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量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匹、卷、乘、只。
 量词不能单独使用,常和数词结合,组成数词短语,文言文中常省略量词。

量词liàngcí

〈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个”、“匹”、“块”、“口”、“次”、“回”等。

量词

❶又称单位词、助名词、副名词、辅名词、数位词。 指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如 “个”、“条”、“斤”、“次”、“吨公里”等。语法特点是: (a)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分, 要同数词或指示代词构成数量短语或指量短语作句子成分。 如 “来了一个人”、 “那本书找到了”等。 (b)有的可以重叠,表示 “每一”的意思。 如 “个个” 是 “每一个” 的意思, “件件” 是“每一件”的意思。根据语法功能,量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根据本身的结构, 量词可分为单纯量词和复合量词两类。
❷相当于现今所说的数词和某些表示事物数量的形容词。 金兆梓 《国文法之研究》术语。 指点词的一种。 指用来表示事物数量的词。 如“两山”、 “多金” 中的 “两”和 “多”是表示 “山”和“金” 的数量的, 所以是量词。 参见 “指点词”。
❸大体相当于现今所说的一部分副词。 高名凯 《汉语语法论》: “量词是表量的意义的语法成分。” 如 “皆、 各、最、 更、 渐、 颇”等。 量词可分为率词、 比词和渐词。

量词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物量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的词,如:“尺”、“亩”、“个”、“只”、“群”、“封”。动量词是表示动作的单位的词,如:“次”、“回”、“趟”、“遍”。复合量词是两类量词组合,表示更复杂的量关系的一种量词,如:“人次”、“架次”、“秒立方米”、“吨公里”。使用量词要遵守语言的习惯。量词都不单独作句子成分,只有在和数词组合成数量词组之后才能作句子成分,如:“三斤大米”、“跑了三趟”。

☚ 数词   副词 ☛

数词←→量词shù cí ← → liàng cí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例】 数词还有一个重要的语法特点,就是能够单独或者和名词组合直接充当句子的谓语,不必借助于“是”或其他动词。例如:你今年才十五,我可已经二十啦。(胡附: 《数词和量词》) 有一些量词结合面相当宽(如:个),还有一些量词在使用上有一定特色,都在正文中单列条目说明。(胡附:《数词和量词》)

量词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包括两类:
❶物量词,也叫“名量词”,表示事物单位。其中有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如“尺”“寸”“升”“斗”“斛”“斤”“镒”等;有表示天然单位的,如“亩”“匹”“根”“株”“乘”“枚”“个”等。
❷动量词,表示动作单位。如“番”“回”“阵”“场”“遭”等。量词一般是由名词变来的,所以有些词在数词后是量词,独立使用时是名词。如《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和“瓢”是量词。《水经注·江水》:“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箪”是名词。“瓢”是剖开葫芦做成的器皿,如张说《咏瓢》:“美酒酌悬瓢。”
量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有时量词单独作句子成分,应看做是省略了数词“一”。如《战国策·燕策》:“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尺”是“一尺”,“寸”是“一寸”。数词“一”被省略了。

☚ 数词   数量词 ☛

量词

实词的一种。亦称“单位词”、“副名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个”、“只”、“遍”、“通”等。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量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可与数词构成数量结构,修饰名词或动词,在句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如杜甫《赠花卿》: “人间能得几回闻。”“几回”修饰动词“闻”,作状语。又可以同指示代词结合,构成指量结构。如《汉书·东方朔传》“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的“此二篇”。还可以以重叠的形式表示遍指。如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句中的“粒粒”。

量词

量词

❶也称 “单位词”“助名词”“副名词”“数位词”“别词”。指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其语法特点是: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分,总是附着在数词或指示代词后边,如 “三个”“五次”“这只”“那个”等;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 的意思,如 “个个” 即“每一个”“件件’即“每一件”。关于量词的名称和归类,汉语语法学界历来存在分歧: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看到量词的存在是汉语的特点,但受纳氏文法的束缚,只把量词作为名词的一个小类加以论述,认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下,用来作计数的事物之单位”。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里把量词归入“指名词”一类,称其为“单位指称”或“单位词”;在《语法学习》里则作为名词的一个小类,称“副名词”;晚年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认为“从句法功能看,量词比方位词更有理由独立成为一类”。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称其为“单位名词”;陆志韦称其为“助名词”;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则称之为“数位词” (物量)和 “次数词” (动量),“因为它们的作用在于辅助说明事物的单位或单位的特点”;陈望道《文法简论》称之为“单位词”,并列为点词 (数词和指示代词) 的附类。朱德熙《语法讲义》认为 “量词是能够放在数词后头的黏着词”; 并按功能分之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准量词、临时量词、动量词等七类。张静《汉语语法问题》则认为量词几乎不能单用,必须与数词结合,结合后称“数量词”。一般语法著作根据作用,把量词分为三类:
❶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边计量的,如: “一斤鱼” “一尺布”“一点好处”等,有人称之为度量衡词。
❷专用在名词前边,表示事物之量的,如: “三个人”“两件衣服”“一匹马”等,有人称之为物量词或名量词。
❸经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之量的,如:“看一遍”“跑一趟”等,有人称之为动量词。根据结构,可把量词分为单纯量词(如上举例)和复合量词(如“架次”“人次”“吨公里”“秒公方”“千米小时”等)两类。
❷指用来表示事物数量的词,包括现今一般所谓数词、数量短语和某些表示事物的量的形容词。刘复《中国文法通论》认为,“三”“许多”“半个”等等,“其作用在于指明事物之量,我们可以把他归作一类,叫作量词”。
❸指表示范围和程度的副词。高名凯《汉语语法论》: “量词表示量的范畴”,“是表示量的意义的语法成分”。分为三种:
❶ 率词,即说明百分率的数目的,如 “皆”“各”“尽”等;
❷ 比词,即表示程度的,如 ‘最”“更”等;
❸渐词,即说明量度在变化历程中之深浅,如“渐”“颇”等。近年来,马庆株发表了《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等专论,从语义、语法范畴的角度对量词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诸如基量词、序量词、范围量词等。分见各条。

