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Lǐ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盖县,陕西之韩城,山西之太原及吕梁、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本理氏(以官为氏),春秋改焉。晋有里克,鲁有里革,郑有里析。后居相城者,又为相里氏。” 里lǐ❶古時居民聚居的地方。張衡《西京賦》:“廛里端直,甍宇齊平。”引申爲居住。班固《幽通賦》:“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張衡《西京賦》:“秦里其朔,寔爲咸陽。” ❷長度名。班彪《北征賦》:“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 里 里语尾助词,哩、啊。晁端礼《金盏子》(断魂凝睇):“屈指。重算归期,知他是何时见去里。”张先《八宝妆》(锦屏罗幌初睡起):“这浅情薄幸,千山万水,也须来里。” ☚ 足 里许 ☛ 里 是秦代基本的、最小的行政单位。十里为一亭。 里 里lǐ(1)时。柳永《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1—24)张才翁《雨中花》:“别离万里,飘蓬无定,谁念会合难凭。相聚里、休辞金盏,酒浅还深。”(1—213) (2)语助词,相当于不表疑问的“呢”“哩”。杨无咎《柳梢青》:“晓来起看芳丛,只怕里、危梢欲压,折向胆瓶,移归芸阁,休薰金鸭。”(2—1206)张先《八宝装》:“此时无限伤春意,凭谁诉、厌厌地。这浅情薄幸,千山万水,也须来里。”(1—61) ☚ 礼数 里许 ☛ 里 里lǐ❶古代二十五家组成的基层居民组织。《郑风·将仲子》一章:“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毛《传》:“里,二十五家为里。”马瑞辰《通释》:“《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 ❷长度单位。《小雅·六月》二章:“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大雅·召旻》七章:“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辟,开辟。蹙,收缩。孔《疏》:“日辟日蹙,甚言之耳,不得一日之间便有百里之校。”校,jiào,差。 ❸邑,都邑。《大雅·韩侯》四章:“韩侯迎止,于蹶之里。”毛《传》:“蹶父,卿士也。里,邑也。”郑《笺》:“于蹶之里,蹶父之里。” ❹忧病。《小雅·十月之交》八章:“悠悠我里,亦孔之痗。”毛《传》:“悠悠,忧也。里,病也。”痗,病也。”《韩诗》“里”作“㾖”。 一说:里,居也。郑《笺》:“悠悠乎我居今之世,亦甚困病。”《大雅·云汉》七章:“瞻卬昊天,云如何里。”郑《笺》:“里,忧也。王愁闷于不雨,但仰天曰,当如我之何?”陆德明《经典释文》: “《尔雅》作‘悝’。”《尔雅·释诂》:“悝,忧也。” ❺里外之里,夹衣之里层。《邶风·丝衣》一章:“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说文》:“里,衣内也。” ❻通“理”。肌理、肌肤。《小雅·小弁》三章:“不属于毛,不罹于里。”郑《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今我独不得父皮肤之气乎?独不处母之胞胎乎?何曾无恩于我,我生所值之辰,安所在乎?”王引之 《经传释词》:“里,读 ‘理’,谓腠理也。毛在外,理在内,相对为文。”腠,còu。腠理,肌肉的纹理,泛指肌肉。 ☚ 园 牡 ☛ 里读音l·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良士切,上,止韵。 ❶与“外”相反。内部;里面。 ❷长度单位,合公制五百米。 ❸里弄;民户居处。 ❹姓。 上一条: 李 下一条: 裏 里〔 li〕 1.goud nhangs:屋~ nhangs bloud. 2.hnant: ~地。 ad hnant goud. 里边 〔li bian〕 goud nhangs;nhangs ndub。 里间 〔li jian〕 ghob tangtgoud nhangs 里手 〔li shou〕 ghob jangs. 里子 〔li·zi〕 lit zit: 被~。beub lit zit. 里裏、裡ㄌㄧˇ;ㄌㄧˋlǐ; lì二2682①名畜力车的左部或向左。北京官话。北京〖li214〗。车把势都坐在~手儿‖大车望~一闪道儿。②名家里:屋里。闽语。广东汕头〖lai35〗。③名上(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吴语。浙江苍南金乡〖li〗。我们路~碰着‖脸~瘤生起。④动进。⑴吴语。浙江金华岩下〖li113-11〗。~来‖~去。⑵闽语。福建福州。《福州歌谣》:「奴是平胶嫂,仈样生的好。欲做小生意。~城卖蜜枣,」⑤动缠。西南官话。四川。于飞《巴歌》:「你的女儿到我家,头也不会梳,脚也不会~,」⑥量些。吴语。浙江温州:一~纸。⑦代这。⑴吴语。江苏常熟:~门。⑵赣语。江西宜春〖li53〗。~种。江西新余〖li21〗。⑧助了。⑴吴语。浙江嘉兴:伊快来~。《山歌》:「爷来~,娘来~。」⑵赣语。江西宜春〖li°〗。吃~饭‖到学堂里去~。⑶客话。广东五华〖li21〗。天晴~‖饭熟~。⑨助呢;吗。闽语。福建南部〖li51 文〗〖le°白〗。伊底时要来~‖你共我写一张批~!‖你不相信~?‖伊还未答复~?⑩助放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地」。⑴吴语。上海〖li23〗。白白~‖勿防伊冷生~拿我朝后一推,几乎跌了一交。《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家嫂有些妆乔,好好~请他出门,定然不肯。」《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只听潘寿儿说一句,便写一句,轻轻~把个死罪认在身上。」⑵客话。广东五华〖li55〗。快快~走‖轻轻~唱。⑪词后缀,放在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之后,表示性状的减弱。客话。广东五华〖li55〗。红红~‖冷冷~。⑫词后缀。