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列昂节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列昂节夫 【生卒】:1903—1979 【介绍】: 苏联心理学家。 192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同年进入国立莫斯科大学心理研究所。三十年代初,他领导了哈尔科夫师范学院心理教研室的一个小组专门研究活动的动机问题,研究人的活动的结构与发生问题。三十年代末期,他从活动观出发,开始著手研究心理反映的起源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于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和他的同事们组织了一个专门医院,从事伤员四肢运动机能恢复问题的研究。战后他回到了研究岗位,从事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工作。 他在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了儿童心理学部,领导研究学前与学龄儿童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动因与规律性等问题。1956年起他兼任了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66年他创建了莫斯科大学心理系并担任系主任。 在他的倡议下,列宁格勒、基辅、梯比里斯都相继创办了心理系。他还建立并领导了莫斯科大学有关知觉的大型实验室,并创办了《莫斯科大学心理学报》。 列昂节夫主要著作有《记忆的发展》(1931)、《受伤后运动的恢复》(1945,与查包罗塞兹合著)、《心理发展概论》(1947)、《心理的发展问题》(1959)(这本书在1963年获得了列宁奖金,在苏联重版了三次)以及《活动、意识与个性》(1975)等。 列昂节夫是维果茨基的学生。 最初他与鲁利亚一起研究激情,不久便同维果茨基一起,三人共同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的起源的理论。同时,他们在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研究随意记忆、随意注意等问题。 列昂节夫继承和发展了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与鲁利娅、加里培林等人一起建立了苏联的最大的心理学派。特别是他的活动学说、意识学说和个性的心理特点的学说,在苏联心理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把活动定义为:被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社会职能的各种动作的总和。概括起来,他的活动论有四个基本特点: 一、人的一切内部活动都来源于外部活动。 二、外部活动的作用——人的心理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但它并不象镜子一样,这是由于有了活动使主体和客体互相转化。活动在主客体转化中起了中介的桥梁作用。 三、心理学既要研究内部活动(如思维活动、记忆活动……等)也要研究外部活动。内部活动是在外部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他认为,要想科学地研究心理,只研究脑、感觉器官、研究外界对象作用的物理特点是不够的,必须研究活动。 四、内外活动的相关关系:外部活动先于内部活动,内部活动起源于外部活动。 内部活动乃是外部活动的内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