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哀宗亡国自缢
金哀宗完颜守绪,金宣宗完颜珣第三子,称三大王,元光二年 (1223) 冬即位,史称 “守绪性宽和,少而嗜书,长而博学”,“才藻富赡,好为文章”。他即位时金皇朝正濒灭亡之秋,他努力更新政治,“劝农薄赋,黜陟有条” ( 《大金国志》卷26),改变对蒙古汗国的策略,任用抗蒙有力的将士,停止与南宋的战争,又与大夏国议和,以集中军力与蒙古军作战。但此时金国内部斗争仍在继续,将士恃功跋扈,不听节制,官僚间相互倾轧。完颜守绪在政治斗争的左右下,很难有效地组织军事抵抗。蒙古军迅速南下,先后攻破汴京、归德,兵锋直指守绪退守的蔡州。天兴三年(1234)正月蒙军与毁盟的宋军合攻蔡州城,城内金军和吏民顽强抵抗。城破前夕,完颜守绪见局势无法挽回,决意殉国,将皇位传给东西总帅完颜承麟之后,自缢于幽兰轩。奉御绎山随即奉诏纵火焚轩,“火方炽,子城陷”,绎山被俘,请求准许他收拾哀宗遗骸安葬,得到蒙军主帅允准,“绎山乃入,掇其余烬,裹以弊衾,瘗于汝水之傍”。(同上) 金后主完颜承麟说: “先帝在位十年,勤俭宽仁,图复旧业,有志不就,可哀也巳,吾欲谥之曰哀,何如?” (同上) 于是谥为哀宗,后有人认为哀字不能尽表其意,取《左传》 中 “国君死社稷之义”,改谥为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