☚ 量度区别词   量词重叠 ☛

人或生物量/物量/事情、行动量/个体物量/某种形状物的量/某种事物的量/集合体量

☚ 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人或生物量 ☛

词(名~;动~;代~;连~;叹~;量~;副~;宾~;助~;介~;单~) 辞
词和句子:词句
词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根
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根词
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词缀
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前缀
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后缀
词的后缀:语尾
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词素
加在词后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词尾
几个词的组合:词组(固定~) 仂语 短语
固定不可分开的词组:熟语
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
词在词组里和句子里的前后次序:词序
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语序
一种语言所有的词:词汇 语汇
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生词
表示数目的词:数词

另见:字 词语

☚ 词   辞藻 ☛
量词

量词tiangci

刻划论域中某个客体或泛指任意一个客体的词语.谓词刻划客体的性质或客体间关系时,常涉及到客体所在范围,即客体的取值范围. 这个取值范围称为论域或个体域.
设个体域X是某班学生. “X中每个人都是优秀生”与“X中有人是优秀生”,显然描述的是不同的事实.
若涉及到个体域中所有客体,用全称量词来表示,符号 “ ”表示全称量词. “x”读作 “任一x”或“对每个x”; “xP (x)”表示 “对每个x, P (x)真”.
若只涉及个体域中某些客体,用存在量词来表示,符号为 “∃ ”. “∃x”读作 “存在x”或 “有x”. “∃xP (x)”表示 “存在x,P (x)真”或 “至少有一个x,P (x) 真”.
例如, x= {x1, x2, …, xn), 则 “ xP (x)”与P (x1) ∧ P (x2) ∧…∧P (xn).意义相同; 而 “∃ xP (x)”与

P (x1) ∨P (x2) ∨…∨P (xn)

意义相同.
由谓词符号,量词符号,个体变元,命题联接词组成的合式公式叫做谓词公式,研究谓词公式的逻辑叫谓词逻辑. 谓词逻辑公式的等价变换叫谓词演算.
☚ 谓调   关系 ☛

量词

量词liangci

语法学术语。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个”、“对”、“尺”、“杯”、“年”)和动量词(“次”、“回”、“场”、“趟”)两类。量词常用在数词后面,组成数量短语(一般也称数量词),充当主语、定语。如:“ 一米是三尺。”(主语)“一棵树”(定语)。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可做主语、定语,表示“多”或“每一”的意思。如:“条条大道通北京”。(定语)“个个争当模范”。(主语)数词与物量词组合为数量短语,能重叠,重叠后可作状语,表示依次、轮番进行的意思。如:“一口一口地吃”,“五个五个地进”。数词与动量词组合的数量短语,一般作补语。如:“绕三圈”、“走一趟”。数量短语有时与名词组合,位置在名词后,表示数量。如:“母子二人”。数量短语可以活用,它们在一定的语境中,不表示约数,概数,也不表示原来的确切义,而表示“多”、“极多”等。如:“老和尚的百纳衣”。
在现代汉语里,习惯上不同的事物要求不同的量词。如:“一部字典”、“一面国旗”。不同的动作行为要求不同的量词。如:“看一眼(遍、行、次)”、“打一下”。汉语的量词除计数外,同时具有修饰形容的作用,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和形态。如对月亮的描写可以有:“一轮金黄的圆月”、“一弯新月”、“一钩残月”,三个量词勾画出不同时间月亮的形状,形象鲜明。恰当地使用量词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量词在古汉语中(甲骨文中已有量词)有少量出现。如:“具十朋”、“鬯三卣”(甲骨文)、“禾三百廛”(《诗经·伐檀》)、“羊万头(《史记·货殖传》)、“鞭杖百余下”(《三国志·蜀书·先主纪》)。上古汉语里极少用量词,大都是数词与名词、动词直接组合。大量使用量词是在南北朝时,而动量词则是这一时期新兴的词类,以后越用越活。如:“你听这琴三弄。”(《元杂剧·张生煮海》)“家里住着一间草屋,一厦(间)披子。”(《儒林外史》三)。汉语的量词极其丰富,搭配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与约定俗成。量词之多,也表现出汉语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量词也不断发展,而且愈发展愈精细。

