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和 金和1818—1885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太平军攻克南京,曾设法作清军内应。写有不少敌视太平天国的诗。部分作品反映鸦片战争、揭露清朝官吏和军队的腐朽残暴。其诗不循唐宋,随心所欲,多用散文体、说话体、日记体,以表现古人未到之境、未辟之意。五七古放纵恣肆,尤有独创性。曾自评其诗:“所作虽不纯乎纯,要之语语皆天真。时人不能为,乃谓非古文。”《癸酉七月得庆子元讣诗以哭之》)有《秋蟪吟馆诗钞》。 ☚ 蒋春霖 程蕙英 ☛ 金和 金和见“蒋敦复”条 ☚ 金一 金采 ☛ 金和 金和1818—1885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父早卒,母为吴敬梓堂侄孙女,由母督教成人。少有才名,性狂放,为文不拘守八股程式,故仅为增生,终生未得仕进。鸦片战争时,曾亲历英军围城,目睹清官兵腐败诸状。文宗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与妻弟张继庚同谋作清军内应,并潜逃出城至清营请兵,未遂。后流寓江、淮间,充馆师、佐吏以谋生。咸丰十年,游幕广州。太平天国失败后,于穆宗同治六年(1867)返归金陵,益落拓。唐景星在上海办招商局,知其才,招之,自是留沪上有年。一生历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战乱,“兵刃死亡,非徒闻见而已,盖身亲之”(谭献《来雲阁诗序》),诗中纪事诸作,多嘲骂、讥斥公卿大吏及清军在英军面前畏怯求和,而对百姓肆意掠杀之残暴。其《断指生歌》、《兰陵女儿行》、《烈女行纪黄婉梨事》等甚且同情平民对清军暴行之反抗,亦有许多咒骂太平军的诗及刻画世态、自嘲落拓之作。为诗有意于“更从古人前,混沌辟新意”,往往以文为诗。讽刺之笔,受《儒林外史》影响,尖刻而稍嫌直露。陈衍称“其古体极乎以文为诗之能事,而一种沉痛惨淡阴黑气象,又过乎少陵、子尹”(《近代诗钞》)。梁启超称其“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秋蟪吟馆诗钞序》),并以之与黄遵宪并举为“晚清两大家”,“是中国文学革命的先驱”,以为金、黄的“两部诗集是中国有诗以来一种大解放”(《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胡先骕则谓:“金氏之诗,才气横溢,言词犀利,诚有过人之长,惟太欠剪裁,不中法度,且骨格凡猥,口吻轻薄,殊缺诗人之高致。”(《评金亚匏〈秋蟪吟馆诗〉》)。有《秋蟪吟馆诗集》六卷、《来雲阁词钞》一卷、《来雲阁文钞》一卷。生平事迹见束允泰《金文学小传》。 ☚ 江湜 洪仁玕 ☛ 金和 金和1818—1885清代诗人、辞赋家。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长期为幕僚,光绪(1875—1908)初年应聘入上海招商局。思想通侻,予西方文化多有汲取。为人狂放,纵情诗酒,早岁以能文著称。其诗虽常为世人归入宋诗派,但不囿唐宋诗风影响,强调真实、自然,力主创新。其诗文以反映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最多,沉痛惨淡,悲哀深切。著有《来云阁诗稿》。后人重刊全集,诗集改名为《秋蟪吟馆诗钞》,另有《来云阁词钞》(附《文钞》)。辞赋以抒情见胜,《赋海大观》收录其律赋多篇,其中《灯船赋》略仿钟惺《秦淮灯船》,而自出新意,寓情于物,不乏佳趣。 ☚ 易顺豫 金式玉 ☛ 金和清道光十七年(1837)以副都统衔任叶尔羌帮办大臣。旋授参赞大臣。奏报有关屯田、民户、口粮等事项。次年因事被革职。 金和 161 金和1818—1885近代诗人。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清贡生。早年读书江宁惜阴书院,以能文著名,然屡试不中。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潜逃出城,此后以坐馆、入幕为生,曾应聘入上海招商局。他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史事均有反映,有“诗史”之称。其诗长于叙事,工于白描和对话,并以诗作日记、作策论,有以文为诗的特点。还善作讽刺诗,能生动地在诗作中刻画人物形象。与黄遵宪并称,有“晚清两大家”之誉。著有《秋蟪吟馆诗钞》、《来云阁词钞》。 ☚ 蒋春霖 张裕钊 ☛ 金和1818~1885Jin Hemodern poet. Works: Poetry Manuscripts of Coming Cloud Pavilion,etc. 金和1818—1885清诗人。字弓叔,号亚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诸生。太平军克南京后,阴谋作清军内应。其诗多仇视太平天国之作。少量诗篇讽刺清政府对外屈辱和揭露清军腐败与残暴。其诗语言自然,有散文化倾向。有《秋蟪吟馆诗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