放在物品名词之后,相当于「子」「儿」。⑴赣语。江西永修〖li°〗。桌~‖裤~。⑵客话。广东五华:刀~刀子‖细人~小孩儿。   里li古代居民组织单位。《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昭王有疾,百姓~买牛而家为王祷。”(家:各家。祷:祈祷。) 里〈隐〉清代浙江杭州旧衣铺指数目五。参“大、土、田、東、里、春、軒、書、藉”。见清·翟灏《通俗编·识余》。 里;里边lǐ lǐ·biɑn【同】 都是名词;都可以指在处所、时间、范围等一定界限以内;有时两个词可以换用,例如:“抽屉里(里边)有钢笔和信封”。 【异】 “里”缺乏独立性,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分,常常依附在其他名词性词语之后,构成方位短语,一起充当句子成分。此外,可儿化,表示衣物的内层的意思,例如:“衣服里儿”;“里边”没有这个意思。除作名词外,还可用作量词,表示一种市制长度单位,例如:“学校到街上有1里路”;“里边”没有量词用法。[例]毛泽东《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孙中山在绝望~,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里边”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单纯。只有名词用法。[例]我站在车厢~,泪眼望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反义】 里—外 外面 外边 外头 外部/ 里边—外边 里裏 ❹- ❻*裡 ❹- ❻lǐ❶许多人家集中居住的地方 △ ~弄|~巷。 ❷家乡 △ 故~|乡~。 ❸市制长度计量单位,1市里等于500米。 ❹衣、被等的内层;纺织品的反面(跟“表”相对) △ 被~|衬~。 ❺表示在一定的处所、时间、范围、方向之内 △ 家~|假期~|心~有数|往好~想。 ❻附在“这”“那”等词后面,表示地方。 ❼姓。 【注意】 ❺ ❻的“里”读轻声。 里lǐ
里裏裡 ❺— ❽❶长度单位,市里:~程丨~程碑!千~驹丨千~迢迢丨一日千~丨一泻千~丨赤地千~丨尺幅千~丨鹏程万~丨如堕五~雾中丨千~之行,始于足下丨千~之堤,溃于蚁穴丨失之毫厘,谬(miu)以千~丨千~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❷家乡:旋(xuan)~丨返~丨故~丨梓(zi)~。 ❸街坊:里弄︱邻~︱闾(lu)~。 ❹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❺衣服或被褥的内层:衬~︱被~。 ❻里边;里边的:~弦︱~屋︱~间︱~带。 ❼里面;内部:手~︱城~︱~应(ying)外合︱笑~藏刀︱表~如一︱字~行(hang)间︱由表及~。 ❽指处所或时间:这~︱那~︱哪~︱夜~。 ○叽~咕(gu)噜(lu)(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听不懂)︱叽~呱︱(gua)啦(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嘀(di)~嘟(du)噜(lu)(形容说话很快,别人听不清)︱劈~啦(pa)啦(象声词)︱妖~妖气(装束奇特)︱怪~怪气(奇特,跟一般的不同)︱毛~毛躁(不沉着,不细心)︱土~土气(不时髦)︱下~巴人(春秋时楚国的通俗民间歌曲。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 里lǐ❶ 衣服、被子等不露在外边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里子│被里儿│分清里儿面儿。 ❷ 里边,内侧:里屋│往里走。 ❸ 居住的地方,家乡:故里。 ❹ 邻居:邻里│里弄。 ❺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机关里│文件里│在三天里。 ❻ 用在“这”、“那”、“哪”后边,表示地点。 ❼ 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❽ 姓。 里(2次) 计算道路长度的单位。所行几~ 其高几~《天》 另见[百里] [千里] 里lǐ计算道路长度的单位。《天问》:“自明及晦,所行几里?”王逸注:“言日平旦而出,至暮而止,所行凡几何里乎?”朱熹集注:“此问一日之间,日行几里乎?” 里lǐ比喻母亲。《诗·小雅·小弁》:“不属于毛,不罗于里。”毛传:“毛在外阳,以言父;里在内阴,以言母。” 里lǐ畜力车的左部或以左。如:车把式都坐在~手儿。/大车往~一闪道儿。/“~辙”左轮的轨迹。 里li里边 里程 里带1 里脊 里间 里弄 里门 里面 里手2 里头 里屋 里弦 里巷 里子(zi) 暗里 表里 衬里 底里 方里封里 公里 故里 华里 就里 邻里 哪里 那里 内里 头里 乡里 心里 夜里 这里 梓里3 里程碑 里程表 里程计 里外里4千里马 千里眼 暗地里 背地里 骨子里 里出外进 里勾外连 里急后重 里通外国 里应外合 表里如一 吃里扒外 忙里偷闲 绵里藏针 下里巴人 笑里藏刀 字里行间 鞭辟入里 跛鳖千里5 尺幅千里6 赤地千里 广袤千里 离题万里 蒙(meng)在鼓里 鹏程万里平畴千里 平方公里 晴空万里 沃野千里 歇斯底里 一日千里 一泻千里 由表及里 十万八千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里·li方位词❶里面,内部;表示处所、时间、范围以内(跟“外”相对)。少单用,常附在别的名词后面:~应外合|剧院门口,被人们围得~三层,外三层|商店~鲜花很多|五月~成都有一个订货会|她的神情~露出一丝焦虑。 ❷附在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方向、方面:凡事往好~想,不要往坏~想|往少~说,这袋米也有七八十斤。注意“里”附在别的词语后面时读轻声,单用时不读轻声。
里li〈量〉即市里。市制长度单位,合二分之一公里,即500米:从宾馆到飞机场有20~|每天上学,来回要走8~路。 里(同)内 (反)外 表 里1lǐ表示路程的长度,一里约相当现在的半公里: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之遥。(九·201)
