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交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交钞

 交钞是金的主要货币。金人是先行交钞,后铸钱币。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设交钞库,发行交钞,与辽宋钱并用。分大小钞各五等(即一、二、三、五、十贯及一、二、三、五、七百文)。交钞的形制,大体上是四周有花纹,栏内分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小,下面部分大。上部中央是金额,右边是字料,左边是字号。字料外边有篆书“伪造交钞者斩”,字号外边有篆书的告捕赏格。花栏下部为发行机关地区、赏格、年月日以及各级负责人的押印等。在花栏的上面和左右还有文字,上端有金额。右边有注明每张的工墨钱以及纳旧换新的手续费。左边则有各地“合同”的斜印,这是准许流通的区域。金钞开始发行时以7年为限,期满了以旧换新。它先后换了5期,到了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为无限期流通。这就使纸币的地位愈加巩固。但后来,军费开支过于庞大,以致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尽管一再更换新钞,并先后改名为宝券、通宝、宝泉、珍货、重宝、宝会等等,但币值越换越小,信用也越换越低。最后使经济落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金元 > 金交鈔
金交鈔  jīnjiāochāo

金代初期發行的交鈔及後來各種名目紙幣的總稱。紙幣是金朝的主要貨幣,先行交鈔,并沿用遼、宋舊錢,後鑄銀、銅幣。海陵王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初印交鈔,以七年爲界,到期以舊换新,後改爲無限期流通。其形制倣自宋代“交子”與“錢引”。《金史·食貨志三》:“海陵庶人貞元二年遷都之後,户部尚書蔡松年復鈔引法,遂製交鈔,與錢並用……印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又“交鈔之制,外爲欄,作花紋,其上衡書貫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號’。料號外,篆書曰‘僞造交鈔者斬,告捕者賞錢三百貫’。料號衡闌下曰‘中都交鈔庫,準尚書户部符,承都堂劄付,户部覆點勘,令史姓名押字。’”後因通貨膨脹,屢更紙幣名稱。宣宗貞祐三年(公元1215年),發行貞祐寳券。五年(公元1217年)改稱貞祐通寳。興定五年(公元1221年),發行興定寳泉。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五月,發行綾質元光珍貨抵銀鈔。哀宗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十月,發行天興寳會。翌年,金亡。《金史·食貨志一》:“其間,易交鈔爲寳券,寳券未久,更作通寳,準銀并用。通寳未久,復作寳泉。寳泉未久,織綾印鈔,名曰珍貨。珍貨未久,復作寳會,迄無定制,而金祚訖矣。”參閱《續文獻通考·錢幣二》。

金交钞

金交钞

中国金代发行的一种纸币。金建国初期用辽、宋旧钱,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仿宋交子成法,开始发行,与辽、宋铜钱并行。分大钞、小钞两类。大钞称贯,小钞称文。大钞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种;小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种。定七年为限,到期换发新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废七年限制,不再分界,永久流通。形制的四周有花栏,票面有金额、发行机关、 日期、告捕偿格、准许流通地区以及纳旧换新的手续费等。元太宗八年(1236年)亦曾发行交钞。

☚ 会子   古代宝钞 ☛
000002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