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重阳立教十五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是金代全真教著作。重阳是王喆的号,该文为王重阳创立全真教的始初作。收入 《道藏》正一部。
 王重阳 (1112—1170),金代咸阳 (今属陕西省)人。本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立教后又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金熙宗天眷 (1138—1140) 中,中武举甲科。传说遇吕洞宾于甘河镇(地在今陕西户县),于是开全真教之仙源。大定元年(1161),焚旧舍,在南时村自掘墓穴而居,号“活死人墓”。后往昆嵛山(地在今山东牟平县东南)行教,马钰、孙不二夫妇师事之,为筑 “全真”庵,其徒遂号曰全真道士。大定八一九年(1168—1169),创立 “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劝其徒习诵 《道德清净经》、《般若心经》、《孝经》,立教本意在于“苟全性命于乱世”,遂制立全真道士出家制度。门弟子有北七真,即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除本文外,门弟子又辑其诗文为《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元世祖至元六年 (1269) 追封号曰 “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3年 (1310) 改封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该文凡15论,每论数十字或百余字不等。第1论住庵,说出家住庵使身有依倚,可以心安神和。第2论云游,说游历之道有两种,当以访师寻道为正归。第3论学书,说学书 “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以为可养心性、精神智。第4论合药,以为学道当通医术,活人之性命,以助修道功德,不能贪图财货。第5论盖造,认为 “露宿野眠,触犯日月”,但作雕梁峻宇,又 “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所以上士不为,要须茅庵草舍,用以遮形,余则为“虚劳”。第6论合道伴,喻道人合伴为疾病相扶、要择人而后合伴,又说有“三合三不合”。第7论打坐,称打坐不是形体端然,瞑目合眼,而是在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之间,能心如泰山,没有丝毫动静思念扰心。第8论降心,说无丝毫念想的定心不可降,随境生心的乱心则当剪除,此谓降心。第9论炼性,谓炼性如调琴弦,不可太紧,也不能太松,“得中”方可。第10论匹配五气,讲修内之事。第11论混性命,说性命犹神与气,借《阴阳符经》“禽之制在气”说明性与命的关系。第12论圣道,认为入圣道在苦志积功德。第13论超三界,称“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有即超无色界”。第14论养身之法,讲养不空不有的“法身”。第15论离凡尘,谓离凡尘是心地离而不是身形离,说 “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是不达道理也。”
 该文是王重阳为 “警门中有志之人”而作,叙明立教根趣,是全真教的纲领性文件。

重阳立教十五论

道教书名。金道士王重阳著。1卷。阐发全真道立教之宗旨、组织及养身炼性之方法。其中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等十五事,故称“十五论”。内容近佛教,与传统道教的长生不死、白日飞升等思想不同。书中融合道、释、儒三家思想,提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命是修行之本”;倡导“心如泰山,不动不摇”的清修;不尚箓,不事黄白之术。收入《道藏》第989册。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

道教著作。简称《立教十五论》,金·王重阳撰,一卷。书分《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练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十五篇,皆言简意赅,而包摄全真教旨、教制、内丹大道与功法等,为全真教立教之纲宗、学道之指南。大旨谓道伴须择明心、有慧、有志之人,相与修学,并云游访道,参究性命;读诵道书当穷其本意,不贵记多念广;修炼以调心打坐为入手,以性命混合为要诀。所谓打坐,“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令心湛然不动,冥冥杳杳,无内无外,无丝毫念想,并匹配五气聚于中宫,使三元攒于顶上,神气混合而结大丹。所谓养身,乃养法身,而非肉身。所谓超离凡世,乃心离而非身离。“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身寄于尘世,而心超出三界,有如莲之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是谓得道。载 《道藏》第九百八十九册。

☚ 重阳全真集   重阳教化集 ☛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

道教典籍。作者一说是金代著名道士王重阳,一说是王重阳之弟子据其语录编纂而成。王重阳(1113—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威德。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早年为儒生,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据传于四十八岁时在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抵山东,先后在文登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等,收马钰等七人为徒,并题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所居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因而得名。王重阳即全真道之创始人。
《重阳立教十五论》概述了王重阳创教的基本思想,其论十五题,可分为三类:一、论述全真道士日常修习之准则,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和打坐等。出家者要“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入真道矣”。云游者要“参寻性命,求问妙玄”,访寻明师,“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学书者要“采意以合心”,“收之入心”,“穷书之本意”。合药者要“活人之性命”。盖造者不能“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合伴者要“择高明者”。打坐者要“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二、论述全真道内丹修炼理论,包括降心、炼性、匹配五气和混性命等。降心要“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炼性要“紧慢得中”,“刚锡得中”。匹配五气要“聚于中宫”,“攒于顶上”。混性命就是神气相混,“性命是修行之根本”。三、论述全真道修真成仙的理论,包括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和离凡世等。入圣道者要“苦志多年,积功累行”。超三界者即可“神居仙圣之乡”。养身之法要“养之多则功多,养少则功少”。离凡世者则提出“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重阳立教十五论》的思想要义,同汉魏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重视外丹、长生成仙的神仙思想颇不相同。此书奠定了全真道的教义、内修和组织系统的基础,因此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全真道的重要典籍。
明《道藏》的“正一部”收有《重阳立教十五论》一卷。

☚ 阴骘文   甘水仙源录 ☛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chongyang lijiao shiwulun

宗教著述。一作《立教十五论》。阐述全真道宗旨、组织及修炼方法准则的论著。一卷,凡十五目。金王喆(重阳)撰。约成书于金世宗(1161~1189)时期。全书概述了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教的基本思想,共论15题目,大致规定了全真道的宗旨、性质及其修持内容。15论目依次为: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末谓言15论者,以“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是书有两种版本:一是明《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楹帙;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第989册。不注撰者姓名,此中缺第十一论。二为《重刊道藏辑要》本,收入胃集第二册,目曰《立教十五论》,题“重阳真人王喆著”。关于作者有二说,多以为王喆著,一说为其弟子依据所说语录编纂而成。

☚ 科技兴咸纲要   重阳全真集 ☛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

道教书名。1卷。金王重阳著。论述全真道立教之宗旨、组织及养身炼性的方法。包括住庵、盖造、合道伴、合药、学书、降心、炼性、云游、打坐、混性命、圣道、匹配五气、超三界、离凡世和养身之法等15事。

☚ 重阳教化集   郗超 ☛

《重阳立教十五论》chong yang li jiao shi wu lun

Fifteen Discourses on the Teachings Set Forth by Chongyang→王重阳 (Wang Chongya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