里2lǐ❶里子(与“面”相反):(宝钗)说道,一面又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的兜肚。(三六·821) ❷里面(与“外”相对):婶子在~住着,深宅大院那里就得知道了。(六四·1554) ❸在一定范围之内: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也挑不出一个来。(十二·255)自为红绡帐~,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七八·1960)
里lǐ里❶居也。《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毛傳: “里,居也。” 鄭玄箋: “里,居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里, 如字, 本或作㾖, 後人改也。” 《論語·里仁》: “子曰: 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鄭玄注: “里者,人之所居也。” (《通德堂經解》) 《論語·里仁》: “里仁爲美。” 鄭玄注: “里者,民之所居也。” (《鄭氏佚書》) ❷憂也。《詩經·大雅·雲漢》: “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鄭玄箋: “里,憂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里, 如字, 憂也。 本亦作㾖。《爾雅》作悝,并同。王曰㾖,病也。” ❸遂之别屬。《周禮·地官·司徒》: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縣正每縣下大夫一人,鄙師每鄙上士一人,鄼長每鄼中士一人,里宰每里下士一人,鄰長五家則一人。” 鄭玄注: “縣、鄙、鄼、里、鄰,遂之别屬也。” ❹方三百步。《禮記·王制》:“方一里者,爲田九百畝。” 鄭玄注: “一里,方三百步。” ❺二十五家爲里。《禮記·郊特牲》: “唯爲社事,單出里,唯爲社田,國人畢作。” 鄭玄注: “二十五家爲里。” 《論語·衛靈公》: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鄭玄注: “萬二千五百家爲州,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玉函山房輯佚書》) 《論語·雍也》: “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鄭玄注: “五家爲鄰,五鄰爲里,萬二千五百家爲鄉,五百家爲黨。” (《玉函山房輯佚書》) 《論語·雍也》: “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鄭玄注: “五家爲鄰,五鄰爲里,萬二千五百家爲鄉,五百家爲黨。” (《通德堂經解》)《論語·衛靈公》: “雖州里行乎哉!” 鄭玄注: “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通德堂經解》) 《論語·衛靈公》: “雖州里行乎者。”鄭玄注: “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鄭氏佚書》)《論語·雍也》: “以與爾鄰里鄉黨乎!”鄭 玄注: “五家爲鄰,五鄰爲里。”(《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裏 裏 lǐ 衣之内層。始見於先秦典籍。《詩·邶風·緑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裏。”《説文·衣部》:“裏,衣内也。”段玉裁注:“引申爲凡在内之偁。”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長度、面積單位(附) > 里 里 lǐ 長度單位名。周制一里爲三百步,一步六尺,合一百八十丈。自唐以降,以五尺爲步,一里三百六十步,亦合一百八十丈。《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爲里。”《孔子家語·王言》:“周制三百步爲里。”清·顧炎武《日知録·考證·里》:“《穀梁傳》:“古者三百步爲里。’今以三百六十步爲里。”参見本類“步”。 里lǐ❶明清故衣行谓数目五。《通俗编·识余·故衣铺》:“五: 里。” ❷清代四川成都药材茶叶行谓数目七。参“音、色、春、水、岸、芸、里、池、千”条。 ❸旧时北京古书店通学斋货价暗码,谓数目四。参“由、来、仁、里、美、况、接、圣、诸、荣”条。 表、外;里、内○表biǎo(名)外面;外部:~面|~皮|~层|~里如一|~里山河|~里为奸|地~|外~|虚有其~| 由~及里。 ○外wài(名)外面;外部:~屋|~间 |~圈|~国|~地|~省|~单位|~强中干|门~汉|住在城~|吃里爬~|里里~~|扔到窗~|里应~合|人围得里三层,~三层|这药不是内服的,是~用的。 ●里lǐ(名)里面;内部:~应外合|~屋|~间 |柜子~|房间~没人|话~有话 | 由~到外。 ●内nèi(名)里面;内部:~衣|~屋|~河|~部 |~外交困 |~外夹攻|~外有别 | 请勿入~ | 国~ | 市~ | 室~ | 年~ | 外圆~方。
里;面○里lǐ(~儿)(名)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反面:大衣~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面儿和~儿的花纹都一样。 ●面miàn(~儿)(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儿|书~儿破了|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儿|分不清里儿~儿。 里←→外 表lǐ ← → wài biǎo里:内部;里面。 外:外边。 表:外面。 【例】 到了庄子门口,是中国旧式的八字门楼,里外都是大树簇拥着。(张恨水:《魍魉世界》) 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书·立政》) 里lǐ〖量词〗 长度单位。旧制一百八十丈为一里。今制150丈为一里(65)。《鲁仲连义不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秦将听到这件事,引兵后退五十里。《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秦王对唐雎说:“我拿方圆五百里的土地调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进山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有一股泉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出来,那是酿泉。
