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石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石录》

 书名。宋赵明诚撰。三十卷。收录了其收藏的金石拓本二千种。包括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夏、商、周到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铭文款识、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并逐件鉴别考订,前十卷以时代先后编成目录,每目下分别注明了年月及撰书人姓名。后二十卷为辨证,共跋尾五百零二篇。是当时所见金石文字的集大成者。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原来的奇器珍玩变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为而后清代的汉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保证。
 现存有宋龙舒郡斋初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金石录》

宋赵明诚编撰。30卷。该书版本较多,初刻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而后则有焦竑从秘府钞出本, 文嘉从宋刻影印本, 顺治四年 (1647年) 谢世箕刻本、雅雨堂丛书本等。常见的有1934年商务印书馆 《四部丛刊续编》 本, 文物出版社1982年10月根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朱氏刊本出版重刻本,中华书局1985年根据南宋刻本出版影印本。有作者自序和李清照后序。 该书辑录了所藏三代彝器及汉、 唐以后的石刻。 前10卷以时代顺序著录历代金石铭刻文字目2000种,没有图象铭文,每题下都注明了时间和撰书人名。 后20卷为辨证, 对2000种中的502种作了题跋。其中 “中刑义”、“李证”、“义兴茶舍”、“般舟和尚” 四碑未列入目录中。 该书是北宋以前传世的钟鼎碑版铭文的集录和考订专著。 材料宏伟, 考订精审, 为研究古代金石文字的重要参考书。 编订时也偶有疏忽, 许多资料未能补入书中。

金石录

金石录

金石学著作。三十卷。北宋赵明诚著。赵明诚(1081—1129),字德父、德夫、德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少为太学生,历官至知湖州军州事。与妻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平生酷爱金石书画,曾尽力收集资料,共同校订整理。赵明诚在著撰《金石录》期间,历仕南北,中经靖康之乱,与清照两地睽隔,流离坎坷,家藏古物奇器及书画碑文渐次丧失,但著述之志未衰。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石录》已初具规模,明诚不幸罹疾身亡,清照寓居临安,化了两年时间对遗稿作最后的笔削整理,才得完成。
《金石录》体例仿照欧阳修的《集古录》。著录所藏金石拓本共二千种。上起三代,下迄隋唐五代。前十卷为铜器铭文和石刻的目录,共二十条。第一条到第十七条为铜器铭文,第十八条到二十条,是先秦至北宋的一千九百余种石刻的目录。较《集古录》的五百余种要多好几倍。编排以时间顺序为标准。每一目下注明碑文的撰写和书写人的姓名,以及立石的年月。后二十卷为辨证古器物、碑刻所撰,共计跋尾五百零二篇,汇集了作者多年研究的看法和心得。其价值和成就在于补正前贤的阙失,对成书于北宋中叶的《先秦古器图》、《考古图》和《集古录》的错误,包括年月、铭文内容,都一一作了考辨。尤其对欧阳修的《集古录》补正为最大。不仅如此,且“以器物碑铭验证前史”,考订典籍的讹舛之处。由于“史牒出於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所以历代史书有关人物的岁月、地理、官爵、世系等,其十有三四与金石相抵牾。此书则予以订正。同时,还录存了不少重要的不见于史书的重要史料。主要有历代碑铭墓志所载人物的生平、履历、氏族世系,以及宋以前存世的古籍的摘引。
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金石录》已有刻本行世,书末附有李清照《后序》。到明代已很少见。清人所知的宋刊本只有残存的十卷本。清顺治年间济南谢世箕刻本、乾隆年间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本,都以明抄本为底本。1950年在南京发现三十卷宋刊本,行款版式与残存的十卷本全同,被认为即宋龙舒郡斋初刊本,为目前最好的本子。今藏北京博物馆。

☚ 宣和博古图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
金石录

金石录

(宋)赵明诚撰。30卷。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前10卷为目录,按照时代顺序编排,每一目下注年月和撰书人名; 后20卷为辨证,共跋尾502篇。

☚ 金石索   金石萃编 ☛

金石录

宋代金石学著作。赵明诚著。成于宣和末年。全书三十卷。著录所藏金石拓本1900余种。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碑刻目录和研究著作之一。1950年发现宋龙舒郡斋初刊本全帙,现藏北京图书馆。

金石录

三十卷。宋赵明诚撰。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德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省)人,著名金石学家。北宋徽宗初年,为太学生,醉心于收藏金石铭刻。以门荫入仕,更加尽力传写未见之书,不惜“脱衣市易”以购求名人书画、三代奇器,历鸿胪少卿。大观二年 (1108),与妻李清照归青州(今山东益都)故第,屏居乡里十余年,竭其俸禄搜求字画、器物。每得一书,夫妻二人共同校勘,整理签题;得书画铭鼎,则共相品评,指摘疵病。宣和年间,先后出守莱州、淄州。经夫妻二十余年的辛勤搜寻藏储,仅青州故第所藏书册实物,就占用房屋十余间。金兵南下,毁于战火,尽为灰烬。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知建康府。明年,被旨知湖州,未赴即病卒,犹有书二万卷、金石铭刻二千卷。此二千卷金石铭刻包括“上自三代,下讫五季,鼎、钟、甗、鬲、盘、匜、尊、爵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金石录后序》)。赵明诚于公务之余,每日校勘二卷,题跋一卷。二千卷中,有题跋者五百二卷,“是正讹谬,去取褒贬”,著为该书,今三十卷。其前十卷为目录,依时代著录此二千卷金石铭刻,于篇目下注其年月及撰人。后二十卷,即为有题跋的五百零二篇辩证文字,每卷卷首各列细目。全书体例,依欧阳修《集古录》。欧阳修著录“毛伯敦铭”,照录原文外,附释文二段。赵明诚避免重复,则对“毛伯敦铭”另写一段辩证文字。赵明诚生前所写书序,明其著录该书之旨:一以三代而下金石铭刻侵蚀损坏,亟需记录传世;二以史书记载往往抵牾,亟需用金石文字加以校正。赵明诚故去数年后,李清照追忆成书经过,“愍悼旧物之不存,乃作后序”,时在高宗绍兴四年(1134)(《容斋四笔》卷五)。《金石录》三十卷,最初锓版于南宋龙舒郡库,未收李清照后序。明代以后,转相抄录,出现不同本子。清代流传者,明焦竑自秘府抄出本、文嘉自宋刻影抄本、昆山叶氏本、闽中徐氏本、济南谢氏重刻本等。另有何焯、丁敬、天一阁惠氏、红豆山房诸校本。《四库全书》所采,为扬州刻本。民国年间,又有缪荃孙附札记、碑目本,张元济作校勘记本。

金石录

金石录

见“赵明诚”。

☚ 舍利宝塔   金石例 ☛

《金石录》jin shi lu

Record of Gold and Stone→李清照 (Li Qingzhao)

金石录

书名。共三十卷。宋赵明诚撰。金石学专书。著录上古至五代的金石文字。仿欧阳修《集古录》为例,编排成帙,援碑刻以正史传,考据精慎,对新、旧《唐书》多有订正。该书宋有刻本,明后抄本流传甚多。解放后发现宋龙舒郡斋刻本全帙卷,现藏北京图书馆。

金石录

书名。三十卷。宋赵明诚撰。是书以作者所藏上古彝器及汉、唐以来石刻,仿欧阳修《集古录》体例编成,绍兴中由其妻李清照表上于朝。前十卷,依时代为次序,著录器物皆注年月及撰书人姓名,后二十卷为辨证,共有跋尾五百零二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