☚ 数词   代词 ☛
量词

量词liangci

也称“单位词”、“助名词”、“副名词”等。指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其语法特点是:
❶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分,总是附着在数词或指示代词后边,如“三个、五次、这只、那个”等;
❷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如“个个”即“每一个”。一般可以分为两小类:a.物量词。表示人和物的计算单位。物量词包括:度量衡词,如“寸、尺、丈、里、公里、米、升、斗、石、斤、两、克、千克、吨、分、亩、顷、秒、刻、点、元、角、分”等;个体量词,如“个、位、只、盏、件、幅、根、把、条、片、层、棵、句、艘、架、首、枚”等;集体量词,如“双、对、副、堆、批、组、班、群、串、列、行、排、打”等;不定量量词,如“点(点儿)、些”等;借用名词的,如“头、尾、口、壶、盆、桶、台、幕”等;借用动词的,如“挑(一挑水)、捆(一捆柴)”等。b.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动量词包括:专用的动量词,如“次、回、趟、遍、番、下、阵、顿、遭、轮”等;借用一般名词的,如“手(露一手)、脚(踢两脚)、口(吃一口)、刀(砍三刀)”等;借用时间名词的,如“天(等了十天)、小时、年”等。以上物量词和动量词是单纯量词,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如“架次(表示飞机出动的架数和活动次数的乘积的总和)、秒立方米(计算水流量的单位。以河流为例,在河床某一截面一秒钟内流过多少立方米水)”等。

☚ 数词   代词 ☛
量词

量词Liangci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量词可分两类:
❶表示物量,包括个体量词,如“只”“个”“件”等;集合量词,如“对”“副”“群”等;不定量词,如“点” “些”等;度量衡量词,如“尺”“斤”“亩”等;借用量词,如“瓶”、“担”“身”等。
❷表示动量,包括一般量词,如“次”“遍”“阵”等;复合量词,如“人次”“场次”“架次”等;借用量词,如“声”“车”“句”等。量词的功能是:
❶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常同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简称数量词,如“一只”“一座”“一次”。
❷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或“每一”的意思,可作主语、定语、状语,如“句句是实话”“条条大道”“回回买东西”。
❸数量短语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依次、轮番进行的意思,可作状语,如“一遍一遍地读”“一个一个地询问”。
❹数量短语修饰名词时,在名词或数量短语复杂的情况下,放在名词后边,如“父子两个”“房屋一百多间”。
❺数量短语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也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如“一个人”“第一次参加”“跑三趟”“一本卖三块钱”“今天18号”“他买了两件”。

☚ 数词   代词 ☛

量词

原子命题的构成成分之一,表示个体变项的量。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量词

见“语言文字学”中的“量词”。


量词

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种。前者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位、个、斤、匹、双),后者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趟)。常同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一条河,一把拉住,读一遍)。单音节量词大多可以重叠(个个,件件,趟趟),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的意思。

量词

量词

指命题中表示数量的逻辑词。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全称量词相当于自然语言里的“一切”,“所有”,“凡”等,用符号“∀x”(或Ⅱx)表示,读作“对所有的x,……”。存在量词相当于自然语言里的“有的”,“有些”,“至少有一”等,用符号“∃x”(或Σx)表示,读作“存在x,……”。例如,设F或Ⅱx表示,读作“对所有的x,……”。存在量词相当于自然语言里的“有的”,“有些”,“至少有一”等,用符号“∃x”(或Σx)表示,读作“存在x,……”。例如,设F(x)表示x是偶数,则∀xF(x)表示“对所有的x, x是偶数”,∃ xF(x)表示“存在x, x是偶数”。从数学情况可知,∀xF(x)是一个假命题,∃xF(x)是一个真命题。在谓词表达式中,凡是受量词所约束的变项,则称为约束变项。例如,∀xF(x)→G(y)中x就是约束变项,它受全称量词所制约。在谓词表达式中凡不受量词约束的变项,则称为自由变项,在上例中y就是自由变项,它不受任何量词所制约。凡含有自由变项的表达式,称之为命题形式,因为它的真假尚未确定。当用特定的值对自由变项作代入后,就得到一个真假已确定的命题。量词在一个谓词表达式中有一个约束范围,称为量词的辖域。在量词的辖域里,一切和量词后的变项相同的变项都被此量词所约束。如量词后有括号,则括号内的公式为此量词的辖域。如量词后无括号,则量词后最短的公式为此量词的辖域。例如,在∀x(F(x) ∧G(x))中,(F(x)∧G(x))是∀x的辖域;在∃xF(x)∧P中,F(x)是∃x的辖域。

☚ 谓词逻辑   谓词表达式 ☛

量词

quantifi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