1081—1129),宋代诸城人,字德父,历官知湖州军州事。好金石图书,仿照欧阳修《集古录》编成《金石录》一书,著录所藏三代至隋、唐五代金石拓本二千种,为目录十卷,辨证二十卷,跋五百零二篇。

一般说来,为书籍作序,往往就书论书,但李清照这篇序文谈到《金石录》很少,只是讲述了书的卷数、取材的时代内容,称赞它“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而下面笔锋一转,“书画与胡椒无异”、“钱癖与传癖何殊”, “名虽不同,其惑一也”,就为整篇文章找到了主线。

赵、李二人都是官宦子弟,但家境清贫,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收集钟鼎款识、赏玩书画,都必须花费大量的金钱。出于对收藏事业的执着和痴迷,平日质衣、饭蔬、衣綀,多方传写, “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饶是如此,面对着众多价值不菲的珍品仍有许多的遗憾和惆怅。在山东老家闲居时,虽然生活清苦,仍拿出收入的大部分继续从事收藏工作。对收集到的书籍、金石文物,小心翼翼、爱如性命地保存。作者“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但觉得“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由于有了居乡十载的收入和赵明诚两守两郡的薪俸,二人可以有较多的钱用来收藏,再加上全身心地投入, 日积月累,蔚为大观。

平静地生活了10年之后,时局变幻惊醒了一场好梦。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11月攻陷汴京,二人载书十五车南渡,但其他十余屋收藏都化成了灰烬。第二年,北宋灭亡,他们隐居绝俗的生活一去不返。这是他们收藏的第一次大损失,以后厄运又接二连三地到来。赵明诚于1129年死于赴建康途中。李清照开始了后半生独自飘泊的生活,随身携带的珍贵典籍,又经战火、官吏和窃贼的掠夺所剩无几,但“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历经沧桑而痴心不改。买书藏书是全文的关键, 由少至多,虽然记事不论巨细,却颇具情致;由多变少,又写得沉痛、怅婉。这个经历是由一个“惑”字来贯穿的。脱衣质物是惑,以为“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是惑,辗转流浪途中仍“手自开阖”是惑, “爱惜如护头目”同样也是惑。由“惑”而生累,最典型的是赵赴建康上任,临行前嘱咐妻子的话: “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离乱之世人人身危, “以万物为刍狗”,夫妇二人仍执守着这一份信念,可谓痴到了极点。

收藏占去了李清照二人生命的大部分,浓缩了他们全部的情感。叙述这一段经历,也就是叙说自己的感情历程。李清照18岁嫁到赵家,志同道合,伉俪情深。青州故里的10年时光是二人最快乐的日子,共同校勘,指摘疵病,归来相对品茗,角逐胜负。夫唱妇随,雅趣融融,美满的生活达到了顶峰。紧接而来的是丧夫之痛和流离之苦,更惨痛的是收藏的日益丧失。绍兴二年,李清照已经52岁,飘泊在杭州,孑然一身,无依无助。她深情地怀念着去世的丈夫。打开赵明诚亲自编定的《金石录》,想起二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年月和自己流落江湖的苦楚。这部浸透了两个人的心血,也凝结着真挚爱情的《金石录》同他们艰难曲折的生活道路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这篇扣人心弦的回忆录式的后序。娓娓道来,令人心驰神往,掩卷凄然。有快乐的回忆,也有痛苦的思念;有生离的伤感,也有死别的沉哀,又显示出南渡前后兵荒马乱、国破家亡的时代面貌。所以后人评论说:“叙致错综,笔墨疏秀,萧然出畦町之外”,“谓宋以后闺阁之文,此为观止”。

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后序》

宋李清照撰。作于绍兴二年(1132)。文章记叙了《金石录》编撰的由来和作者夫妇早年的生活、志趣以及辛勤积聚的金石书画在大变乱中散失的经过。通过悼念死去的丈夫,追思旧物,从侧面反映了在宋、金连年战争中,人民的颠沛流离和珍贵文物的巨大损失。作者不为一般为书籍作序多就书论书的常规所囿,而由书籍之得失聚散,写人世之悲欢离合,从而反映了一个时代,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文章既是自传,也是赵明诚的回忆录,见出作者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全篇感慨淋漓,文情跌宕,叙致错综,笔墨疏秀,曲折周详。文生于情,情见于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片真情,有无意求工而文自工之妙。

☚ 答李推官书   梦华录序 ☛
000068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