里lǐ〖名词〗 里巷,乡里,家乡(9)。《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里巷名叫“胜母”,曾子就不进去。《张益州画像记》: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了一件好事,必定要打听做好事的人的姓名以及他的邻舍乡里的所在地。《赠黎安二生序》: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黎生说:“我与安生学习这种古文,家乡的人都讥笑我们迂腐。” 里1lǐ❶ 人聚居的地方。《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逾:越过。)《左传·襄公十六年》:“子罕置诸其~。” ❷ 古代居民组织,先秦二十五家为里。《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 ❸ 乡里,家乡。《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 ❹ 长度单位名。《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孔子家语·王言》:“周制,三百步为~。” ❺ 通“悝”。忧伤。《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悠悠我~,亦孔之痗。”(孔:很。痗mèi:忧病。)
里2裏,裡lǐ❶ 衣、被的里层。《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裂。” ❷ 里面。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孔雀东南飞》:“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 里*△裏(一)❶ ❷(二);裡(一)❶ ❷(二)C0EF (一)li❶衣服被褥等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这面是~儿,不是面儿,可别搞反了/被~儿/衣服~儿/~子。 ❷一定的时间、空间或某种范围以内;里边;里边的(与“外”相对):~屋/~间/~头/~应外合。 ❸街坊:邻~/~弄。 ❹家乡:故~/离邦去~。 ❺旧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❻〈文〉乡村的庐舍。也泛指乡村居民聚落:将仲子兮,无逾我~(《诗经》)。 ❼古代户籍管理的一级组织,大小不一:五家为邻,五邻为~。 ❽姓。 (二)li❶里面;内部(与“外”相对):话~有话/手~/箱子~/屋~。 ❷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那~/头~。 巷子 巷子巷(空~) 里(里巷;里闾)闀 弄(弄堂;巷弄) 衖 哄 胡同 小街 巷头:曲头 贫民居住的巷:贫巷 负郭 穷巷、贫居:负郭穷巷 贤士所居的穷巷:阮巷 小的巷:曲 闬 闾 小巷 狭巷 里巷 曲坊 衖堂 里弄 偏僻的小巷:背巷 曲巷 冷僻简陋的小巷:穷巷 小街曲巷:狭邪 狭斜 长的巷:长巷 很长的巷道:深巷 永巷 曲巷:猥巷 曲折的小巷:斜巷 简陋的巷子:陋巷 隘巷 陋阊 狭陋的或穷人住的巷:穷阎 穷阎 偏僻的巷:背巷 僻巷 僻陋曲折的小巷:委巷 里巷的极隐僻处:穷里
另见:街道 冷清 狭小 ☚ 街市 城区、郊区 ☛
里 里里(头里;就里) 际(脑~) 间(田~;心~) 底(底里) 奥(~室) 内,里面:中(~外;其~;此~;过~;家~;水~) 里面和外面:内外 穿在外衣里面:衬(~裤) 那里面:其中 其间 个里 内中 就中 此中,其中:个中 紧靠里面:贴里 里头:内中 内里 里面,里头:内 外:外(外面;外边;外首;外头;外部;外间;世~;之~;四~)
另见:中间 野外 内地 外地 旁边 ☚ 里外、中间 中间 ☛
处所 处所处(方处;去~;玩~) 所(所在;哨~;失~) 场 境(仙~)许(何~人也) 虚 党 地方 表示处所:在 于(生~楚雄) 里(村~) 边(里~) 间(田~) 头(里~) 行 上(课堂~) 下(舍~) 搭(那~) 表示较近的处所:这(这儿;这里;这边;这畔;这块;这搭;这厢;这边厢;这壁厢) 此(~地) 指示处所:这的 同一个处所:一起 一块 某一地方,处所:角落 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安乐窝 胸无大志者的安乐窝:燕雀之居 关键重要的处所:机轴 机要的处所:机幄 阴凉的处所:阴凉处 远离尘俗的处所:霞表 幽僻的处所:高岸深谷 偏僻的处所:曲 隐蔽的处所:暗处 隐蔽的、做亏心事别人不易察觉的地方:暗室屋漏 (地方:处所)
另见:地方 场所 住地 ☚ 处所 所在地 ☛
家乡 家乡乡(乡井;乡土;乡曲;乡邑;乡里;乡国;乡关;乡闾;乡枌;乡邦;乡山;乡梓;乡县;乡俗;乡党;乡家;乡壤;乡地;钓乡) 里(遗里;州里) 方土 本土(本乡本土) 家门 家林 家园坟井 对家乡的美称:灵丘 对他人故里的美称:珂里 仙里 仙乡 尊称别人家乡:府上 尊府 谦称自己家乡:敝乡 原来的生长地:本土 乡里,家乡:乡村 乡面 乡里,家园:桑井 归隐者的家园:三径 三迳 (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家乡)
另见:乡村 家庭 村庄 自己 ☚ 家乡 故乡 ☛
