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军队领导班子建设,特别重视军队党委的集体领导
加强军队领导班子建设是从对军队领导班子的调整开始的。在1975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中就针对领导班子软懒散的问题,提出要解决领导班子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工作才顺利进行。基本做法是:
(1) “在调配领导班子时,那些参与‘四人帮’ 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人,……那些风派、溜派以及搞 ‘地震’ 的人,那些错误严重而又态度很坏的人,那些有问题没有查清的人,也不能让他们进领导班子。”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4页)领导班子要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选干部、配班子,“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 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 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 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5页)年轻化的领导班子,对军队建设有特殊意义,年轻人精力充沛,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战争知识。
(2) 培养和选好领导班子的接班人,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从军队方面说,培养接班人,关系到军队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大局。必须打破论资排辈的旧框框,大胆破格提拔年轻优秀干部。这是老干部的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是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也是对党性的一次严重经验。“干部年轻化,要当作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目标,……选拔一些政治上好又比较年轻的干部,把他们一步步地提升上来。……老的一下丢手不行。老的要结合中、青。”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0—411页)
(3) 干部 “四化” 是军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标准和任务,是选择干部的德才兼备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干部 “四化” 的关系是红与专的关系,又红又专,红是绝对不能丢的。专不等于红,但红一定要专,不专,不懂,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红。
(4) 现行的一些组织制度和一些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多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要来个大转变,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同时在军队领导班子建设中,要加强军队党委的集中领导。邓小平指出: “我们是党委领导,党委本身又有集中,又有民主,是委员会啐,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重要的事情党委要好好讨论。”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3页)要树立政治机关的威信,推动部队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军队党委的集体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军队历来置于党的领导下,采取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军队党委的集体领导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也有利于团结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