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熙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熙宗1119—1149金朝皇帝。即完颜亶。名合剌。1135—1149年在位。天会十三年(1135年)太宗死,合剌即位,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宗翰、宗干等人手中。在宗翰等人支持下,对金朝政治制度作重大改革:废勃极烈制,采用汉制;废刘豫伪齐;设御史台,加强相权;建都城,定礼仪。天眷后又进一步全部采用汉官制度;将金都会宁府建号上京,原来之辽上京改称临潢府;创女真小字;改变原来的猛安、谋克制,将大批女真人迁入中原。改革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但其又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在位期间实际处在贵族的纷争之中,无力控制政局,后又大肆诛杀。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帝位为完颜亮所篡夺,他被杀。 金熙宗1119—1150金朝皇帝。名完颜亶,女真原名合剌。金太祖长孙,宗峻(金徽宗)长子。天会十年(1132年),被立为谙班勃极烈。十三年一月,太宗死,即皇帝位。接受汉文化较深,立志改革女真旧俗,铲除统治集团内部的守旧势力。以“以相位易兵柄”的办法,削夺宗翰的兵权。杀宗翰的心腹尚书右丞高庆裔、山西转运使刘思。十五年,废齐国,降封刘豫为蜀王。许以陕西、河南地归宋。天眷元年(1138年),废除勃极烈制,从中央到地方都改行辽、宋的汉官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令猛安谋克南迁,实行“计口授地”,又创设“屯田军”制。营建都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建号上京。二年正月,在掌握军政大权的挞懒主持下,与宋达成和议。三年五月,命宗弼领兵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撤离喝领兵攻陕西。宋将纷纷投降。河南、陕西各地,一月之间,均为金军所占。宗弼在进攻淮南中失利。皇统元年(1141年),下诏伐宋,宗弼率军渡淮河,克庐州(今安徽合肥),请伐江南。十月,宋遣使到金营求和。十一月,和议达成。宋金划定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京西唐、邓二州,陕西商、秦二州之半予金;宋向金称臣,贡纳银、绢如旧(即宋绍兴十一年的和议)。双方确定统治领域。宗弼死后,朝廷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纷争愈演愈烈。熙宗无力控制政局,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亮执掌军权,策划宫廷政变。九年十二月九日夜,岐王完颜亮与左丞相秉德、左丞驸马唐括辩、大理卿乌带等闯入寝殿,熙宗被刺杀。在位十五年,庙号熙宗、谥号孝成皇帝。 金熙宗1119—1149即完颜亶。金朝皇帝。女真族。本名合刺。太祖孙。1135—1149年在位。即位后, 在完颜宗翰、完颜宗干等支持下,对金朝政治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废勃极烈制,官制从汉制, 统一金朝内地和汉地的官制。中央设置三师。废除刘豫齐国。天眷元年(1138)颁布新官制、“换官”和“勋封食邑”的制度。加强相权,设御史台,建都城(上京会宁府), 定礼仪。同年又创制女真小字。三年发动侵宋战争失利。皇统五年(1145)行“屯田军”制, 将大批女真人迁入中原, 加速女真内部生产关系向封建制度过渡。在贵族纷争中, 肆杀皇后、大臣等,朝中贵族大臣人人自危,陷于一片恐惧之中。九年完颜亮(海陵王)等发动政变,熙宗被杀。 金熙宗 金熙宗1119—1149即完颜亶,本名合剌。是太祖阿骨打孙,父名宗峻,为太祖第二子。母为蒲察氏。《金史》载: 完颜亶幼而聪达,贯综径业,喜文辞威仪,早有大成之量。即位前,他常随诸叔伯父南征中原,受中原文化影响,能诗赋,熟悉中原文化典籍,女真习俗渐去,故一些女真旧臣说他宛然一汉户少年子。即位后,为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废除“勃极烈”制 (氏族残余的贵族会议制),采宋、辽旧制,颁行新官制。建立军事制、户籍制、赋税制; 颁行女真小字,扩大科学规模; 禁止买卖贫民为奴。废伪齐政权,特设行台尚书省,统治汴京地区。一般地区仍依宋、辽旧制,设路、府、州、县四级。各路设兵马都总管,统领军兵。军事首领兼管政事,保存了女真军政一体的传统。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此同时,曾多次派宗弼 (兀术) 率军侵宋。皇统元年 (1141) 与南宋签订和议。在位后期,朝中贵族纷争,相互残杀,宗磐、希尹等先后被害,权归宗弼。宗弼死后,太祖子宗敏、太宗子宗本与盈歌子勗、宗幹子亮 (海陵王) 相互倾轧,逐亮出朝,又杀裴满后及贵族、妃嫔多人,人怀危惧。皇统九年十二月,熙宗被完颜亮杀于寝所。在位十五年。葬思陵。 ☚ 金太宗 金海陵王 ☛ 金熙宗见“完颜亶”(1147页)。 金熙宗1119—1149即完颜亶。金朝皇帝。1135—1149年在位。本名合刺,金太祖阿骨打孙。在位期间,废伪齐,在开封设行台尚书省,并于皇统元年与宋议和,两国划淮为界,从而为巩固金在北方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晚年酗酒妄杀。皇统九年(1149)为完颜亮所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