范围界限 范围界限轸辙 表示范围:里(~面;~头) 则(~是)统(~~) 指定的范围:限 表示一定的范围:上 下 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雷池 雷淀 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以 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处所﹑时间﹑数量的界限之外:以外 范围之内:内(~中;~里;以内) 间(中~;其间) 后院(~起火) 某一范围以内:内部 萧墙之内 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分所应为 份所应为 本分或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分所当然分所宜然 范围之外:外(~头;~面;~界;此~;例~) 在说过之外:另(另外) 别 其外 ☚ 各种范围 普遍、规模 ☛
村庄 村庄村(村子;村落;村井;村坊;村社;村部;村坞;村圜;村墟;村聚;村疃;乡村;樗村) 庄(庄子;乡庄;农庄;田庄;王家~)屯(屯子;屯落) 厍 堡 疃 里(里落;虚里) 墟(墟井;墟里;墟曲;墟落;民墟) 格 聚(聚落;乡聚;市聚;邑聚) 陬井闾 虚邑 耕廛 农事 乡落 丘落 曲落 闾落 邑落 樗社 居邑,村落:丘 乡村,村庄:村居 寨子,村庄:寨(大~) 村庄用名:堡(柳~) 湾(毛家~)营(大~) 村庄的美称:香社 金墟福地 许许多多的村庄:千村万户 千村万落 万落千村 整个村子:满村 连村 全村 村庄里:村上 村头 村内 村际 村口:村头 村门 (乡民聚居之处:村庄)
另见:乡村 农民 聚居地 ☚ 村庄 各种村庄 ☛
织物 织物织物的纵线:经(~丝;经线;~纱;~纬) 织物的横线:纬(纬线) 织物的正面:面(~子;布~) 织物的反面:里(布~)
另见:纺织 衣服 服装 ☚ 织物 各种织物 ☛
街巷 街巷里(里闳;里巷;里落;里端;里衖;里闉;街里;闍里) 闾(闾巷;闾陌;闾市;闾里;闾阈;闾阎;闾衖;里闾;街闾;衢闾) 阎(阎术;阎闾) 闬 阛(阛里)阇里 街坊 街曲 街陌 街肆 衢巷 衢衖 衢哄 道巷 鸡坊 坊陌 坊曲 市巷 前街后巷 后巷前街 街坊,里巷:闾闬 街市里巷:阛闾 门庭里巷:门巷 乡里,里巷:门闾 家乡,闾里:家巷 附近的街巷:街面上 偏僻的街巷:偏街后巷 狭小的闾巷:厄巷 城镇内的各个街巷:大街小巷 街头巷脑街头市面 长街短巷 街头巷尾 街头巷口 街头巷底 街头市尾 街巷阡陌 街道巷陌 巷尾街头 小巷大街 各大街小巷:三街六巷 众多的大街小巷:六街九陌 前后所有大街小巷:前街后巷 大街小巷,所有地方:连街倒巷 里巷的门:阎(阎闾) 闬(闬闳;闾闬;里闬) 里门 里巷的大门:闾 里社的门:香门 街巷尽头:街尾 街梢 (街和巷:街巷) ☚ 街道 街市 ☛
衣的各部分 衣的各部分衣的幅:叶 衣的前幅:褍 衣的后幅:衱 衣裙的下幅:摆(下~) 摆 衣靠腋下的接缝部分:裉 褃 衣服腋下前后相连的部分:衣褃 衣服后面的部分:后身 后襟 衣服的里层:里(青衣黄~) 衣、冠、鞋等的内层:里子 ☚ 衣的各部位 衣领 ☛
聚居地 聚居地里 闾(闾里;闾井) 落 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聚落 人口聚居地:井 民户聚居处:闾(闾井) 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称:坊 同族聚居之处:鹘城猿洞 土人聚居之地:土乡 僧徒聚居之地:丛林 帝王、外戚聚居之地:戚里 戚畹 贫民聚居处的代称:糠市 乞丐聚居之地:悲院 卑田
另见:村庄 居住 聚集 ☚ 籍贯 归宿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旧时乡以下基层单位:里(~正) 机关内部的办公单位:处(处级) 科(行政~) 部(部门) 室(科室) 课(总务~) 段 股 委(党~;团~;工~) 办(外~;~公厅) 厅(省~;工业~) 司(礼宾~)局(市~;文化~) 某些单位的名称:台(天文~) 所(研究~) 院(医~;产~) 某些服务单位:社(旅~;茶~)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长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师 旅 团闾 集体的编制单位:队(连~) 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组(~员;小~) 规定的单位:点(蹲~) 自己所在的单位:本位(~主义) 总部的下属单位:分部 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电老虎 (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单位)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里街坊;家乡;长度单位:~程/~居/~闾/~弄/~巷/~正/~仁/~布/~甲/~社/~长/~门/~宰/~闬/~人/~尹/~司/~吏/~舍/~胥/~区/~落/~魁/~谚/邻~/闾~/乡~(故~,同乡人)/墟~/旅~/旋~/梓~/公~/海~/千~马/下~巴人/前程万~/一泻千~/一百五十丈为一~。又姓,春秋有里克。 里lǐ良士切,上止。 ❶居民组织单位,二十五家为里。《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 ❷乡里,家乡。江淹《别赋》 :“割慈忍爱,离邦去~。” ❸长度单位,三百六十步为~。李商隐《行次西郊》:“五~一换马,十~一开筵。” ❹衣服的里层。《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 ❺里面,里头。庾肩吾《奉使北徐州参丞御》:“云边开巩树,雾~识峣峰。” 〖里〗 粵 lei5〔李〕普 lǐ ❶ 居住的地方,家鄉。許慎《說文解字》:「〜,居也。」莊周《莊子.外篇.天運》:「西施病心而顰其〜。」 ❷ 同鄉。歸有光《歸氏二孝子傳》:「獨其宗親鄉〜知之。」 ❸古代居民組織。杜甫《兵車行》:「去時〜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正:里的管理者。) ❹ 長度單位。莊周《莊子.逍遙遊》:「鯤之大,不知其幾千〜也。」
