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瓶梅中的山东方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瓶梅中的山东方言 金瓶梅中的山东方言《金瓶梅》的作者虽未有定论,但书中有大量明代山东方言现象是为人公认的。语音方面如:无平、卷舌之分(如“只”多写作“自”,“使”写作“死”。今鲁西南济宁、滕县、枣庄一带卷舌归平舌);“国”、“鬼”谐音(“韩道国”谐“韩捣鬼”,与今老年人同);“唱儿”、“匠儿”与“架儿”押韵(与今鲁西北同)。词汇方面的山东方言更是俯拾即是,如:俺(我)、达达(爸爸)、火家(伙计),羔子(小孩儿、年轻人)、虫蚁(小鸟)、扁食(饺子)、角儿(包子)、杌儿(凳子)、营生儿(事儿、活儿)、雌牙(露牙)、卷骂(骂)、摸量(想、考虑)、家去(回家去)、浪(轻佻、下流)、多咱(什么时候)、好生(好好地)、好心做了驴肝肺(不识好人心、好心不得好报)等。语法方面如有形容词后缀“的慌”:困的慌(很困);有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来”:说你等着我洗澡来?这些现象为确定《金瓶梅》的作者提供了有力的左证。当然书中(特别是在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里)也有一些吴方言现象,如“人”、“生”押韵,“何”、“胡”相混,有“望”(看)、“面”(脸)等词,但这些现象可能是吴人刻印、补写时加进去的。 ☚ 金乡方言 肥城方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