里中国古代城郭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单位,又名闾里、坊。平面形式一般为矩形或正方形,周边设围墙,里门为进出口。里从农村过渡到城市经过了一个过程,到春秋战国时期,基本成形。北宋中叶随着城市宵禁制度的取消,里逐渐被街道替代。不同时期里的范围不等,名称也有所不同。西汉长安城有160闾里,分布在未央、长乐两宫之间。东汉洛阳城按24街布置闾里。北魏景明二年(501)京师洛阳筑有里323个,呈300步见方。隋唐时城市中里称坊,市郊称里。隋唐长安城设110坊,分大小坊,面积分别为600 m×1100 m、520 m×510 m。坊内街宽15~20 m。到晚唐时,长安城的里坊已出现酒楼、商店等设施。里坊制度结束后,有些城市仍沿用里坊的名称,但仅是城市的一种划分,同旧制里坊有质的区别。 里 里国家的基层管理组织名。计量长度单位。《国语·齐语》: “管子于是制国: ‘5家为轨,轨为之长; 10轨为里,里有司; 4里为连,连为之长; 10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 5家为轨,故5人为伍,轨长帅之; 10轨为里,故50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晋书·地理志》: “昔在帝尧,叶和万邦,制8家为邻,3邻为朋,3朋为里,5里为邑,10邑为都,10都为师,州12司焉。……古者6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3为屋,屋3为井。井方1里,是为9夫,8家共之。” ☚ 老 立政 ☛ 里 里原意为民居之所,周代用为基层区划单位。同里者大率同氏。其四面围以墙垣,设门出入。里之首称里君、里宰、里司、里长、里正、里典等,治里内诸事。秦汉时期相沿。魏晋以后多改称坊,亦有改坊为里,里、坊并用或连用之例。 ☚ 牌楼 坊 ☛ 里襄、裡lǐ❶市制长度单位。如:80里路。 ❷居住地。如:故里,返里。 ❸街坊。如:邻里。 ❹衣物的里层。如:里子,被里。 ❺里面,内部。如:屋里,舱里。 ❻附在“这、那、哪”等后表示地方。如:这里,那里。 ❼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里 里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春秋时齐、鲁均置。《国语·鲁语下》:“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齐国以五十家为里。《国语·齐语》:“五家为轨,轨为之长; 十轨为里,里有司。” ☚ 邑 里人 ☛ 里 里❶长度单位和地积单位。古代,“里”作为地积单位,是平方里的简称。《大戴礼记》: “三百步为里”。《度地论》: “三百弓为里。” “步”与“弓”通用。《谷粱传·宣公十五年》: “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九百亩。”《礼·王制》: “方一里为田九百亩。”作为长度单位,每步或弓为六尺时,一里长1800尺。隋唐时360步为一里,每步五尺。作为地积单位, “里” 即一平方里合540 亩。作为长度单位, 一里仍长1800尺。此时尺分大小, 里亦分大里、小里。以后, 除元代以 240步为里外, 各代均沿用唐大里制。清《数理精蕴》有“方里, 积五百四十亩” 的记载。至此, “方里” 表示地积, “里” 专表长度。清末订180丈为一里。国民政府1929年《度量衡法》规定一市里为150丈, 等于半公里。“里” 为 “市里” 的简称。 ❷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 后成为基层行政单位, 一里有二十五家、五十家、八十家、一百家等说。隋以二十五户, 唐以百户、明清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明、清编制黄册的单位, 征收赋役的基层组织。按规定, 民户一百一十户为一 里, 设里长, 推丁多者十人为长, 下余一百户为十甲, 设甲长, 每甲十户。里甲内的民户要互相了解,互相作保。城中曰坊, 近城曰厢, 在乡曰里, 各有长, 分别为坊长, 厢长, 里长。 ☚ 幅 墨 ☛ 里(Ⅰ❶ ❷裹)lǐⅠ ❶ (衬料; 纺织品的反面) lining; liner; inside: 被 ~ 儿 the underneath side of a quilt; 衣服 ~ 儿 the lining of a coat; 这面是 ~ 儿, 那面是面儿。 This is the back, that is the front. ❷ (里边; 里边的) inner: ~ 屋 inner room; ~ 头 interior; inside ❸ (街坊) neighbourhood: 邻 ~ people of the neighbourhood ❹ [书] (家乡) native place; hometown: 故 ~ one's native place; 乡 ~ home village; hometown; 返 ~ return to one's hometown ❺ (姓氏) a surname: ~ 克 Li Ke Ⅱ (长度单位) li,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 1/2 kilometre) 另见 see also li。 ◆里边 inside; in; within; 里程 mileage; course of development; course; 里程碑 milepost; bosom; milestone; 里出外进 uneven; not neat; a motley crowd coming and going; 里带 inner tube (of a tyre); 里勾外连 stir up trouble within and join with those who are outside; 里急后重 {医} tenesmus; 里脊 tenderloin; 里间 inner room; 里克特[里氏]震级 {地物} Richter scale; Richter magnitude; 里里外外 outside and in; inside and outside; indoors and out; indoors and outdoors; ins and outs; within and without; 里弄 [方] lanes and alleys; neighbour ̄hood; 里面 inside; interior; inward; 里三层, 外三层 huge crowds of people; be crowded with people; 里手 the left-hand side; [方] expert; old hand; 里通外国 have [maintain] illicit [traitorous] relations with a foreign country; have illicit relation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have treasonous relations with a foreign country; maintain illicit foreign relations; 里头 inside; interior; 里外夹攻 make a front and rear attack; attack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be attacked from inside and out; 里屋 inner room; 里巷 lane; alley; 里应外合 work in collusion, one from without and the other from within; a concerted attack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act from inside in coordination with forces attacking from outside; act from the inside in coordination with sb. from the outside; act in concert with the attackers outside; attack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attack the enemy from within in coordination with operations from without; 里约热内卢 Rio de Janeiro (City); 里证 {中医} diseases caused by the endogenous factors involving serious disorders in the internal organs; interior syndrome; 里子 lining
里(裏)li ❶ (里面; 内部) in; inside: 手 ~ in one's hands; 小提箱 ~ in [inside] the suitcase; 心 ~ in the heart; 屋 ~ in the room ❷ (附在“这、那、 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 这 ~ here; 那 ~ there; 哪 ~ where; 村 ~ 的一草一木我无不熟悉。 There is not in the village a tree or a stone I don't know. 另见 see also lǐ。 里lǐinterior; internal; inner 里云南哈尼族土司区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各土司区里的数目视辖区大小而定。各里设里长1人,管理数十村寨;里长之下设“招坝”或“里老”,辖一至数寨;“招坝”之下设“三伙头”,负责传锣送信,催捐派款。里长不世袭,由土司委任。招坝有少数人世袭,可免除一切封建负担,利用职权盘剥人民。 里lǐ古代的行政单位,即户口编制单位。1、夏以七十二家为一里,见《广雅·释地》。 2、周以二十五家为一里,其官称里宰,掌里之政令、人口、六畜、兵器等,见《周礼·地官·里宰》。到东周,又有一百家为一里之说,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疏。 3、秦汉百家为一里。《后汉书·百官五·里》:"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4、北魏以二十五家为里,见《魏书·食货志》。隋沿其制。 5、唐以一百家为里,里置里正,主里之政令,见《通典·食货三》。 6、明一百一十户为里,以交丁粮多的十户轮流为里长;里长,掌里之政令。 里古代基层行政区划名称。包山楚简多见里的记载,如31简“尚之己里”,63简“鄵之市里”,90简“繁丘之南里”,120简“下蔡山阳里”等等。一般认为里是州下的民户组织。也有学者据简文内容,推测楚国的里属于另外一种政区系统,与州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里地方行政单位。位于乡之下,为最基层之行政编制。《剡录》卷1:“望县嵊县。镇,剡镇。……乡:崇信乡,有休祥、甘泉、竹山、怀安、剡中里。……灵芝乡,有石床、东节、正筠、化善里。” 里lǐ❶ 里钩外连|里合外应|里里外外|里谈巷议|里通外国|里巷之谈|里应外合
❷ 百里挑一|表里不一|表里如一|表里山河|表里为奸|表里相济|表里相应|吃里爬外|打里打外|镫里藏身|古里古怪|壶里乾坤|糊里糊涂|花里胡哨|忙里忙外|忙里偷闲|梦里南柯|蜜里藏刀|绵里藏针|命里注定|皮里春秋|皮里阳秋|千里鹅毛|千里毫厘|千里迢迢|沙里淘金|傻里傻气|十里挑一|十里洋场|死里逃生|万里长城|万里河山|雾里看花|稀里糊涂|稀里哗啦|下里巴人|乡里乡亲|笑里藏刀|袖里乾坤|雪里送炭|云里雾里|字里行间
❸ 家长里短
❹ 鞭辟入里|鞭约近里|跛鳖千里|不远千里|不远万里|不知就里|尺幅千里|赤地千里|封侯万里|扶摇万里|毫厘千里|互为表里|街坊邻里|金城千里|举目千里|决策千里|决胜千里|跬步千里|离题万里|蒙在鼓里|明鉴万里|谬以千里|鹏程万里|鹏霄万里|前程万里|前途万里|青云万里|晴空万里|山川表里|迢遥千里|沃壤千里|沃野千里|相为表里|一毫千里|一日千里|一泻千里|由表及里|鱼肉乡里|月明千里|云程万里|运筹千里|咫尺千里|志在千里|舳舻千里|转战千里 里里,金文作 ,小篆作 。 从田从土會意,指民之居住地,引申爲故里、鄰里。又引申爲居民組織單位,又或用爲長度單位。銘文或用作居民組織單位、長度單位, 或通“裏”。提示: 文獻或通 “裏”“理”“㾖”,若今世沿用通假之例,概以 “里”代之,則自亂系統,有礙公器之用,有違語言文字的規範原則。 楚簡帛文作 ,猶存篆意。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已近今體。參見197.裏字條。 里lǐ会意字,田、土会意。古人“恃田而食,恃土而居”,里,便是聚居的地方,“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现在北京许多小巷子还称为“里”。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i 阴平:哩(哩哩啦啦) 阳平:厘(厘米) 狸(狐狸) 喱(译音用字,咖喱) 上声:理(真理) 娌(妯娌) 悝(忧伤也。另读kuī,用于人名,如李悝) 锂(金属元素) 俚(方言俚语) 哩(海哩) 鲤(鲤鱼) 相关链接 “野”,以里为意符,曾写作“埜”与“壄”,野外的房子称“野”。“野”即“墅”。《集韵》:“田庐也。”《正韵》说:野,“此正古之墅字,田下已从土,后人以其借为郊,野字复加土”。《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野”,本读为shū,《补韵》音“署”。诗中与羽、雨相叶。“予”,为声符。而“埜”为会意字。 里 金文; 篆lǐ[田(意符)+土(聲符)→ 里(《説文》:“里,居也。從田,從土。”里,居住的地方〈故里〉;回老家〈返里〉;街坊,古代五家爲鄰,五鄰爲里〈里弄〉;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里,等於五百米。里程碑〉。)] 《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二哥二哥聽我講!請你不要爬過我家牆。) 里(lǐ)“ ,居也。从田,从土。凡里之属皆从里。”(良止切) 徐锴《系传》:“按《尚书》曰:‘百姓里居。’”段玉裁注:“《郑风》:‘无踰我里。’传曰:‘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从田,从土)有田有土而可居矣。”“里”本义是居民聚居之地,引申为居民单位,如大簋:“余既易(赐)大乃里。” 黄德宽云:“里,初见于西周金文,从田,从土,会土田可居之意。西周金文田、土中划贯通,晚周以后习将土旁中的圆点延伸为短横,遂为篆文里字所本。战国文字或田中省横笔,或中竖不贯通。”[1] 里部有两个属字。如“野”字下云:“郊外也。从里,予声。 ,古文野,从里省,从林。”古文字所见的“野”字,均从林、从土会意。如甲骨文作 ,金文作 。战国或加“予声”,如《说文》古文。睡虎地秦简作 、 。秦篆则改从“林”为从“田”,田与土连起来,就成了“里”字,加予声即为小篆的字形。 里裏;裡(7画) ❶lǐ ❷li
 【提示】在汉字简化和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衣服、被子内层” “纺织品的反面”和 “内部” 的意思时,“里” 的繁体是 “裏”,异体是 “裡”。表 “居民聚居地、行政单位、长度单位”和用在译音词中的 “里”字,既没有繁体,也没有异体。里,口内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 *里1lǐ7画 里部 (1) 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古书里记载25家为一里。 (2) 居民聚居的地方: ~弄|乡~|故~|邻~之间。 (3) 长度单位。1市里是150丈,500米。 (4) 姓。
*里2(裏)〔裡〕lǐ (1) (~儿)衣物等的内层;织物的反面(与“面”相对): 被~子|鞋~子|箱子~儿|这是~儿,不是面儿。 (2) 内部;一定范围之内(跟“外”相对): ~外|~屋|城~|夜~|会~会外。 (3) 附在“这”“那”“哪”等词后面表示处所: 这~|那~|哪~。
里 ☚ 里部 釐 ☛ 里裏裡lǐ周初以来的会意字。从田从土。指人所居住的地方。如:故里|返里。引申指街坊,邻居。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如:邻里。又引申为衣物的内层。西周中期用“里”。晚期加衣旁,造“裹”,近代造异体“裡”。现以裹为繁体字。见《总表》和《异体字表》。再引申为里面,内部。如:屋子里|手里。又引申指一定范围以内。如:夜里|这里|哪里? 又引申为长度单位。市制|里是公里的1/2。 里裏★繁◎异;裡★异◎常★常◎常
lǐ里,表意,从田从土,田为农田,土为土地,有田有土方可居住生活,本义表示人们聚居的地方,引申为故乡、长度单位等。裏,形声,从衣,里声,本义为衣服的内层,引申为内部、里边、某一范围之内等。衣服内层、内部义又作“裡”,形声,从衣,里声,由上下结构改为左右结构。《异体字表》以“裡”为“裏”的异体字。近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把“裏”简作“里”,采用同音字代替。 【辨析】 ❶“里”与“裡”“裏”不是等义异体字或简繁字。 ❷以“里”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lǐ:理、鲤、娌、锂∣lí:厘、狸∣li:哩∣kuī:悝。 ❸里/邻见248页“邻”。 【构词】 故里(故里)∣街坊邻里(街坊邻里)∣歇斯底里(歇斯底里)∣里程(里程)∣不远万里(不遠萬里)∣里层(裡層∕裏層)∣里衬(裡襯∕裏襯)∣里面(裡面∕裏面)∣里应外合(裡應外合∕裏應外合)∣表里如一(表裡如一∕表裏如一)∣死里逃生(死裡逃生∕死裏逃生)∣由表及里(由表及裡∕由表及裏)∣字里行间(字裡行間∕字裏行間)里 (lǐ)从田,从土。 【按】里,《説文》:“居也。”人所居住的地方。 里 *里liəv[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居也。 从田从土。一曰: 士聲也。凡里之屬皆从里。(十三篇下) 創意不詳,農耕之區? ☚ 朕 埋 ☛ 里〈助〉(1)结构助词。(a) 用在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金》二四: 我这里又做大伙~饭,又替大娘子炒素菜,几只手?(b) 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相当于“地”。 《聊·姑》二: 一清晨二成没在家,洗脸水没人端,[臧姑]一声~骂二成。又 《禳》二六: 我是预先~这么说,娘子既待,焉敢不从!又 《富》五: 你时常~跺跺脚,休叫那促织叫。 <异>哩。 《金》五五: 说罢,不觉地扑簌簌哩吊下泪来。又五七: 西门庆拿着笔,哈哈哩笑道:“力薄,力薄。” (2) 动态助词。见〖哩(li)〗2 ❷(a)。 (3) 语气助词。见〖哩(li)〗2 ❸(a)。 另见lǐ(“里老”等)。 |